[釋義]
曾幾何時,謂時間過去沒多久。不可理解為曾經、不知何時。
[故事]
語本唐韓愈《東都遇春》詩:“少年氣真狂,有意與春競?!瓲杹碓鴰讜r,白發(fā)忽滿鏡。”意思是,從氣盛狂放的少年到現在,時間好像沒過去多久,但忽然發(fā)現鏡中的自己,已是滿頭白發(fā)。
后來“曾幾時”固定為成語“曾幾何時”。如王安石《祭盛侍郎文》中說:“補官揚州,公得謝歸。曾幾何時,訃者來門?!币馑际牵何业綋P州做官,您得以辭官還鄉(xiāng)。然而沒過多久,報喪的人就來登門。趙彥端《新荷葉》詞云:“回首分攜,光風冉冉菲菲。曾幾何時,故山疑夢還非?!币馑际牵夯叵氘敵醴珠_的時候,風光正好,柳條垂落,花香濃郁。才過了沒多少時間,故鄉(xiāng)的風光都變了,一切似夢非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