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安
近日,為了慎重迎接省上督查組到來,某機關“接待清單”里如是寫道:“小李負責給趙處長開車門、拎包;小張負責給高主任端茶杯、按電梯……”這一看似正常的系列“規(guī)定動作”,卻讓人突然想到一個詞——“打簾子”。
清末年間,軍機處有6位大臣,個個都是手握實權(quán)的大官。排名第一的被稱為領班軍機大臣,排名末位的是“打簾子軍機”。每天上朝時,“打簾子軍機”就跟在其他軍機大臣的后面,每當眾人快到軍機處時,“打簾子軍機”便加速上前,恭敬地撩起門簾子,待其他大臣進門后,自己才最后進去?!按蚝熥榆姍C”是清朝官僚主義的典型表現(xiàn)。
斗轉(zhuǎn)星移,時光飛逝。百余年后的今天,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重拳出擊,引領全黨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打簾子”現(xiàn)象依然存在。比如,開會或迎檢時,個別地方,一些單位就會情不自已地安排專人“恰到好處”卻又不失時機地伸手為領導撩門簾、推門。
為領導撩下門簾、推下門,舉手之勞,本身沒毛病,亦不必說三道四???,問題不在動作上,而在指導這一行動的思想上。一些人為什么熱衷于為領導“打簾子”?還不是想“唯上”“媚上”,還不是為了領導“滿意”。這些黨員干部深諳“陪同就是培訓,提包就是提高,開門就是開竅”之道。如此,個別為書記、局長鞍前馬后的“提包”年輕干部,入機關兩三年便成了辦公室主任。對此,群眾調(diào)侃道:今天“撩個門簾子”,明天“開個車門子”,后天“戴頂官帽子”。正是因為撩出了實惠,雖然大家都知道這是官僚主義,“打簾子”卻依然能吃香喝辣,成為官僚主義遺風。
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同我們黨的性質(zhì)、宗旨和優(yōu)良作風格格不入,是我們黨的大敵、人民的大敵。今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發(fā)出《關于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折射出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黨上下同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堅決斗爭,增強“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的堅定意志和行動自覺。如何鏟除“打簾子”現(xiàn)象的土壤?
領導要徙木立信、以上率下。干部“打簾子”,無非就是想和領導“混個臉熟”,為有事相求做個鋪墊,以期曲徑通幽。作為領導,就應該車門自己開,茶杯自己端,門簾自己撩,斷了投機取巧者的求官之道,不給“唯上”者機會和舞臺。
干部要以實干成就美好未來。干部想得到領導的賞識是好事情,但方式方法要得當,有為才有位。與其挖空心思去“打簾子”,不如甩開膀子去干實事?!蛾P于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lián)斝伦鳛榈囊庖姟罚M一步明確要落實好干部標準,大力選拔敢于負責、勇于擔當、善于作為、實績突出的干部。
當全黨上下形成了濃厚的實干浪潮,“打簾子”者就裸露在了沙灘上,再也混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