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國輝
我的姑丈生前在工廠里是先進生產者、模范工人。退休后,他成了我們家的種田能手和“植棉大王”。
20世紀50年代,三余鎮(zhèn)建起了軋花廠。初建時,工廠只有幾間平瓦房,工人們用腳踏軋花車進行軋花。當時,廠里的工人都是附近農民,大家一湊合,買軋花車,兩人一臺,帶進廠就成了工人。姑丈是其中一員。
工廠里沒有宿舍,姑丈每天早出晚歸,白天做工人軋花,下班回了家就是農民,要去田里種莊稼。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匆匆用餐后騎上一輛破舊的自行車趕去上班。
由于過度操勞,加上在軋花車間吸入過多灰塵、棉絮,姑丈面容蒼老,總是咳嗽不止。但他依然堅守崗位、熱愛崗位。一天晚上,我到姑丈家去,見他拿著一塊布料,翻來覆去仔細地看。我正要問他這塊布料是從哪里來的,就聽他得意地說:“這塊布料就是用我們廠軋的花紡織而成的?!蔽乙宦?,差點兒笑出聲,正想調侃他兩句,卻看見他面色從容,帶著自信的微笑。我忽然怔住了,被他質樸的勞動人民的感情所感染。
姑丈從不飲酒。有一天,他從廠里回來,破例帶回一瓶酒,并讓姑母喊我陪他喝酒。我到了他家,看見他滿臉紅光,神采飛揚,不禁感到驚訝,就問:“姑丈,什么事讓您這么高興?”他激動地說:“你知道嗎,我們廠安裝了電動軋花機,今天是開工的第一天,那個機器可大了喲!”他一邊說一邊比劃:“‘轟隆’一聲,張開大口,一包花就被吞進去了。不大一會兒,滿滿的一倉庫棉花就軋完了?,F(xiàn)在可好,我們再也不用出力踏軋花車了。”他一會兒侃侃而談,一會兒撫掌大笑。我再一次被姑丈的情緒感染了,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對他說:“等著吧。讓你開心的新鮮事還多著呢!”
不久,姑丈成了廠里的棉檢員。在這個新崗位上,姑丈干得非常出色。他只要用手一摸,就能準確地報出棉花的含水率和出衣率是多少,分毫不差。人們都說,高超的技術來源于實踐。但姑丈使我更堅信,敬業(yè)精神是第一位的。三余鎮(zhèn)軋花廠的技術骨干、先進生產者名單中,始終有姑丈的名字。
80年代,姑丈光榮退休。在歡送他的時候,廠里的領導和工友們深情地對他說:“回去要好好休息,治治病,把身體養(yǎng)好?!惫谜尚χ饝???蓻]過多久,他竟作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在自家承包的土地上種植棉花。這個決定招致家人的一致反對。大家眾口一詞:“家里不缺錢花,種棉花累,你吃不消的。在家養(yǎng)養(yǎng)老,瞎折騰什么?”姑丈卻堅持自己的決定,他說:“三余軋花廠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需要大量棉花,我種棉花就是支援廠建。廠子發(fā)展進步了,我就高興。我雖然退休了,但是種一點兒棉花,支持一下廠建,還是可以的?!奔胰宿植贿^他。
從此,姑丈起早貪黑,面朝黃土背朝天,忙碌在棉花田間。后來,姑丈種植的棉花田成了遠近聞名的示范田。公社、大隊經(jīng)常組織人員前來參觀學習,開現(xiàn)場會,請他介紹植棉計劃。
1997年農歷臘月二十一,姑父哮喘病發(fā)作,住進了三余醫(yī)院。快出院時,我對他說:“馬上要過年了,我來接您回去。”他搖了搖頭,對我說:“不回去了,我到三兒家里去,他家離廠近,我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去看看廠里這幾年的變化,心里更開心?!蔽掖饝?。大年初一那天早上,我還在睡夢中,忽然聽見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開門一看,只見大表哥站在我家門口,面容憔悴。我一看,就明白了。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悲痛,差點兒摔倒在地。在歡慶春節(jié)的鞭炮聲中,姑丈懷著對軋花廠的無限眷念,走完了絢麗多彩的一生,駕鶴西去。但是,他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卻千車載不盡,萬船裝不完,永遠光照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