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文治
時空觀念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是破解歷史問題的鑰匙,教師教學中常常出現(xiàn)的問題是把諸多歷史材料疊加或堆砌自己關注的情境,教學效果差強人意。如何營造特定歷史時空?有客觀環(huán)境看不見人,有群體的人沒有群像的人,有群像的人沒有個體的人,有個體的人沒有個體的豐滿形象,忽視了一個個歷史人物實踐活動最具恒久價值的情懷、品質和精神,歷史特定時空無法構建。本文以華師大版高中歷史第一冊《西歐封建制度》一課談談特定時空觀念的一些思考。
公元五到六世紀的西歐是草莽英雄出沒的特定時空,沒有值得敬畏和遵循的,不是歷史毀滅英雄,就是英雄毀滅覺得必須毀滅的,這是歷史之海的波浪法則。在特定的歷史時空下,杰出歷史人物和人群如何安身立命、體察時代,懷一腔熱血去追求夢想?如果以“制度”主題備課,制度的創(chuàng)造實踐者才是其靈魂。在五六世紀西歐變局里,“其中存在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是法蘭克王國?!边@個“其中”是和風細雨還是險象環(huán)生?從傳統(tǒng)到創(chuàng)局,從活力四射到重獲新生,法蘭克人五百年生存發(fā)展歷史,是一系列充滿激情的創(chuàng)造活動承續(xù)轉合走向新生的歷史?!皩θ魏螝v史現(xiàn)象的描述,對史實的認知最終都要指向對歷史發(fā)展的結構性、趨向性、本質性的原因及其規(guī)律的認識?!盵1]法蘭克人在前有冰山、下藏暗礁的驚濤駭浪中演出屬于自己的歷史情景劇,塑造自己的表情與風骨,封建制度就是法蘭克人與特殊時空互動的產物,改了自己,也改變了歷史。“我們從未看到過類似法蘭克武士的人,我們個人也從未體驗過克洛維當其開始反抗西哥特人時的那些情感。我們該如何讓我們對此類事實的想象與實際一致呢?”[2]
新制度的誕生不是概念和觀念的產物,而是時人在特定歷史時空的抉擇創(chuàng)造,要防止以封建制度的概念選擇史實和解釋,粗暴生成對西歐封建制度的認識。
一、廓清歷史大時空 ?構建人像與制度圖樣
戰(zhàn)火燒掉西羅馬,戰(zhàn)斧劈開中世紀,制度的創(chuàng)造者因時制宜的智慧能引發(fā)學生對制度學習的興趣。下圖顯示了五世紀末高盧地區(qū)是殺伐鏖戰(zhàn)的生死場。
日耳曼人意氣風發(fā)涌入西羅馬帝國,這樣的特定時空很急迫,法蘭克人是一群什么樣的人呢?“散開的棕紅色頭發(fā),從頭頂吹到額頭,而后頸卻裸露著;海藍色的眼睛里閃爍著晶瑩的瞳孔,剃光的臉上有幾綹能梳理的稀薄汗毛,就算是胡須了;縫得緊窄的衣服貼著戰(zhàn)士瘦長的大腿,一條寬腰帶緊束著腰身。……他們的愛好就是打仗,萬一遇到寡不敵眾時,只有死亡才能使他們到下去,要他們恐懼是辦不到的。”[3]他們曾經(jīng)在公元257年、401年兩度沖撞羅馬帝國,這一次卻是在15歲的領袖克洛維率領下干掉了羅馬帝國高盧政權,法蘭克人自身和自己的歷史成為自己的敵人!
外部大時空與內部長時空交織,學生會急切推理克洛維如何走出困局創(chuàng)出新局,也進一步走向歷史深處感受精神情懷。
克洛維十年三次飛躍靠近理想,依托武力建國創(chuàng)制立法卻沒有終止傳統(tǒng),就如同工程師總是在自己制作的物件上不斷改進,一個占人口不到百分之五的法蘭克人立足于高盧地區(qū),實現(xiàn)了民族的自身蛻變:從部落到國家,從氏族社會到封建社會。當然,一個羅馬人的工商業(yè)文明被法蘭克農業(yè)經(jīng)濟生活取代,這種求生存時期初創(chuàng)的簡陋骨架,融合了羅馬的血、基督教的魂,“從那天起,人們向他歡呼時稱他為執(zhí)政官或奧古斯都。他離開都爾,來到巴黎,把他的政府設立在這里”“當時,在高盧有許多人熱誠地盼望生活在法蘭克人的統(tǒng)治之下?!盵7]制度給戰(zhàn)亂社會以希望,一代人完成一代人的責任,制度因人的奮斗而達成。
八世紀上半葉的法蘭克王國內有貴族叛亂引狼入室,外部世界強梁環(huán)伺,地中海群雄逐鹿,狼煙四起,危機重重。
這個特定時空的人物群像呢?“長久以來,墨洛溫國王依照習俗,將遺產平均分給兒子們,因此也將國土平均分割。父王死后,兒子們通常展開內戰(zhàn),直到其中一位戰(zhàn)勝,成為唯一的國王,或者幾位兄弟都滿足于自己分得的遺產。這樣不幸的事件一代代重演,幾代人之后,便滿地都是國王了?!盵8]危機四伏的法蘭克王國,敵人在哪里?還在于自身及其歷史。“公元8世紀中葉,一名全副武裝的騎士所需基本裝備價格大體價格如下:頭盔6索里達;鎧甲12索里達;劍和劍鞘7索里達;護腿6索里達;長矛與盾牌2索里達;戰(zhàn)馬12索里達;合計45索里達(當時一頭長著犄角的健壯公牛價格2索里達)?!盵9]終止傳統(tǒng)沒有基礎,查理·馬特接受傳統(tǒng)順勢而為完善簡陋的封建制度,有人說:沒有查理·馬特和他的勝利,法國將是阿拉伯的一個省,不是言過其實。同時,“查理·馬特在騎士、親兵的支持下,使中央政權暫時得到加強,為他的后繼者篡奪王位打下了基礎?!盵10]丕平利用羅馬教皇的危機推倒墨洛溫王朝,建立加洛林王朝,采邑制度以武力為后盾推向全部西歐,法蘭克王國重振雄風執(zhí)特定時空之牛耳??此破椒埠唵蔚臍v史現(xiàn)象,因俯視大時空而感受歷史的力量、人的智慧、情懷與責任感,這才能與學生心靈相通。
二、創(chuàng)設微觀小時空 ?透視制度細紋
大時空與人物情懷建構制度骨架,透視制度下的社會才能真正認識制度,知識的缺失,表面看是沒有理清概念,實際上是缺少對知識中具有恒久意義的品質、智慧、精神生發(fā)境遇的理解,不只是缺乏人物,而是缺乏人物群像和個體人物造像的微觀時空。歷史認識是知識判斷,更是從人的實踐中探尋因果律,從而形成對真理性追求的價值判斷和科學觀念。需要創(chuàng)設微觀小時空,使制度成為可觀察實踐的,哪怕讓學生做現(xiàn)場仲裁者、旁觀者。
封建制度中封君封臣關系怎樣呢?首先有一個文本:“立約人__地__人信賴__地__大人之權威。眾所周知,我一無所有,衣食難以為繼,因此懇求您憐憫周恤,蒙您仁慈思準,,使我得以信賴您的保護。您應按我所盡之力,依照我所提供之勞役和勞績,助我保有食物、衣服。只要我一息尚存,便盡我作為自由人之所能,竭誠效力、順從,決不脫離大人之權力和保護,而且我一生每日每時都將在大人權力和保護之下。茲經(jīng)雙方約定,如我們之中有人違反協(xié)議,將向另一方賠償金錢(錢數(shù)待定),并且協(xié)議繼續(xù)有效?!盵11]其次舉行莊重的儀式:“1127年,封臣們宣誓效忠弗朗德勒新伯爵威廉,威廉則授予他們封地。4月7日,星期四,另外一些人向伯爵宣誓。一開始,都是按這種形式行臣服禮。伯爵問(他面前的人):是否愿意完全成為他的人,這個人便回答說:我愿意。然后把合攏的兩手放到伯爵的兩手中,兩人互吻以表示鞏固聯(lián)盟。接下來,表示了敬意的臣從向伯爵進行效忠宣誓,誓詞是:‘我以我的信義宣誓,從現(xiàn)在起,我將像一個封臣對封君那樣真誠無欺地效忠于威廉伯爵?!詈筮@個人還要在圣徒的圣物上宣誓。這時伯爵用手持的權杖,向所有根據(jù)這種盟約向他宣誓效忠和致敬的人授予封地,然后眾人一起宣誓?!盵12]這樣完成的封君封臣關系構建有人的溫度。
封建契約等級體系穩(wěn)定嗎?國王“命令每個管理人員,每年必須將收入報告給我,其中必須包括以下項目:……飼料草、柴木、火把、木板與其他木材的數(shù)目;蔬菜、谷物、羊毛、亞麻、樹生水果、大小干果的數(shù)目;魚塘、皮革、毛皮、獸角、蜂蜜與蜂蠟、豬油、牛羊脂油、胰皂、莓果酒、熟酒、蜜酒、醋、啤酒……的數(shù)目?!盵13]可是,“法國卡佩王朝(987----1328)統(tǒng)治初年,法國王權式微,財力窘困?!捎诘赜颍▏踔陛狀I地)狹小,收入菲薄,不敷王室的費用,有的王朝甚至靠攔路搶劫過路商隊,以資補充?!盵14]微觀時空下的王權狀態(tài)可聚焦封建制度和封建社會。
封建制度下的農奴如何?“1320年6月末的一天,太陽很早就升起來了,但伯孔貝這個小村莊的農民起身也不晚?!^大多數(shù)農舍內,人們正在醒來,不久出現(xiàn)在門口,抬頭看看天,接著開始簡單的早餐,吃一塊面包,喝一口啤酒,然后再次出門,從草棚里取出鐮刀和釘耙,開始走上街道。幾分鐘后,鄰居之間的大聲閑聊和相互問候打破了沉靜。不久,他們就路過教堂,來到敞開的田野?!腥嗽谔镩g勞動,女人操持家務;大家一起去教堂做彌撒,聽牧師布道;做晚禱;享用一日三餐(三餐的內容不盡一樣)或領主為酬勞農奴的收割而提供的豐盛晚宴;跳舞、喝酒(包括撒酒瘋)、狂歡;以及出席莊園法庭”。[15]好一副自給自足的生活場景??!可是,“較富裕的農民會有兩間屋子,屋里有長凳、桌子,可能還有個柜子。但大多數(shù)農民都住在單間的草屋里,沒有什么家具。人們睡在爬滿害蟲的草堆上。汗味和排泄物的味道一直飄逸在空氣里,因而也不怎么感覺得到。到處都有蒼蠅嗡嗡亂飛?!匕濉ǔ>褪峭恋亓?,在冬天會結冰,冰一融化,地面就化成一灘泥。每家都會有一個以上因傷病致殘的人,由于缺少必要的藥物,即使不殘廢,也疾病纏身,新生兒成活率也非常低,一般的人壽命也不長,大概40歲?!盵16]平凡的莊園勞動者做過什么、想過什么、說過什么呢?離開微觀時空,歷史的真情可能就被遮蔽了。
農奴勤勞創(chuàng)造的社會竟然“被看成是人類進步征途中一個漫長而毫無目標的迂回時代——窮困、迷信、黯淡”,[17]然而不經(jīng)意間“11和12世紀,在封建王朝的統(tǒng)治下,歐洲達到了它的第一個青春期,達到了它的第一個富有活力的階段?!?[18]“乃至公元1300年的歐洲已大大不同于公元600年的歐洲了。史學家們現(xiàn)在認識到中世紀歐洲具有巨大的創(chuàng)造力,約在公元1500年左右,中世紀時代臨近結束時,歐洲的技術和政治的和經(jīng)濟的結構,已在世界上所有其他文明當中占有決定性的優(yōu)勢?!盵19]從農村莊園到城市工商,法蘭克人一次次傳統(tǒng)中的蛻變充滿著人們不懈奮斗的精神情懷。
只關注制度概念會丟失歷史本真與靈魂,只糾結人物個體沉浮,也使歷史事實寸寸斷裂,窺一斑不知全豹,其連接點和智慧生發(fā)點在于特定歷史時空下的特定歷史人物實踐,而涵詠的是更悠遠恒久的精神。
【注釋】
[1]鄧京力:《歷史理解與歷史解釋辨析》,《歷史教學》2016年第11期。
[2](法)朗格諾瓦·瑟諾博司著,余偉譯:《史學原論》,鄭州:大象出版社,2010年,第129頁。
[3]呂一民:《法國通史》,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2年,第14頁。
[4][6][7](古羅馬)格雷戈里著,壽紀瑜等譯:《法蘭克人史》,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年,第82、66、98、93頁。
[5](古羅馬)塔西陀著,馬雍,傅正元譯:《日耳曼尼亞志》,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年,第78頁。
[8](美)朱迪斯·本內特、沃倫·霍利斯特著,楊寧、李韻譯:《歐洲中世紀史》,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7年,第57頁。
[9]倪世光:《中世紀騎士制度探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第126頁。
[10]恩格斯:《法蘭克時代》,《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547頁。
[11][12](法)德尼茲·加亞爾、貝爾納代特·德尚著,蔡鴻濱,桂裕芳譯:《歐洲史》,海南:海南出版社,2002年,第210、212頁。
[13]齊思和,耿淡如,壽紀瑜選譯:《中世紀初期的西歐》,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58年,第148-149頁。
[14]王斯德主編:《世界通史(第一編)》,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205頁。
[15](英)亨利·斯坦利·貝內特著,龍秀清,孫立田,趙文君譯:《英國莊園生活:1150-1400年農民生活狀況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5頁。
[16](美)朱迪斯·M·本內特、C·沃倫·霍利斯特著,李韻譯:《歐洲中世紀史》,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7年,第254頁。
[17][19](美)沃倫·霍萊斯特著,陶松壽譯:《歐洲中世紀簡史》,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年,第2頁。
[18](法)費爾南多·布羅代爾著,肖昶、馮棠、張文英、王明毅譯:《文明史綱》,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29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