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歆羽
題目很抓眼球喲,這樣夸張的手法確實能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提個要求,我們應(yīng)該把“吹”加注雙引號,這樣能引發(fā)讀者更多的遐想。
聽媽媽說有的瓶子會自己吹氣球,我不信,媽媽說那你自己試試看?;氐郊?,我迫不及待地想要驗證一下。
“我不信”這句話寫得妙,透露出小朱同學對事物擁有好奇心,充滿童真童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蔽乙勒諎寢尩闹甘?,先做好實驗前的準備:瓶子、小蘇打、白醋、氣球、色素、燒杯、勺子等。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我的實驗馬上就要開始了,很期待喲!
段首的引用,準確概括了接下來要做的事情。
我先用漏斗將200毫升的白醋倒進瓶子里,在白醋中滴入幾滴食用色素,并搖晃均勻,使液體變得更好看一些,那顏色便像一朵花綻放開來,美麗極了。
這是實驗的第一步,“倒進”“滴入”“搖晃”幾個動詞把實驗步驟寫得很清楚明白。色素滴入白醋中,用一個比喻寫出變化,觀察細致。
然后,我再小心翼翼地用手撐開氣球口,在氣球里面倒入10毫升小蘇打,然后用力撐大氣球口,小心地將氣球套在瓶口上,媽媽這時特意提醒我,不要把小蘇打粉灑落在瓶子里。于是,我操作得更加仔細了,生怕一不小心弄錯,影響了實驗效果。
這是實驗的第二步,“撐開”“倒入”“撐大”“套”等動詞寫出了“我”的實驗過程?!疤匾馓嵝选保瑢懗隽藢嶒炦^程的注意事項。
最后,我把氣球豎起來,將氣球里的小蘇打全部倒入瓶中,瓶子里頓時冒出了許多白泡泡,好像一個個娃娃爭先恐后地鉆出頭,想看看外面的世界。這時,軟不耷拉的氣球,突然很精神地站立起來,肚子也變得越來越大,我驚訝地張大了嘴巴,原來媽媽沒有騙我,瓶子真的可以吹氣球呢!
這是實驗的第三步,“豎起”“倒入”“冒出”“鉆出”寫出了操作過程,“爭先恐后”“軟不耷拉”“很精神地站立”“肚子越來越大”,寫出了實驗現(xiàn)象,生動形象,十分有趣。
我疑惑不解地問媽媽原因,媽媽卻說:你自己去找答案吧!我東翻西找,終于找到了一本有關(guān)科學實驗的書。我翻了翻,哦,原來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發(fā)生了化學反應(yīng),產(chǎn)生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就把氣球吹了起來,
這段寫實驗的原理,“混合”“化學反應(yīng)”“二氧化碳”這幾個詞簡練地把實驗原理說明白了,很不錯。
哈哈,這次實驗,我不僅弄懂了一個實驗原理,還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生活中處處有學問,只要用心觀察,我們就能學到很多知識!
結(jié)尾照應(yīng)開頭,總結(jié)全文,點明中心。
石頭老師點評
1.寫具體是文章成功的一大法寶。本文語言流暢、段落清晰,從實驗的具體操作步驟里,作者準確傳遞給讀者各種信息,使讀者如臨其境。
2.實驗過程清晰。實驗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清楚明白,以媽媽“參與”“指導”“點醒”為作者實驗過程穿針引線,使實驗過程有條不紊。
3.觀察細致,描寫生動。小作者抓住動詞描寫,準確、清楚地寫出了實驗各環(huán)節(jié)的步驟,為文章增添了不少亮點。
4.首尾呼應(yīng),照應(yīng)題目,突出中心,深化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