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靜
摘要: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壓力越來越大,這種壓力不僅僅是大人,就連我們的小學生,也在社會的發(fā)展迅速下,不得不把自己變得如此疲累,那是什么因素才導致我們學生有這種壓力的呢?
關鍵詞:應試教育;社會環(huán)境因素;家長方面因素;學校方面因素;
1.學校方面因素對學習壓力影響
在目前的體制下,受“應試教育”影響,學校首先要保證教學質(zhì)量,而一旦教學質(zhì)量下降,學校名聲受到?jīng)_擊,直接影響到招生。同時教師與教師之間由于職稱評定、教學成績評比、績效考核等各方面的影響,存在著很大的競爭性,從而造成了教師對學習的要求越來越高。
學校給予孩子學業(yè)上的壓力,每天除了作業(yè)還是作業(yè),還需要家長監(jiān)督檢查,對于孩子沒有按時完成的,有時還會請家長們?nèi)ヅ阕x,直到孩子們都懂了為止,誰去在乎孩子們需要的是更多的課余生活來緩解他們在學習上的壓力,可是那寫不完的作業(yè)把他們僅剩的課余時間也霸占去了。同時教師所下派的學習任務壓力,與家長對升學的期望壓力最終形成合流,成為壓垮孩子心理上的最后稻草。
2.家長方面因素對學習壓力影響
當今社會競爭激烈,就業(yè)壓力大。這種緊張嚴峻的局勢,給了家長無形的壓力?,F(xiàn)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所有的家長就期盼著子成龍,女變鳳,因而家長對子女的期望目標抬高。
同時,孩子成績好讓父母在外覺得有面子!跟人家孩子攀比!或者希望孩子成績好以后的生活好!看到鄰居的孩子或者同學、同事的孩子比自己孩子成績好,心里不平衡,于是便拼了命的都要給孩子們報這個興趣班報那個興趣班,完全不顧慮孩子們的感受,經(jīng)調(diào)查,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孩子除了每天上學外都報了各種培訓班、興趣班等,雖然有周末,但孩子們的周末總是被各種培訓班安排得滿滿的,這些功利思想的強化,無形中都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壓力,由于中小學生的心理并不成熟,其結(jié)果是孩子們往往不僅不買賬,反而麻木不仁,甚至產(chǎn)生厭倦心理。試想一下,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在別人眼里這么優(yōu)秀的孩子們,他們內(nèi)心真的開心嗎?幸福嗎?有人真正為他們考慮過這些事情嗎?經(jīng)常有新聞報道,某某學校的大學生自殺了,但在臨走時,他們總留下會留下遺書,訴說他們這么多年以來的壓力,為了成為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老師眼里的好學生,他們從小便接受各種各樣的培訓,一年之中總沒有幾天時間是真正屬于自己的,就為了能過自由自在的生活,以這種方式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想想真是不值。
3.社會環(huán)境因素對學習壓力影響
當今社會,評價一個孩子成功與否的標準,放在孩子的學習上,似乎大學成了一個孩子成功的唯一標準。由于社會對學歷、文憑的重視,現(xiàn)在社會壓力“前移”,從幼兒園就開始了升學的競爭,小升初、中考、高考,成績往往成為衡量一個孩子是否有前途的唯一標準。作為獨生子女背負著全家人的希望,而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又是許多家長的共同心態(tài),這些都給孩子造成了相當大的心理壓力。
看到這些,我便在想,如果我有孩子,我一定不會去逼迫她學這樣學那樣,她對于哪方面有興趣我就著重培養(yǎng)她這方面的才能,對于學習,如果她實在是學不下去就算了,我只想讓她開心快樂的過一輩子,不想要她從小就活得這么累,但當我有了孩子,她漸漸地長大后,能走路能說話了的時候,我的想法又有些改變了,看著別人家的孩子都這么優(yōu)秀,今天這個家長說她孩子怎么樣怎么樣,在哪方面又取得了什么好成績,看到他們都在朋友圈曬自己孩子進步的時候,而自己的孩子卻沒什么進步,心里還是有些小失落,便開始盤算著應該為孩子做些什么,于是便著手解決這方面的問題,到處打聽,哪里有學主持的,想讓孩子去練練口才,哪里有學舞蹈的,想讓孩子去練練體形,看見她喜歡拿著畫畫本畫畫,又想去給她報一個美術興趣班,總想把她培養(yǎng)成一個萬能的小朋友,這樣當別人聊起孩子們的事的時候,也不至于不敢搭話,但我不知道,這樣做是否正確,是否真的是為了孩子好,有些人說,不要去逼迫孩子,他們想怎樣就怎樣吧,沒必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于孩子身上,但有的人又說,在當今社會,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你不去培養(yǎng)她,逼迫她,將來她一無所長的時候,她會責怪你,舍不得花錢去培養(yǎng)她,才導致她變成現(xiàn)在這樣,因此,在教育孩子這方面,我又開始困惑了!
參考文獻:
[1]姜思思, 劉文佳. 小學生學習心理壓力小組工作干預實踐[J]. 科技致富向?qū)В?2014(9):317-317.
[2]李振偉. 淺析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yǎng)[J]. 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 2016(8):67-67.
[3]韓娜. 淺談小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培養(yǎng)[J]. 軟件:教育現(xiàn)代化, 2013(12):107-107.
[4]李衛(wèi)靈, 張素琴, 吳昊. 淺談現(xiàn)代學習方式的基本特征[J]. 科技信息, 2009(3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