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芝
摘要:幼兒故事對幼兒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潤物細無聲的滋潤著兒童的心靈,陪伴兒童的成長。幼師生作為未來的幼兒教師培養(yǎng)其講故事的技能,掌握講故事的方法技巧,具有聲情并茂、繪聲繪色講故事的能力對未來的職業(yè)發(fā)展以及幼兒的成長也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幼師生? ?講故事? 技能培養(yǎng)
故事是幼兒最喜歡的文學形式,也是幼兒最先接觸到的幼兒文學,幼兒園的很多活動都是以講故事為依托進行的。幼兒故事對幼兒增長知識、陶冶情操、豐富語言、提高思維和想象力、愉悅身心等方面,起著極其的重要作用,它潤物細無聲的滋潤著兒童的心靈,陪伴兒童的成長。幼兒天生喜歡聽故事,如果你是一個善于講故事的人,那么你一定會受到兒童的歡迎。
著名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曾經(jīng)說過:一個能夠動聽地、明晰地教學的教師,他的聲音便像油一樣浸入學生的心里,把知識一道帶進去。這句話形象地說明了教師語言魅力的重要性。幼師生作為未來的幼兒教師培養(yǎng)其講故事的技能,掌握講故事的方法技巧,具有聲情并茂、繪聲繪色講故事的能力對未來的職業(yè)發(fā)展以及幼兒的成長也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講故事對幼兒的教育成長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職業(yè)學校對幼師生講故事技能的培養(yǎng)就應該加以重視。但筆者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講故事任教期間,發(fā)現(xiàn)幼師生講故事存在著一系列問題。通過對幼師生講故事的測試,發(fā)現(xiàn)在講故事過程中超過一半的同學對故事內(nèi)容不熟悉,導致講述中不能脫稿,語言不流暢、有卡殼、停頓、情節(jié)缺乏完整性等情況。講述中敘述語言和角色語言不能自如轉(zhuǎn)換,講述無感情,缺少感染力,更談不上聲情并茂了。從動作表情上,表情嚴肅,無親和力,肢體僵硬,缺少體態(tài)語言。總之,幼師生講故事的情況不太理想,當然這與教師的講故事教學有很大的關系,比如:學校對講故事教學不重視、講故事的教學缺少系統(tǒng)性,教學方式傳統(tǒng)、教學手段單一、對學生講故事技能的訓練少、教學設施落后等情況有關。如何通過講故事教學培養(yǎng)幼師生的講故事技能,提高學生的講故事水平指日可待。
針對幼師生講故事存在的問題,我對講故事教學進行了探索,要想培養(yǎng)幼師生講故事的技能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故事朗讀訓練
故事朗讀訓練要求發(fā)音準確、停頓合理、重讀得當、感情豐富、形象生動、有感染力等。只有熟練地掌握了故事的朗讀技巧,才能提高故事的講述能力。
(一)學習故事朗讀的技巧。故事朗讀要注意適當?shù)耐nD、要找準重音、要調(diào)整語氣語調(diào)等,還要學會使用常用的朗讀符號:如:狗熊媽媽有丨兩個孩子丨一個叫大黑,丨一個叫小黑,他們長的挺胖,丨可是都很笨,丨是兩只笨狗熊↘
(二)融入情景,帶著感情去朗讀。故事講述之前應該熟悉故事內(nèi)容以及脈絡,身臨其境地去朗讀。還要理解故事的感情基調(diào),如果悲傷,就應該用悲傷的情緒來講,如果喜悅,應該表現(xiàn)出喜悅之情。帶著感情朗讀,隨著故事情緒的變化來調(diào)整自己的情緒、語氣以及神情。
(三)分角色朗讀訓練。故事中有不同的角色,每個角色都有自己鮮明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狀態(tài)。角色不同,性格不同,說話的語氣神態(tài)也會不同。分角色朗讀訓練,就要分析不同角色的人物特點,揣摩人物語言,在朗讀中用符合角色特點的語言加以表現(xiàn)。
二、講述故事的技巧訓練
講述故事,講述者應根據(jù)表達需要,在忠于原作的基礎上,應用符合兒童化的語言,對作品進行適當?shù)男薷?,用口語化的語言,以求生動形象,富有表現(xiàn)力。所以講述故事是對文學作品的再創(chuàng)造,還需要在熟悉作品的基礎上對情節(jié)進行適當調(diào)整,或添枝加葉,或修枝減葉,還可以設置懸念,設計開頭結尾,改換句式,把書面語言轉(zhuǎn)換為符合兒童的口頭語言,使故事更淺顯、生動形象、易于接受等,所以說講故事也是一種藝術。
(一)設計好開頭
講故事,一定要設計富有吸引力的開頭,或設置懸念或富有畫面感等,一定要能夠引起幼兒的注意力和傾聽的興趣。常用的方法有:
1.直接講述法 直接講述法即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直接講述如“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大家講一個《猴王吃西瓜》的故事。
2.提問引出故事 以提問的方式引出故事,比如:小朋友,你們都吃過西瓜嗎?誰能告訴我西瓜怎么吃呢?(小朋友回答)咱們小朋友都非常聰明,知道怎么樣,今天老師給大家講個《猴王吃西瓜》的故事,我們來看看猴子們是怎樣吃西瓜的呢?
3.設置懸念 在講述故事之間設置懸念來吸引幼兒,讓幼兒在充滿好奇心的情況下去聽故事如“小朋友,老師認識一個小朋友,名字叫瓜瓜,可是它為什么叫瓜瓜呢?大家想不想知道,那老師講故事的時候,你們可要仔細聽”
4.用實物引出故事
(二)加工故事內(nèi)容
在講故事時,講述者應根據(jù)故事內(nèi)容,結合幼兒的心理及理解能力對故事內(nèi)容進行適當?shù)募庸じ脑欤蛱碇尤~,或修枝減葉。還要把講故事中的敘述語言改變成人物對話,比如對故事原文中的人物對話提示語,由講述者用用不同的聲音、聲調(diào)、語氣和語速來表達人物之間的對話。有時還要根據(jù)幼兒的心理特點,把有些內(nèi)容進行適當?shù)闹貜?,通過語句的重復,增強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三)運用口語化的語言
講故事是有聲語言,口頭文學,要強調(diào)口語化,對于作品原文中的書面詞語要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多用短句、多用動詞、形容詞尤其是擬聲詞即根據(jù)內(nèi)容模擬笑聲、哭聲、動物叫聲,風雨聲等。符合兒童的口語化語言,使故事更淺顯易懂、生動形象、易于接受,富有感染力和表現(xiàn)力,所以講故事也是口語化的藝術。
(四)敘述語言和人物語言區(qū)分開
故事原文具有敘述性語言和角色語言,在講故事時要把敘述性語言和人物語言區(qū)別開來,兩者之間要轉(zhuǎn)換自如。在講述敘述性語言時聲音要自然、平穩(wěn)并根據(jù)故事內(nèi)容調(diào)整語調(diào)和語速。在講述人物之間的對話時,要符合不同角色的性格特點,做到聲如其人,要有“角色”感,要充分表現(xiàn)出人物性格和思想感情,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動。
(五)故事講述時應有適當?shù)膭幼鞅砬?/p>
講故事是一門講演的語言藝術。講述時,要聲情并茂,繪聲繪色,故事才能引人入勝。所以在講故事時,眼神要多與幼兒交流、表情要真實自然而豐富多變、動作要恰到好處,能和故事內(nèi)容協(xié)調(diào)一致。
(六)講故事時要注重與幼兒的互動
在講故事時要多與幼兒互動,調(diào)動幼兒的情緒,要根據(jù)故事內(nèi)容選擇合適的時機提出啟發(fā)性的問題,引起幼兒的注意,引導幼兒從多角度進行思考,以提高幼兒的思維和想象力并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七)講述時可加入適合的背景音樂和圖畫
在講述故事時,為了集中幼兒的注意力,為幼兒創(chuàng)設故事的意境,幫助幼兒更好的感知故事情景,調(diào)動幼兒聽故事的情緒,可加入適當?shù)谋尘耙魳泛秃唵蔚膭赢嫽驁D片背景。
三、多給予學生講故事體驗的機會
要培養(yǎng)學生講故事的技能,不僅要掌握講故事的技能技巧,而是要多給予學生體驗參與的機會,在體驗中去感知,所謂“親身體驗,其義自見”。講故事練習,可請優(yōu)秀的學生進行示范,或請學生分角色對話,分析揣摩不同角色的特點。多給予學生表現(xiàn)和實踐的機會,通過主動體驗獲得講故事的技能技巧。多舉行講故事比賽,增強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和學習熱情,在講故事比賽中揚長補短,多觀察模仿,提高幼師生講故事的能力。
總之,講故事對幼兒的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講故事也是一門語言藝術,作為未來的幼兒教師的幼師生必須具備聲情并茂講故事的能力,那么就要對幼師生進行講故事的技能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王麗紅 鄭華.幼兒文學[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4.
[2]楊玉鑾. 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yè)講故事教學存在問題與對策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