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友锏
摘 要:配音一向是影片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對于譯制片尤為重要。譯制片雖然從上世紀末期便在中國擁有了很高的藝術成就,但是由于對外國文化的認知局限,我們?nèi)匀恍枰柚湟艏夹g深層次理解電影人物的藝術形象。經(jīng)過影視配音等藝術的再創(chuàng)造,促進了外國文化在國內(nèi)的發(fā)展,也使譯制片的藝術性得到提升。
關鍵詞:譯制片;配音;美學
譯制片配音的基本概念,是將外國語言翻譯成本國的文字,然后重新配音復制。如今隨著時代發(fā)展,譯制片配音不再只是語言的轉(zhuǎn)換,而是經(jīng)過了嚴絲合縫的藝術構思,句句傳神。配音工作在技術上需要巧妙配合畫面的時間,在譯制片導演的組織下,配音演員不僅要配合原聲片中人物的口型,更要充分理解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用聲音傳達流動畫面,與電影人物的形貌融為一體。這也需要技術的配合,在不少現(xiàn)代譯制片中,后期人員還將利用各種軟件對譯制配音再加工,使配音更能融入藝術場景。本文便將著重從技術與意蘊兩個方面來闡述譯制片配音的效果。
一、譯制片配音的技術內(nèi)涵
影視配音的完成并不只呈現(xiàn)效果那般靈活自如,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常常需要各方工作人員一同努力,從翻譯、校譯、編輯、導演到錄音合成、剪輯,都需要具備良好的工作素養(yǎng)。在譯制片配音的藝術再加工過程中,編輯們要做到通過聲音方面的巧妙處理甚至借助電腦合成技術,使譯制語言同時具有國外風情和接地氣的特點,配音語言要符合劇中人物的口型語調(diào),貼合劇中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刪減不符合國情的言語,卻不修改專屬于譯制片的格調(diào)。根據(jù)語音學科,注重在譯制過程中恰當處理語氣語調(diào)、抑揚頓挫,既能通俗淺顯,讓觀眾迅速明白電影對白的意思,還要承載思維邏輯內(nèi)涵。詳略得當,繁簡有序,聲聲入耳,句句傳神,這才是譯制片配音理應擁有的風范。
經(jīng)過了編輯對于配音文本的傳神創(chuàng)作以及適當修飾,然后便需要配音導演的精心籌備以及現(xiàn)場調(diào)度。首先是配音演員的選擇,理論上,導演更加傾向于挑選于銀幕上人物形象更加相配的演員,最好是身高、體型、性別都能與劇中人物大幅度貼合。比如說,在經(jīng)典的譯制電影《一吻巴黎》中,男主角的戀人是一位體型嬌小的護士,她的聲音應該是比較細比較高的,那么導演在此情況下便傾向選擇一位同樣身形嬌小的配音演員,以求能與銀幕人物形象更加配合,在詮釋人物時不容易跳戲。又比如說由著名硬漢演員杰森斯坦森飾演的《銀行大劫案》中特瑞這一角色,由于杰森斯坦森本身嗓音較為尖細,在扮演角色時難免會有出戲跳戲的感覺,因此在配音過程中選擇了和他個人形象更為相符的聲音渾厚的演員,在影片放映之后,我們可以很明顯的感覺到,他的硬漢形象更為突出了。鑒于部分配音演員都是配音當天才接觸到配音劇本,如果沒有豐富的配音經(jīng)驗,對于人物的把握以及配出來的效果肯定不如預期動人。那么這個時候,便需要導演對劇本的熟悉,從而在配音前向演員闡釋故事的背景,發(fā)展脈絡以及銀幕人物的心路歷程,只有演員更好的理解人物性格,才能迅速融進角色。有些影片中,人物的心路歷程可能較為復雜,或許由曾經(jīng)的單純懵懂轉(zhuǎn)變?yōu)橹蟮某墒斐练€(wěn),在配音演員的情緒轉(zhuǎn)變不夠自然時,導演便應當介入其中,一遍遍為演員講戲,達到全片配音過程中人物內(nèi)心的起承轉(zhuǎn)合,更好的達到影片預期效果。
后期制作同樣是譯制片配音過程必不可少的部分。為了更加貼合藝術場景,后期常借用各種技術制造復雜的聽覺效果,營造恰當?shù)乃囆g氛圍。比如在恐怖片中,制造回聲效果有助于營造恐怖氛圍。對話與音效音樂合成時,他們之間會產(chǎn)生聲音的多種辯證關系,技術的插入便在此時顯得尤為重要,在廣闊的空間里自由創(chuàng)作,使得聲畫關系和諧統(tǒng)一,這便是錄音師的本領。后期也可以用于處理一些前期出現(xiàn)的問題。比如某些時候,由于語言的差異,常常在譯制片中會出現(xiàn)人物口型不統(tǒng)一,聲畫不同步的現(xiàn)象,這個時候就需要錄音師在后期制作過程中調(diào)整句子的長短、速度,利用工作站將語言在一定范圍內(nèi)延長或者縮短,使得畫面與語言貼合。有時候譯制片中也會出現(xiàn)的問題就是配音與音效或是音樂聲音匹配度不高,音樂和音效的作用在影片中等同于配音的作用,能對劇情的推動,人物形象的理解都有較好的作用。而觀眾聽不清音效和音樂,影片質(zhì)量下滑,觀影體驗便會大大降低。所以后期人員也要大膽對音效音樂的音量進行調(diào)整,譯制過程本來就是藝術的再次創(chuàng)作過程,大膽創(chuàng)新,才是電影藝術得以發(fā)展的必經(jīng)之路。
二、譯制片配音的美學意蘊
視覺與聽覺,在鑒定一部電影的藝術地位時一向并肩而行,而譯制片則是在美學上打破了文化差異,尋求共通性,是一場上升到心靈的藝術結(jié)合。譯制片就好比一場文化的饕餮大餐,來自不同國家的文化滋潤了我們的心靈,滿溢的異域風情和民族精神深深吸引了我們,這種文化的滋養(yǎng)不會因為語言的改變而消散無蹤,反而因二次創(chuàng)作中的精準詮釋在藝術長河中更加熠熠生輝。喜愛譯制片的觀眾大概都對譯制片別有一番理解,從語言來說,譯制片的語言既有原文所包含的異域文化,也有漢語對白獨具的中國風味,它使得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完美融合,別具獨特的美學感受,可以放在電影藝術中作為單獨的一種藝術被細心欣賞,這也是譯制片能在藝術世界占得一番席位的原因。
常常有人將配音藝術比作“帶著鐐銬跳舞”,這種比喻并不為過,一部優(yōu)秀的配音早已融入銀幕人物的血肉,讓人只能隨著人物的情緒變化心緒起伏。紙筆上的語言被賦予了活生生的靈氣,蘊滿了人情的魅力,那些看似遙遠的西方畫卷漸漸在我們面前鋪陳開來,眼前便擁有了一整個西方。配音有節(jié)奏,有韻腳,和古老東方的詩歌相比,他似乎也具有同樣的意蘊。在創(chuàng)作空間里塑造一個自我,在時空的維度里探尋新的可能,彼此之間和諧共生,從而產(chǎn)生一種悠遠綿長的藝術格調(diào)。有的配音,張弛有度,那些一瞬間爆發(fā)的張力,讓你仿佛能觸碰太陽,有些寂寞婉轉(zhuǎn)的音調(diào),又似乎將所有的陰暗與沉迷盡數(shù)包含。配音是一門藝術,拋開表面的條條框框,人物的內(nèi)心從來順然可見,這種貼切與和諧,是一種獨特的個性,讓配音的舞姿也能光芒盡顯。
結(jié)語:
譯制片配音就是一場與銀幕人物的對白,在表演演員已經(jīng)對劇本中的人物進行過一輪詮釋后,配音演員為銀幕人物進行語言上的再創(chuàng)造。真正優(yōu)秀的配音,可以穿越時間和屏幕,踏著歷史的步伐翩然而至,永不衰竭。
參考文獻:
[1]伍振國. 影視表演語言技巧[M]. 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 2009年6月..
[2]王明軍, 閆亮. 影視配音藝術[J].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2015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