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少冰
摘要:在繪本中,兒童文學作家使用的都是孩子可以解讀的詞匯,重復的語句結構,將主題巧妙浸潤進去,呈現了一個個內容豐富的故事,符合低年級孩子形象性思維的特點,適合他們閱讀。在愉快的閱讀中,孩子發(fā)現美,創(chuàng)造美;在經典句式、完整結構的仿寫中寫話起步。在教學中,引導孩子借助圖畫來表達,用圖畫改編故事,創(chuàng)作故事,再配上簡單的文字加以說明,把閱讀、寫話訓練與繪畫有機融合。
關鍵詞:仿寫;創(chuàng)編;寫繪;評價
寫作一直都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細想,沒有識字量,不會表達,不愿意寫,那怎能寫一篇文章來呢?建房子不都是先要打好基礎的嗎?如果基礎都不夯實,那么這樓也就塌了。作文教學也一樣。如何激發(fā)孩子的寫話泉源,有效地提高低年級孩子的寫話能力,成了我們一同探索的目標。
通過對低年級小孩子閱讀現狀調查,發(fā)現學生喜歡讀圖畫為主及字較少的繪本類圖書的占到87%。而繪本的更是受到家長、老師、孩子的青睞?!缎抡n程標準》要求低年級孩子的課外閱讀量不少于五萬字。[1]因此我們把繪本引入課堂,增加閱讀量的同時,感受閱讀樂趣,受繪本的人文涵養(yǎng)的浸潤,逐漸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有效地實踐“讀﹒寫﹒繪”與寫話牽手。
一、仿寫是進行寫話訓練的敲門磚。
著名的語言學家張志公曾說過:“模仿是學習的必經之路?!钡湍昙壓⒆由铙w驗少,識字量不多語言表達不精確。在這種情況下,讓學生模仿文本的句式、結構進行寫話這無疑是作文起步快捷而有效的方法。低年級孩子的寫話也應先降低難度,先“扶”后放。逐漸消除懼怕心理。[4]
大多數繪本圖畫精美且所占篇幅較大,結構重復,語言簡練、生動、有趣,符合低段孩子的年齡及心理特征。在教學中我們利用繪本中的經典句式讓學生入情入境,把自己化身為角色,學著模仿句式用規(guī)范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所思作想。模仿可先從句到段到整個故事的結構。這樣從局部到整體的把握,學生就有了布局,謀篇的初概念,寫話能力也日漸提高。
如繪本《我爸爸》描寫了一位高大、溫柔的父親,他樣樣事情都能干,溫暖得像太陽。繪本中的爸爸比喻成各種動物形象。“爸爸吃得像馬一樣多,像星星一樣強壯,像魚一樣游得快……”課上讓學生嘗試有“像……一樣”的句式夸夸自己的爸爸。
生1:我爸爸像猴子一樣靈活。
生2:我爸爸跑得像飛機一樣飛得快。
生3:我爸爸工作像蜜蜂一樣勤勞;我爸爸說話像開機關槍一樣。
南宋教育家朱熹認為:“古人學文寫詩,多是模仿。”在仿寫創(chuàng)作中遷移了最經典的表達方式,學習了語言的表達,發(fā)揮了自己的想象力,體會到了仿寫的樂趣。這樣充滿童真童趣的仿寫讓課堂充滿歡聲笑語。
二、續(xù)故事的結局創(chuàng)編精彩新故事。
繪本故事內容短小精悍,耐人尋味。許多繪本的結束,其實是一個新繪本的開始。英國歷史學家、政治家麥考萊在書說過:“在所有人當中,兒童的想象力最豐富。”[3]根據低年級兒童想象“敏感期”的這一年齡特征,孩子對已結束的故事意猶未盡,會迫不及待地展開想象。這時創(chuàng)作的源泉噴涌而出。
如:繪本《和甘伯伯去游河》講述了:有一天,甘伯伯撐船去游河。兩個小孩子、兔子、貓、狗、豬、綿羊、雞、牛和山羊,一一要求上船。后來乘客們都忘了遵守秩序。結果,船翻了,大家都掉進水里的故事。故事戛然而止,而孩子還沉浸在精彩的故事中。此時,提出的要求是:孩子們想一想甘伯伯第二次游船,在上船時有什么要求,會翻嗎?這時學生還認為第二次會翻船了。翻船的原因是個別動物不遵守規(guī)則。通過這個故事內容的續(xù)寫,孩子更深刻的領悟:公共秩序是需要人人遵守的。
故事的續(xù)寫又一次激活了孩子們寫話的興趣,又一次展現了孩子們豐富想象力的這一特點。讓孩子自己能編寫一個完整的故事,且故事包蘊了孩子的更深層次的思考。
三、繪出心中的畫,寫出心中的話。
繪本借助“繪畫+文字”的方式呈現,滿足孩子的心理需要,降低了寫話的難度。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畫家。他們有著天性的童趣和極強的表現欲。以“繪”開啟想象的大門,借助一幅或多幅圖畫,表達自己的閱讀體驗、個人對世界的認識、心理的需求。[2]在繪本中引導孩子挖掘繪本多元空間,借助補白處、發(fā)散點、延伸點,用圖畫再配上簡單的文字加以說明,啟發(fā)學生想象,直觀展現一個個完整的故事。
如:繪本《米莉的帽子變變變》講述了一個叫米莉的小女孩看上了商店的一頂帽子卻沒錢買。好心的店員“賣”給了她一頂神奇的帽子。米莉帶著帽子回家一路上帽子變了不同的形狀。這個充滿著神奇的色彩,孩子們都被帽子的變化所吸引,滿腦子都是這頂帽子神奇的變化?!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們安安靜靜地拿起畫筆認認真真地把自己想到帽子變化的形狀描畫出來,每一頂帽子都配上一句話:“帽子變成小花貓,因為我喜歡小花貓;帽子變成一臺電腦,因為我家的電腦太慢了……”孩子們快樂地繪畫中,快樂地寫話。
著名教育家迪斯特·韋赫指出:“畫1小時畫獲得的東西,比看9小時獲得的東西還多?!焙芏嘈睦韺W家在治療病人的時要先讓病人畫幅畫的原因。在兒童心理學里也有這一項,通過對孩子的繪畫分析,就能得出孩子的情緒、心理狀況。用“繪畫+文字”的方式呈現,讓兒童積極、自然地向純文字閱讀過渡。
四、評價寫繪作品再度提升寫話水平。
學生個體對繪本的解讀,具有獨特性。而往往這種特性,呈現了孩子天生的畫家本能。在評價寫繪作品時,我們不可以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只要孩子能用心畫,不論畫了什么,畫得怎樣,我們都持肯定的態(tài)度。寫話也一樣,低年級是寫話的起步。鼓勵性的評價可以讓孩子揚起自信的風帆。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p>
在課堂上,主要采用自評、他評、師評的形式進行。他評則是在展示寫繪作品時,讓學生通過采訪的形成,切身聽到自己的優(yōu)點及不足之處。孩子間的語言是相通的,在多次的評價中能碰撞出異樣的火花。
在寫繪作業(yè)中,畫笑臉及寫一句簡短的評語。如5個笑臉則為寫繪作業(yè)中最棒的?!爱嫵鰞刃牡氖澜?,寫出真實的話;你的想象讓你成了一個天才小畫家的……”準確合理,富有鼓勵性的評價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tài),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內在潛力,有效提高孩子的寫話能力。
低段的閱讀以“讀﹒寫﹒繪”的方式進行。這就是在共讀的基礎上,通過畫畫、寫話來改編、創(chuàng)編故事,激發(fā)兒童寫話和繪畫的興趣,真正做到“我口說我心,我手寫我口”,最終讓孩子“悄然蛻變,化蛹成蝶?!?/p>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人民教育出版社社
[2]《繪本課程這樣做》閆雪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3]《讓孩子愛上作文》《小學時代》?2014年
[4]《指導低年級學生仿寫課文》《課外語文》(2015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