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音
3月16日,恒大國能新能源汽車集團全球戰(zhàn)略合作伙伴峰會在天津召開,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恒大新能源汽車集團董事長蔣大龍、總裁彭建軍、瑞典CEO兼研究院院長Stefan Tilk,中國工程院院士郭孔輝、河鋼集團董事長于勇、德國ZF集團總裁Herold Winfried、GSK中國區(qū)總裁李仲武等800多位企業(yè)家和行業(yè)精英出席活動。
大會上,許家印介紹了恒大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自去年宣布進軍高科技產業(yè)以來,恒大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接連大手筆布局,已具備世界頂級新能源汽車研發(fā)制造能力——瑞典NEVS、科尼賽克整車研發(fā)和制造技術,日本最先進動力電池技術,以及荷蘭先進的輪轂電機技術,構建起強大的技術與產品優(yōu)勢。大會上,許家印還宣布,恒大的首款電動汽車將在6月份全面投產。
恒大與FF
恒大熱衷于汽車行業(yè)已經不是一件新鮮的事情。恒大涉足汽車產業(yè)可以追溯至2017年11月,當時恒大子公司時穎與實際控制人賈躍亭的法拉第未來(簡稱FF) Top公司簽訂合并與認購協議,恒大在三年內投資20億美元幫助其度過難關實現“造車夢”,同時隨著投資協議的生效恒大獲得合資公司45%股份。2018年6月恒大集團通過恒大健康以67.467億港元收購香港時穎公司100%股份,從而獲得Smart King公司45%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從而正式開始了造車計劃,并在2018年5月25日將首筆8億美元投資支付給FF。然而隨著賈躍亭發(fā)起仲裁,導致雙方重組協議。最終恒大落得32%的FF優(yōu)先股權,同時100%持有FF香港和廣州南沙生產基地。
2018年8月14日,恒大法拉第未來智能汽車(中國)集團在廣州恒大中心舉行了揭牌儀式,正式成為FF在中國的運營總部,全面負責FF在中國的技術研發(fā)及所有生產經營管理。
盡管如此,在2018年12月31日,經歷數月爭端后,恒大旗下恒大健康與法拉第未來達成了重組協議,恒大獲得FF32%優(yōu)先股權,并獲得了 FF香港100%股權,條件是FF獲得自由,可再度接受外部資金,賈躍亭穩(wěn)固FF控制權,并可以在5年內回購恒大所持股份。這意味著,恒大雖然在FF仍擁有大量股份,但其身份實質上已經成為財務投資者。
高調挺進
在與FF對峙之時,恒大的投資新能源車的邏輯發(fā)生了變化,不再單獨押注新能源整車企業(yè),而是拿出了一套產業(yè)鏈打法。2018年9月,恒大集團向國內最大的汽車經銷商廣匯集團注資144.9億元,拿下后者40%股權,成為第二大股東,獲得了后者的汽車銷售渠道。
進入2019年,恒大一系列動作迅猛且高調:1月15日,恒大旗下公司以9.3億美元,收購Keiryman Holdings Limited公司持有白勺國肯b電動汽車瑞典有限公司(NEVS) 51%股權,間接收納了具備新能源汽車研發(fā)制造能力的瑞典薩博;1月24日,恒大以10.59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購動力電池企業(yè)上??托履茉?,成功獲得日本三元鋰電池等能源技術;5天之后的1月29日,恒大再以1.5億歐元入股瑞典超跑公司柯尼塞格,借力對方的整車研發(fā)和豪華跑車制造技術。
此外,在3月15日,恒大宣布恒大汽車6月上市的前一天,恒大旗下恒大健康還公告了以5億元收購泰特機電70%股份的消息。此次收購的重點是泰特機電100%持有荷蘭e-Traction公司股份,“擁有世界最先進的輪轂電機驅動技術”。輪轂電機技術被市場長期關注,因為它將電機直接做在輪轂中,理論效率比傳統(tǒng)的中央布置電機更高,更加節(jié)能,有被電動車應用的潛力。
短短三個月,恒大在新能源車產業(yè)鏈上投出77.84億元,初步形成了新能源車“電機一電池一整車”的產業(yè)鏈條。許家印也表示,“恒大已經完成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全產業(yè)鏈布局”。再加上恒大此前為廣匯付出的144.9億元,恒大在6個月之內,向新能源車產業(yè)砸出了近223億元。
大投資,大目標
3月16日,許家印在峰會現場表示,新能源汽車產業(yè)擁有巨大的市場空間,恒大已經完成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全產業(yè)鏈布局,并具備世界領先的技術實力,將力爭在3-5年內成為世界規(guī)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為中國從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作出積極貢獻。
半年超200億元的投資,見證了恒大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野心。而新能源汽車的確擁有廣闊的市場。根據工信部、發(fā)改委、科技部聯合印發(fā)的《汽車產業(yè)中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在新能源領域的階段性目標是,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年產銷達到200萬輛,動力電池單體比能量達到300瓦時/公斤以上,力爭實現350瓦時/公斤,系統(tǒng)比能量力爭達到260瓦時/公斤、成本降至1元/瓦時以下。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占汽車產銷20%以上,動力電池系統(tǒng)比能量達到350瓦時/公斤。
據中關村創(chuàng)藍清潔空氣產業(yè)聯盟發(fā)布的《2030清潔空氣市場展望報告》預測,到2030年,我國新能源乘用車年銷量突破1300萬輛,2018-2030年,新能源乘用車和新能源大中型客車帶來的市場空間將達13.9萬億元。接近14萬億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也只是到2030年的預測,而在2030年以后呢?其前景可想而知。這也難怪恒大如此大手筆跨界而為了。
那么,恒大的首款電動汽車將會如何?新能源車型選擇從高性能的超級跑車下手,并推出不同價位的家庭用車。
從現在恒大整合的產業(yè)鏈來看,它已經擁有了整車制造技術、電池核心技術、電機電控技術,但發(fā)展前景并不是一片光明。首先是車型方面,瑞典的NEVS公司,主要的資源就是薩博,品牌很多人都知道,但在市場上并不多見,NEVS在國內的品牌是國能新能源汽車,在售的車型是9-3 EV,也就是以當年的薩博9-3為原型改造后的電動車。如果在薩博原有的車型上去生產電動車,市場前景并不樂觀。而與柯尼塞格方面合作研發(fā)新產品,也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事情。
除此以外,量產車的推出,需要經歷內飾設計、外觀理念、硬件配置、道路測試等嚴苛要求,目前尚無此方面的消息。即便像改裝車那樣去移植發(fā)動機,也需要對整車進行改造,對發(fā)動機、變速箱、傳動系統(tǒng)進行調校,并不是簡單拼湊就行的。
勁敵來襲
從豪車車企走向大眾主流的特斯拉的上海工廠,將在2019年年底投產量產后的產品將沒有關稅,這在一定程度上沖擊著國內造車新勢力。目前該工廠的進展順利,據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經信委主任陳鳴波在兩會期間透露,特斯拉純電動車項目進展順利,預計5月份完成總裝車間建設,年底部分生產線正式投產。
其實,恒大的造成夢很容易讓我們想到特斯拉的發(fā)跡。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很多車企遭遇重創(chuàng);2009年特斯拉以近乎抄底的價格盤下了位于加州弗里蒙特市占地50萬平方米的NUMMI工廠——巧的是,這家工廠的前兩任主人,通用和豐田,都曾在全球汽車市場稱王稱霸過——并且一并接手了4700名訓練有素的工人、2000名支持的供應商人員,以及通用和豐田用百年總結出的先進生產管理方式。再加上美國擁有幾乎是全世界最寬松的自由競爭市場環(huán)境,為創(chuàng)新型技術公司提供了良好的生長基礎。然而一路“錦鯉”特質的特斯拉現在也面臨負載累累的局面,不知恒大是否能在造車的大勢角逐中嶄露頭角,獨占鰲頭。
汽車制造業(yè)變數眾多,無論是傳統(tǒng)燃油車還是新能源、電動車,不但研發(fā)制造投入的人力物力大、周期長,也難以獲得立竿見影的回報。尤其是在市場已基本定型的階段,一個新入局者想要憑借氪金突出重圍,后面將要遭受的考驗想必少不了。面對全球汽車百年一遇的變革,連已有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技術和資金沉淀的跨國車企巨頭都有些瑟瑟發(fā)抖,而選擇結盟止損來抵御風險的更是大有人在。在汽車產業(yè)新的格局形成過程中,不管新老企業(yè),都必將經過大浪淘沙般慘烈的優(yōu)勝劣汰,誰留誰去,決定權在市場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