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祺堅
隨著中國社會政治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nóng)民走入城市,于是,在廣大農(nóng)村也隨之產(chǎn)生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群體:農(nóng)村留守兒童。在我們農(nóng)村小學,如何正確對待留守兒童,一直是學校工作中自始至終需要重視和解決的問題。我在農(nóng)村小學從教十幾年,一直把關愛留守兒童作為班主任的一項重要工作。日積月累,用心教育,漸漸地,我摸索了一些切實可行的教育方法和途徑。
一、發(fā)自內(nèi)心,用愛澆灌他們的心靈
愛是人間偉大而真摯的情感,愛讓我們快樂地生活,茁壯成長,經(jīng)調(diào)查、家訪等活動了解:農(nóng)村留守兒童多由祖輩照顧,父母監(jiān)護教育角色的缺失,對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造成不良影響。這樣,導致留守兒童“親情饑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現(xiàn)偏差,學習受到影響,給這些可憐的孩子留下一生的遺憾,有的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面對這種種情況,我們教師責無旁貸擔任起了親娘的角色。大家都知道親娘對子女的愛,是不講代價,不計得失,不圖回報的,我們付出了這無形的愛,用愛澆灌他們的心靈,密切了我們和他們之間的關系。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這種慈母般的愛,將是推動他們不斷前進的強大動力。有一年,我擔任五年級班主任,有一個叫小援的單親留守兒童,他性格特怪,喜怒無常,經(jīng)常打架,不服老師管教,在此之前,他已是赫赫有名,人人怕之。上了五年級,他還是屢犯錯誤,不服大眾。于是,我決定來一次成功的家訪,深入家庭,了解詳情。到其家中,才發(fā)現(xiàn)他一個人在黑暗的廚房一角用鐵鍋燒水,那灶是用磚簡單地搭架起來的。當我的出現(xiàn),他先是一驚,然后一溜煙跑了。我無法相信眼前的一切,緊接著是對鄰居進行采訪,最后我才知道:這單親留守兒童的生活是多么的苦呀!他爸爸在本地做建筑工人,經(jīng)常早出晚歸,留下孤單的他,生活上只能自理了。怪不得他平時總是遲到,而且衣服破舊不堪,給人不整潔的印象。于是,我決定從生活上關心他,親娘角色也就開始了。每天放學,我和他一起回家,到了家里,教他打掃衛(wèi)生,教他洗衣做飯,還帶他到鄰居家和小朋友玩,他家中斷糧時,我又想辦法補上……漸漸地,他看人的目光柔和了,見到我就特別開心。我覺得他已經(jīng)感受到了母親的溫暖,開始了一個正常孩子的生活了。慢慢地,我教他做人的道理,帶他走進集體生活,他開始變得彬彬有禮,追求上進了。望著這一棵小樹苗正在茁壯成長,我也就順利開展我的班主任工作了。
二、發(fā)揚他們的優(yōu)點,保護,激發(fā)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農(nóng)村留守兒童在家跟著老人生活,小小年紀,得不到父母的呵護,遇到一些麻煩事情就會顯得柔弱無助,久而久之變得不愿與人交流,性情孤僻內(nèi)向,不開朗。在學校,更是無法抬頭,容易產(chǎn)生自卑的心理障礙,有的甚至自暴自棄,喪失信心,學習上降低要求,上進心不強。要保護,激發(fā)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班主任必須發(fā)現(xiàn)他們的優(yōu)點,進行多鼓勵,多獎賞。如我班有一個雙親留守兒童小妍,三姐妹從小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父母在外兩三年不回家一次,生活費也沒寄多少,落得老人小孩生活極其困難。小妍來到學校,總是沉默寡言,上課更是頭也沒抬一下??粗o靜坐在教室一角,無人問津的樣子,我試著走近她,輕輕地問:“小妍,你幾歲了?”她羞澀地回答:“十一歲?!蔽矣衷囍鴨査龓讉€簡單的問題,她一一回答出來了。突然間,我發(fā)現(xiàn)她的臉上有了從來沒有的光彩,我一下想到了:她缺乏關注。從此以后,經(jīng)過我的多接觸與關心,慢慢地,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上來了:課堂上有了她回答問題的聲音;課后,有了她的歡笑聲。她還主動跟我分享她身邊發(fā)生的一些快樂的事情,從她身上,我看到了每個孩子都需要人去關注,要有人去發(fā)掘他們的閃光點,增強他們自尊心和自信心。我慢慢發(fā)現(xiàn)小妍的優(yōu)點是:跳繩最棒。于是,我特意在班中舉行了一次跳繩比賽,她果然得了第一名。當她上講臺領獎時,那自豪的神情令同學們刮目相看,隨后,大家都和小妍交上了好朋友。兒童,祖國的花朵,你是最燦爛的!
三、與任課教師、家長等通力合作
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與班級任課老師、家長等合力開展工作,這比班主任一人的“單打獨斗”、“孤軍奮戰(zhàn)”更有利于促進留守兒童健康、順利地成長。
我班有位單親留守兒童小斌,媽媽改嫁,把他留在外婆家長大。這位學生一直得不到父母的關愛,變得脾氣古怪,與同學疏遠,還有點怨恨任何人的心理。在課堂上,經(jīng)常與任課老師斗嘴,搗亂課堂,弄得老師無法正常上課。于是,我與班中兩位任課老師一起共商對策:1、孩子從小在外婆家長大,不受老人管束,養(yǎng)成傲慢,以自我為中心的壞品行;2、在校散漫,對任何事漠不關心;3、與群體不和,沒有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找到原因后,我們有針對性地開展了工作。首先,我們老師到他家中一聚,與他家人一起聊聊天,做做家務,讓孩子感受到大家對他的關心。然后進一步與他外公外婆溝通:在家要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多讓他做做家務,多教他文明禮貌待人的道理。更重要的是多抽時間陪陪孩子,多和鄰里搞好關系,讓孩子感受各種愛,讓孩子的生活空間大一點。其次,我們老師多組織班中集體活動,進行各種比賽,讓他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然后,任課教師為他補落下的課程,多讓同學們接近他,幫助他,與他交朋友。經(jīng)過半個學期的努力,這位學生成了班中的“積極分子”,從誤區(qū)走出,成為一名人見人愛的好孩子。
四、以身作則,培養(yǎng)他們的感恩意識
感恩不僅是一種情感,更是一種人生境界的體現(xiàn),是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體現(xiàn),永懷感恩之心,才能從別人那里得到更大的情感回報。是的,一個人如果習慣于感謝他人,他將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喜歡。一個人如果習慣于感謝生活,他將得到生活的回報和寵愛。所以,在農(nóng)村留守兒童群體里,老師必須以身作則,讓他們明白為什么要感恩,如何是感恩。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崩蠋煵ハ率裁礃拥摹胺N子”,將來他們就會長成什么樣的“苗”。因此,趁他們尚未成型之前要為他們的將來塑造一個良性的“自我”。他們感恩意識的形成,不可能僅從書本中獲取,必須從老師身上去學習,那真正是“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用老師的感恩行為,不斷地對他們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使老師成為他們感恩的榜樣。
我出來工作后,堅持每個月發(fā)工資時把伙食費送到父母手中,自己的這一行動,要讓他們知道,并且以此教育他們:從自己呱呱墜地,父母含辛茹苦地把自己撫養(yǎng)大,培養(yǎng)好。自己長大了,有了成績,有了工作和收入,首先要做的是如何感恩父母。每一屆的留守兒童學生,我都會有意識地培養(yǎng)他們的感恩意識,并教會他們?nèi)绾胃卸鳌,F(xiàn)在的農(nóng)村留守兒童更是受到社會的關注與得到多方面的幫助:有政府的生活費資助金,有村委的問候與幫助,有愛鄉(xiāng)人士的困難資助金和捐贈的生活用品,有往屆師兄師姐們送的圖書、文具等,還有老師親娘般生活上的照顧……這每一點一滴的恩情,都讓他們心懷感恩之心,當涌泉相報。這時,讓他們幫老師擦擦黑板,幫同學掃掃地,回家?guī)蜖敔斈棠套鲎黾覄铡谑牵瑢ι磉叺娜硕嗔艘宦晢柡?,每個角落有了他們出手幫助的身影。環(huán)境美了,人更美,到處一片和諧美麗景象,讓人心情美美的,老師也就收獲滿滿了。
總之,正確對待農(nóng)村留守兒童,教育好下一代,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等多方面的配合與支持,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去關心、愛護、教育、幫助這一弱勢群體。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會尊重教育,用心教育,培養(yǎng)好祖國的花朵,用關愛、親情為農(nóng)村留守兒童營造溫馨的家園氣氛,讓其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