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容
[摘要]目的探討人文關懷方案對惡性腫瘤病人負性心理情緒和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納入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就診的惡性腫瘤患者84例。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42例和觀察組42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給予人文關懷護理。觀察和比較兩組的焦慮、抑郁量表和癌癥病人生活質量測定量表評分。結果護理后。觀察組的焦慮、抑郁評分較護理前顯著下降(P<0.05)。目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生活質量測定量表方面。關懷組軀體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認知功能及社會功能評分均顯著;訐對照組(P<0.05)。疲乏、惡心和嘔吐及疼痛評分均顯著怔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惡性腫瘤患者中應用人文關懷護理可顯著緩解患者負性心理情緒。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人文關懷;惡性腫瘤:負性心理情緒。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童編號]2096-5249(2019)14-190-01
惡性腫瘤嚴重威脅患者健康和生活質量,且許多患者常伴有焦慮及抑郁等負性情緒,影響患者繼續(xù)接受治療的信心。有研究表明人文關懷護理可緩解住院患者緊張、焦慮、抑郁等情緒,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從而提高治療的依從性和治療效果。為此,本研究探究人文護理對惡性腫瘤患者負性心理情緒和生活質量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連續(xù)納入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就診的84例惡性腫瘤患者,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患者42例,年齡57.24±5.41歲,病程1.41±0.72年,男性28例,女性14例;觀察組42例,年齡58.41±5.83歲,病程1.32±0.64年,男性26例,女性16例。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和性別分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本研究符合臨床試驗倫理準則,并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許可。在入組前,己取得患者及其家屬的知情同意。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給與人文護理,具體實施包括:①病區(qū)美化環(huán)境;②入院到出院的系統(tǒng)性全方面人文關懷;⑧志愿者和義工幫助患者減壓指導和康復訓練;④護理人員定期了解患者的心理動態(tài);⑤出院后提供護理咨詢。
1.3觀察指標
本研究觀察指標如下:①兩組患者的焦慮自評量表(SAS)及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②癌癥病人生活質量測定量表(EORTC QLQ-C30)評分,包括5個功能子量表(軀體功能、角色功能、認知功能、情感功能、社會功能)、3個癥狀子量表(乏力、疼痛、惡心嘔吐)。
1.4統(tǒng)計學分析
所有統(tǒng)計檢驗應用SPSS25.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以雙側P<0.05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SAS、SDS評分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的SAS、SDS評分較護理前顯著下降(戶<0.05),且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3兩組患者護理后EORTC QLQ-C30評分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功能子量表評分均較對照組顯著升高(P<0.05),癥狀子量表各項目評分均較對照組顯著下降(P<0.05),見表2.
3討論
惡性腫瘤已經(jīng)成為人類死亡的重要病因,給患者帶來巨大痛苦和生活負擔,且各種治療方法效果有限?;颊咴诓〕讨薪?jīng)常出現(xiàn)焦慮、緊張、恐懼、抑郁等各種負性情緒,而負性情緒積累又會反過來影響患者的治療和生活質量,因此重視患者的心理情緒,及時為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減輕心理負擔就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對于惡性腫瘤這類患者,在護理過程中更注重人文關懷,從患者角度出發(fā),可以實現(xiàn)緩解患者負性情緒,使其更加配合治療。
本研究也發(fā)現(xiàn),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焦慮和抑郁評分無論是相比護理前還是相比對照組都顯著下降,這表明患者的負性心理情緒在人文護理后得到了顯著的改善和緩解。進一步的生活質量評分則是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人文護理后,患者的軀體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認知功能和社會功能得到了顯著提高,而乏力、惡心嘔吐和疼痛等惡性腫瘤患者最常出現(xiàn)的癥狀則是得到了顯著改善,這說明人文護理相比常規(guī)護理更能夠起到功能促進和癥狀緩解的作用,從而提高患者的總體生活質量。人文護理注重患者的心理情緒變化和各種住院感受,努力為患者營造溫馨和諧的院內生活,幫助患者擺脫負性情緒,讓他們更能積極的面對病情和接受治療,從而對治療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綜上,人文護理應用于惡性腫瘤患者可顯著改善患者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