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偉
“因為太陽離我們最近,生命才這樣熾熱,??!扎溪卡……”
這是在石渠廣為傳唱的一首歌。被喚作“太陽部落”的扎溪卡,是石渠的藏語別稱。在“太陽部落”里,有一群“雪域衛(wèi)士”,他們年復一年地在那里堅守,前進的腳步從未停歇。
9月,是高原上入戶“探親”為數(shù)不多的好時節(jié)。挑一個太陽當空的好日子,石渠縣紀委監(jiān)委的干部們牽著駿馬準備下鄉(xiāng)。馬隊向西北方向行進,海拔越來越高,巴顏喀拉山也越來越近。就在這時,一陣疾風沖下山嶺,猛地“撲”向艱難前行的馬隊。人和馬,不約而同都低下了頭。還沒緩過神來,接連不斷的雪粒子便爭先恐后砸向隊伍。
馬隊前面的蔣李,是個90后藏族漢子。這個出生在新龍縣的年輕人已經在石渠工作了6年多。作為石渠縣紀委監(jiān)委最年輕的干部之一,他每年大半時間不是在群眾家里幫扶,就是行進在走村入戶的路上。黝黑的臉龐、皴裂的面皮是6年工作生涯留給他的印跡。
“在藏區(qū),最重的工作是民生,石渠縣紀檢監(jiān)察機關干部職工與90余戶農牧戶結對認親,用真心建立起干部與群眾間的魚水情?!笔h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縣監(jiān)委主任巴宗說,蔣李對待與自己結對的3戶“親戚”就像血脈親人一樣。
參加工作以來,蔣李的足跡遍及石渠縣169個村的山山水水。多少個嚴冬,蔣李和同事頂著零下30攝氏度的寒風,穿行幾十公里雪地,到農牧民群眾家中了解所需所急,為他們送去柴米油鹽等日常生活用品。很多時候,手腳凍僵了,累得走不動了,但當牧民群眾豎起大拇指連聲說“共產黨!亞莫熱(好樣的)!”時,蔣李和同事瞬間感到一切苦和累都值了。
“腳下沾上多少泥土,群眾心中就會沉淀多少真情。”石渠縣紀委常委陳小燕道出了當?shù)丶o檢監(jiān)察干部的心聲。這名奔波在“太陽部落”的鏗鏘玫瑰,用嬌弱的身軀譜寫著發(fā)光的巾幗芳華。2017年4月,一起案件交給了陳小燕。當時,石渠縣依然被嚴寒籠罩。為了盡快查清案件,陳小燕和3名工作人員凌晨3點還在西區(qū)色須鎮(zhèn)團結二村的牧場上找村民調查取證。寒風呼嘯,傍晚時分家家戶戶在屋里圍著火爐取暖,工作人員卻邁著僵硬的雙腿在風雪中奔走;夜深人靜,村民們已進入夢鄉(xiāng),工作人員還強撐著沉重的眼簾做調查筆錄??朔酥刂乩щy,破除了各種阻力,終于在掌握了有力證據(jù)后成功將案件告破,群眾利益得以切實維護。
“時時思,不怕千萬難;日日行,不怕千萬里;常常做,不怕千萬事?!笔h委副書記、縣長羅林曾任石渠縣紀委書記,面對毅然決然艱難前行的戰(zhàn)友,這名“老紀檢”心潮澎湃,“石渠縣紀檢監(jiān)察干部為了黨的事業(yè)、人民的利益,始終堅守風雪高原默默奉獻,無怨無悔地書寫著對扎溪卡人民的忠誠?!?/p>
20多名紀檢監(jiān)察干部,2.5萬平方公里管轄面積,平均海拔4500多米,最低氣溫達零下46攝氏度,空氣含氧量僅為成都平原的46%——這群“生命禁區(qū)”里的“雪域衛(wèi)士”們,固執(zhí)而頑強地堅守在四川省面積最大、海拔最高、貧困程度最深、最為偏遠的縣,踐行著紀檢人的使命與擔當。(責編/周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