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斌文
第五次「親征」大位的親民黨主席宋楚瑜2019年11月13日再次宣佈參加2020年的大選活動,並將之定位為「終局之戰(zhàn)」。宋楚瑜稱,2020年「大選」將是他的「終局之戰(zhàn)」,期待扮演「獨孤求敗」的角色,踏上政治生涯的最後一里路。
宋的選舉消息公佈後,立刻成為臺灣時下選舉話題。尤其是支持韓國瑜的藍營選民,罵宋楚瑜「攪局」者有之,說他「不甘寂寞」者有之,取笑他「眷戀政治光環(huán)」者有之……
就民主政治而言,這些詛咒與嘲罵都不是成熟民主思想的體現(xiàn)。臺灣本身就是「選舉政治」、「投票政治」,任何「有資格」、「夠條件」的居民都「有權利」行使自己的權利,任何人都沒有資格剝奪他的權利。嘲罵者、譏笑者、不滿者,本身就是對「選舉政治」「投票政治」的心理扭曲。
宋楚瑜「屢戰(zhàn)屢敗」的原因並不在於他的能力和聲望,而是敗於臺灣的「選舉制度」,因為臺灣的「選舉制度」本來就只是模仿了美國「兩黨政治」的一部分,是個根本不利於小黨生存的政治制度,即便宋楚瑜再有能力,也很難「衝破制度的藩籬」。常言說,「惡法也是法」,臺灣的「選舉政治」、「投票政治」並不是真正的「民主政治」,因為「民主政治」的很多理念和要素在臺灣的「選舉政治」、「投票政治」中都沒有得到體現(xiàn)。
宋楚瑜的「終局之戰(zhàn)」是誰的悲哀
宋楚瑜之所以將這次選舉定位為「終局之戰(zhàn)」的「獨孤求敗」者角色,意味著他自己非常清楚他參選的「最後結果」——無法勝選。在絕大多數(shù)人都認為「老宋選不上」的情況下,難道老宋比別人笨?難道支持老宋的人不清楚老宋能不能選上?可是,為什麼老宋仍要堅持參選?
「實現(xiàn)抱負」當然是他的理想,他參選的主要理由就是要延續(xù)親民黨的「政治香火」和挑戰(zhàn)臺灣不合理的「選舉政治」、「投票政治」制度。因為二十多年幾次「政黨輪替」的事實已經(jīng)表明,臺灣的「選舉政治」、「投票政治」完全是個勞民傷財?shù)恼沃贫?。在「第三勢力」或者小黨毫無生存空間的情況下,臺灣「選舉政治」、「投票政治」導致的「兩黨政治」,就只能是個「分贓政治」、「扯皮爭執(zhí)」、「難有建樹」的政治。當選民樂此不彼對這樣的政治制度Hi得停不下來時,給社會帶來的創(chuàng)傷和危害只能會越來越深。因為「選舉政治」、「投票政治」勝選的「法寶」不是理性的、「論述完整」的施政理念,而是靠的「不擇手段」。只要「會選舉」,就能「忽悠」到選票。因此,選舉的結果並不是「選賢與能」,而是選出一個「最會選舉的人」。
不管宋楚瑜參選幾次,也不管他失敗幾次,其實都不是他的「參選之罪」。歷經(jīng)這麼多次選舉,從陳水扁到馬英九,再到蔡英文,他們哪一個人的能力超越宋楚瑜?是時也、命也、運也?這個「運」就是臺灣現(xiàn)行的「選舉政治」、「投票政治」制度。這或許也是宋楚瑜——「期待扮演『獨孤求敗』的角色,踏上政治生涯的最後一里路」的心理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