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龍
高雅藝術是從社會的土壤中萌發(fā)、成長起來的,與社會大眾的藝術需求、藝術愛好、欣賞習慣有著天然的、穩(wěn)定的聯系,特別是那些在社會充滿人氣的高雅藝術,最能夠得到社會大眾的珍惜和愛護。依托高雅藝術,加大高雅藝術普及和宣傳力度,把高雅藝術與社會大眾的藝術生活緊密結合,就能夠不斷擴大社會大眾的認同、支持和參與。
優(yōu)秀高雅藝術往往成為這個社會的一面旗幟,發(fā)揮好這面旗幟的作用,能夠不斷提升社會大眾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不斷改善自身的社會形象。高雅藝術可以集聚三種資源。一是對社會組織資源的集聚,在扶持的過程中,社會組織也直接受益于高雅藝術所具有的對內的凝聚效應和對外的宣傳效應;二是對社會各種藝術團隊、人才資源的集聚,帶動藝術創(chuàng)作,豐富藝術活動,提升藝術活動能級;三是對社會大眾注意力資源的集聚,提高對社會大眾的吸引力,擴大社會大眾的參與度,在改善藝術大眾精神藝術需求方面發(fā)揮骨干作用。
一、群眾藝術教育意義
當今文化背景下,我國群眾教育的第一個問題是關于群眾藝術教育重要意義的全新認識。只有在思想認識上充分弄清弄懂藝術教育在當今文化背景下的重要意義,人們才能做好全新的群眾藝術教育工作。
當今世界是一個文化多樣化的世界,文化的意義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辭海》中,文化被定義為:“廣義指人類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所獲得的物質、精神的生產能力和創(chuàng)造的物質、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指精神生產能力和精神產品,包括一切社會意識形式: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社會意識形態(tài)。有時又專指教育、科學、文學、藝術、體育等方面的知識與設施?!币簿褪钦f,文化是人類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總和。
許多人都認為,各種各樣的競爭說到底都是文化的競爭。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支柱與發(fā)展血脈,文化素質是國民素質的核心與生命。因此,從當今文化背景下來觀照考量群眾藝術教育工作,人們就更要從文化的視角、文化的高度、文化的深度來認識這一問題。藝術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群眾藝術教育也自然是群眾文化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群眾藝術教育重要意義的新認識、新解讀,其重點也正在于此。
二、優(yōu)秀高雅藝術遴選機制
發(fā)現和遴選優(yōu)秀高雅藝術是面向社會廣為推介傳播的前提。要改變以往優(yōu)秀高雅藝術無人能理解、隨機傳播的自發(fā)狀態(tài),逐步建立規(guī)范高效的優(yōu)秀高雅藝術發(fā)現和遴選機制。這些機制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一)實地調研機制
各地在政府藝術行政部門指導下,以高雅藝術欣賞為主體,組織力量進社會、基層開展實地調研,靈活采取聽、看、問、訪等方法,具體了解高雅藝術宗旨、設計思路、實際效果和大眾口碑等,全面掌握高雅藝術的普及和運行情況。
(二)平臺交流機制
搭建優(yōu)秀高雅藝術展示交流、競賽評比的平臺,可以讓各種優(yōu)秀高雅藝術在同一平臺上展示展演,讓全社會參與優(yōu)秀高雅藝術的評選或鑒定。這一遴選機制既體現了公開、公平、公正,也能讓大眾喜愛的優(yōu)秀高雅藝術脫穎而出。
三、高雅藝術推介、傳播平臺的搭建
各地有必要加強推介、傳播優(yōu)秀高雅藝術的平臺服務。一是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建立周期性的或常設性的社會優(yōu)秀高雅藝術評選發(fā)布和宣傳推介平臺;二是建立政府重點推介優(yōu)秀高雅藝術產品和服務的機制、制度與平臺;三是以擴大典型引路、示范帶動效應的方式,建立優(yōu)秀高雅藝術的引領機制與交流平臺;四是發(fā)揮高雅藝術網的作用,運用網絡手段宣傳推介高雅藝術,將優(yōu)秀高雅藝術納入高雅藝術產品和服務“菜單式”供給范疇。
四、高雅藝術品牌的營造
各地文化部門有必要對做出突出貢獻的高雅藝術作品與創(chuàng)作者給予獎勵和表彰。對獲得政府獎勵和表彰的優(yōu)秀高雅藝術,運用廣播、電視、報刊和網絡等媒體手段,擴大宣傳推介。鼓勵和支持各類媒體對優(yōu)秀高雅藝術進行深度宣傳報道,傳播好的經驗和做法。鼓勵舉辦相關研討會,研討和傳播高雅藝術普及的先進理念和方法。各地文化部門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行優(yōu)秀藝術交流、展示、展演活動,廣泛引導社會大眾認同、接受優(yōu)秀高雅藝術,參與高雅藝術活動。
五、大眾藝術審美觀念的培養(yǎng)建立
事實上,日常生活中絕大多數人進電影院、劇院、音樂廳或美術館,都是為了休息和娛樂,主要不是為了獲取知識或接受教育。但是,過去的不少藝術理論有意回避或忌諱談論藝術的審美娛樂功能。其實,藝術的這種審美娛樂性恰恰是藝術的獨特之處。正如蘇聯美學家鮑列夫所說:“藝術使人們得到快樂,并使人們參與藝術家的創(chuàng)造。古希臘人早就注意到一種特殊的、什么也不像的審美快樂,并把它區(qū)別于肉欲的快樂,這種特殊的快樂是一種伴隨著藝術的所有功能,使其別具色彩的精神享受?!?/p>
藝術應當使人得到快感。需要指出的是,這種“寓教于樂”的思想在西方很有影響,中國先秦時期的藝術理論著作《樂記》也有類似的思想,對于藝術的娛樂作用,也從儒家觀點出發(fā)做了進一步的闡述。由于藝術創(chuàng)作活動中,藝術家采用了化“真”為“美”的方法,將生活真實升華為藝術真實,使得藝術的認識作用是一種審美認識功能。與此相似,由于藝術創(chuàng)作活動中,藝術家采用了化“善”為“美”的方法,藝術的作用不同于普通的道德教育,具有獨特的審美功能。藝術審美功能的特點很多,但最主要的是“以情感人”“潛移默化”“寓教于樂”三種。
在欣賞藝術作品時,鑒賞者在生活經歷中從未直接或間接經歷過的內容就往往難以接受。例如,描寫?zhàn)囸I的作品富人是無論如何都不會懂的,如果餓他幾天,他就明白那(作品的)好處。尤其是那些對生活進行高度概括的藝術作品,讀者、觀眾和聽眾必須具有較豐富的生活體驗與生活閱歷,才能真正透徹地理解它,真正深刻地體會它,也才能真正地鑒賞它。
高雅藝術能夠逐步建成中國社會主義基層藝術普及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有助于全社會淳化風俗、弘揚正氣。依托高雅藝術,有機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普及內容,就能夠逐步深化社會大眾的藝術認同、政治認同、國家認同和民族認同。
(西吉縣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