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澤民
“玉不琢,不成器”說明了玉石雕刻的重要性,玉石在經過后天的雕刻和打磨之后,經常會化腐朽為神奇,雕刻師通過精湛的雕刻技術,以及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雕刻構思,往往能夠使玉石作品更加傳神,雕刻賦予了玉石作品“靈魂”,讓藝術美和收藏價值能夠完美的融合,這樣就會使玉石作品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藝術高度和境界。
在我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玉雕的出現是中華先民從蒙昧走向文明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價值觀念的重要體現?!坝瘢勒?。有五德?!睗櫇梢詼兀糯荣t“比德于玉”,玉器雕刻更是重中之重,倘若一塊美玉沒有經過精雕細刻,那么也僅僅只是一塊美玉而已,但是經過了玉器雕刻師的二次創(chuàng)造,就會變成一塊價值連城的藝術品。這不僅體現在價值上,更是集價值與精神二者合一的產物(如楚國卞和發(fā)現的和氏璧),與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有錯綜復雜的聯(lián)系,陪伴著世世代代中國人的生活習俗與行為道德。
一、商品
作為商品,玉器雕刻應為人們喜聞樂見、耳熟能詳的題材。雕刻時,很大程度是從商業(yè)領悟的視覺出發(fā)。簡單來說,就是所雕作品能讓客戶愿意付款購買,此時玉器雕刻被賦予了效益的功能。作為商品的玉雕,更需要把握顧客的內心,顧客購買玉雕希望能得到祝福寓意。如糯冰種滿綠翡翠掛件《一鳴驚人》,玉質細膩溫潤,翡翠以綠為貴,翠色綠得清新雅致,綠得俏麗脫俗,滿眼綠意令人賞心悅目。作品整體小巧靈動,蟬是一種常見的玉器造型。在古人看來,蟬是清高聲遠、潔身白好的象征,因此蟬的造型很早就為中國先民所使用,生以為佩,死以為玲。蟬作為高潔的象征,其特性與玉潔凈不朽的品質十分契合。這件玉蟬的形狀飽滿,羽翼給人貼合有力的感覺。用玉的溫潤含蓄來表達蟬的生生不息、延綿不絕的規(guī)律,更顯蟬的活力和新生。佩戴玉蟬,不僅寓意吉祥,也可以彰顯出佩戴者深厚的文化底蘊。還有馬與猴的組合《馬上封侯》,更有玉福獻壽、萬象更新等寓意。因此,創(chuàng)作此類玉雕產品時,就應該考慮大眾的需求和需要,從客戶的角度出發(fā),盡可能符合他們的需求。
二、工藝品
我國玉器工藝品種類繁多,以傳統(tǒng)題材為主,如《劉海戲金蟾》是一個民間的神話故事,它所蘊含的寓意為財源興旺,幸福美滿,金蟾的相貌丑陋,可分泌出毒液,對人體有害,正是這樣的特點,人們也將其視為是驅邪避惡的吉祥物,可保佑人體的健康平安。
還有以傳統(tǒng)歷史題材《霸王別姬》雕刻的作品,以歷史經典為依托,巧雕項羽和虞姬訣別情景。楚霸王的“無雙臉”英氣逼人,眼角眉梢盡是剛毅,雙目流露出離別不舍之情。虞姬頭戴如意冠,面相絕美,春山作骨,秋水為神,眉目如畫,似訴離殤。人物表情刻畫細膩,生動傳神,項羽之霸氣悲壯,虞姬之含淚訣別,霸王別姬的傷感唯美意境完美體現,蕩氣回腸,扣人心弦。玉器作為工藝品是指玉器的生產要經過復雜的工藝過程,創(chuàng)造了一種技藝美。技藝美的創(chuàng)造,就是對自然美的完善,技藝美發(fā)揮越充分,則自然美越會被掩蓋。在對玉器加工時,一定要注重雕刻技術的創(chuàng)新使用,在進行雕琢的過程中要提高技術的新意,豐富雕刻花樣,與此同時,雕刻者還要完善自己的嫻熟技術,提高精細化水平,滿足市場的需求。
三、藝術品
玉雕的藝術品主要有人物、器具、鳥獸、花卉等大件作品,也有別針、戒指、印章、飾物等小件作品,顯示了中國玉雕的高超技藝。藝術是每件玉器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最難做到的,凡氣韻生動、形神兼?zhèn)涞亩际撬囆g美的表現,彰顯了豐富的收藏價值,廣受人民喜愛。客觀來說,當代玉雕在創(chuàng)作中注重設計與立意,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賦予時代新意。結合現代審美將美玉的自然美和雕刻美融為一體,風格空明淡遠,作品往往見其大意,而不為刻畫之痕跡,頗具詩畫意境。
作品《馬首是瞻》是以1860年被英法聯(lián)軍燒毀的圓明園羅馬拱門廢墟殘骸為背景,圓明園十二生肖銅獸首之一的馬首、清朝皇帝二十五寶之一的“皇帝親親之寶”玉璽為歷史淵源,以及碑刻的形式表現“和”字為基礎托著祥云的中華民族的中國夢,并以印章的大概念屹立在世界的東方!《馬首是瞻》更以它嶄新的藝術形式和精神風貌詮釋著中華民族堅貞不屈的時代精神。
玉石雕刻追求的是一種藝術美,想要使玉石作品達到藝術美的境界,需要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方面是需要對山川美進行深層次的研究和理解,另外一方面就是要了解人文美的內涵,這樣才能在雕刻構思的過程中賦予玉石作品藝術美感。拋開玉石的后天雕刻,玉石本身就代表了美,在人類的眼中是美的化身,那么想要讓雕刻的玉石作品達到藝術美的境界,就要對玉石本身進行深入的研究,這樣可以讓雕刻家更好地感知玉,不但能夠幫助他們構建更為精妙的雕刻思路,還能確保玉石雕刻工藝的精湛,只有這樣才能使人們在品味玉石作品時,感知作品的藝術美。
自文明之始,直至今日,無論中國傳統(tǒng)文化經歷過何等巨大的激蕩,崇玉與愛玉的民族情懷仍是根深蒂固,玉雕藝術也綿延不絕。東方文明的智慧在玉器上閃爍著璀璨的光芒,它是中國傳統(tǒng)手工藝中最富魅力的一種,值得我們珍愛。
藝術向來是時代前進的號角,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是人們認識世界、了解世界的一個重要依據。顯而易見,玉雕作為一種古老的藝術門類,歷史源遠流長,只有在創(chuàng)作中更多融入時代精神,秉承“匠心營造”,用匠人精神實事求是。在設計中更多運用當下時尚潮流元素,在工藝上更多吸收新科技成果,走向領先地位。在作品意境表達上更多重視個性滿足和情感需要,才能煥發(fā)青春活力,創(chuàng)作出更多有創(chuàng)意的玉雕作品。滿足更多人的需求,也讓更多人了解玉器雕刻文化,推動玉雕藝術的發(fā)展與完善,從而更有利于推動整個產業(yè)的發(fā)展,體現玉器雕刻的“三品”。
參考文獻:
[1]陳咸益.玉雕制作技法[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1999.
[2]廖宗延,等.中國玉石學概論[M]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07
[3]徐晰.中國古玉器鑒定叢書:古玉的雕工[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
[4]趙永魁.中國玉石雕刻工藝技術[M].北京: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