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祥
信息傳播的精準性,應該是一切傳播載體的牛命線。
在當今的網絡時代,傳播載體已呈多元形態(tài)。作為紙媒載體的期刊,該如何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確保信息傳播的精準,捍衛(wèi)漢語言文字的權威性?《特別關注》雜志編輯部在“微觀編輯”環(huán)節(jié)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做法可資借鑒。
《特別關注》是一本義摘期刊,每期精選刊登一百多篇文稿。這些稿件的作者或為文化界著名人士,或為實業(yè)界精英:同時,由于文摘期刊的特別屬性,編者選擇的這些文稿,還都是經過報紙、期刊發(fā)表過,或南出版社編輯成書并公開發(fā)行的作品。
面對這些出自名家筆下且經過原發(fā)載體編輯過的精品,文摘雜志編輯如何從微觀層面進行“再編輯”?《特別關注》編輯部語文閱校編輯主要從以下幾方面人手。
一、細察一字之誤。所謂“一字之誤”,指的是在文章中的一句話里或多了一個字,或少了一個字,或錯了一個字。一字不當,如鯁在喉,需一一加以匡正。
多了一個字:(未經閱校的來稿例句為楷體,后同)
藤森照信的鳥巢茶館,已經成為了長野縣最為有名的茶館。
按照現代漢語規(guī)范,此處的動詞“成為”之后,沒有必要加助詞“了”,刪去它,顯得簡潔。
少了一個字:
袁隆平加班,到11點才回來,常遭妻子的抱怨。
這句話里,11點,是上午還是晚上11點?根據文意,少了一個“晚”字。
用錯一個字:
鄉(xiāng)親們圍爐沽酒,其樂融融。
沽,指買、賣,此處錯用。當改為“飲”或“把”。
寫錯一個字:
多寶格里,放二十厘米直徑的青玉谷紋壁。
句中的“壁”字應為“璧”,一種寶玉,不可寫成“墻壁”的“壁”字。
二、勘正詞不達意。文章中出現詞不達意的語言狀況,大約有以下幾個原因。
有時是作者錯用成語:
他的曾祖父輾轉反側,最后從英國到了西班牙。
句中的“輾轉反側”,指的是一個人躺在床上,心事重重,翻來覆去,睡不著覺:此處應為“四處輾轉”。
有時是所用詞語擴大了指代的范圍:
辦公室里,除了他們二位,還有一位女性。
女性,雖然也有女子的義項,但是這里是對一個具體的女人的稱呼,用“女士”或“女子”更加具體。
有時是作者在用詞時,未能注意到詞性的變化:
農業(yè)大學的老師們一大早就來到三岔村,教授農民們?yōu)楣麡淇茖W整枝。
此處的后半句讀起來,有教授和農民一道為果樹整枝的意思,“教授”作為名詞出現在句子里:其實作者想表達的是:大學里的教授們在指導農民為果樹整枝。
三、理順邏輯紊亂。一篇文章中的某一句話,如果邏輯紊亂,就會讓讀者感到語言含混、意思不明,需要將其理順。邏輯紊亂的語句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
前后矛盾:
她匍匐在前排椅背上,無聲地啜泣。
“啜泣”,指小聲地哭。既是“啜泣”,就不會“無聲”。
歸類不準:
洗澡水里要混合蘆薈汁、木瓜汁、黃瓜汁、胡蘿卜汁、檸檬水一類的健康水果。
句中,明明是“汁”,卻概括為“水果”,明明是“黃瓜”“胡蘿卜”等蔬菜,卻將其歸納為“健康水果”。
指代不明:
廟會里的東西,全是素飯。
句中的“東西”指代范圍過于籠統(tǒng),讓人誤解為指的是所有的物品。
四、拆除疊床架屋。“疊床架屋”現象在文章中常常出現,其表現形式也很多。
一句話里主語重復出現:
她打開漢堡包時,她驚奇地發(fā)現牛肉只有指甲蓋那么大一點點。句中,“她”字兩次出現。后一個“她”字應當承前省略。
使用不必要的修飾:
小時候,我一直在學校住校。
句子里,“住?!币呀浻辛嗽趯W校住宿學習的意思,“在學?!本蛯儆谥貜?。
添加不必要的補語:
駐港日本憲兵首領得知陳寅恪乃世界聞名的學者,他們極力籠絡這位聞名天下的學者。
句中,“這位聞名天下的學者”就屬多余的話。
將兩個同義的詞語并用:
他把她的病歷,用心認真地加以整理.
句里“用心”和“認真”均有不馬虎的意思,只保留其中的一個詞就夠了。
五、平復過度夸張。文章中的過度夸張語言,就是我們口頭常說的那種“過頭話”。有些作者在文章里使用夸張語言,本來是想加重詞語的力度,讓讀者加深印象,其結果卻適得其反,甚至讓人覺得作者的文風不正?!斑^頭話”有如下種種表現。
溢美之詞:
久未在公開場合拋頭露面的相聲界泰斗馬季,于國慶期間亮相第三屆CCTV相聲大賽現場。
在我國相聲界,目前公認能稱之為“泰斗”的,有馬三立、侯寶林他們幾位。馬季先牛為中國相聲發(fā)展做出了杰出貢獻,但以“泰斗”稱之,似乎似給人以溢美之嫌。
以偏概全:
大家知道,一旦竊賊闖進一戶居民家,而什么都偷不到時,就會在浴缸里放滿水,然后把電視機、DVD、音響等放進浴缸。
這句話里,就將個別當做普遍?!耙坏汀保迷诖颂?,就是告訴讀者,“所有的竊賊”在偷不到東西時,全都會搞“浴缸放水”這樣的惡作劇。其實這在現實中并非如此,只是某些盜竊者所為。
無限放大:
他們是扶貧好干部,在任何窮鄉(xiāng)僻壤,人們經常可以看到他們的影子。
對于這些扶貧干部的“影子”,不可能在“任何窮鄉(xiāng)僻壤”都可以“看到”:只能說在他們所負責扶貧的“一些”窮地方可以看到。此處的“任何”放大了“他們”所涉及的范圍。
拿不可能的事說事:
那個把死馬醫(yī)活的人,就是我大爺爺。
馬既然真的“死”了,怎么能夠醫(yī)“活”呢?從作者前面的行文看,所醫(yī)治的那匹馬并未“死”,而只是受重傷。
六、糾正標點不當。文章中標點不當,主要有以下幾種情形。
分號使用不當:
以前的你,笑起來像公雞啼嗚:走路像雄獅:只是在剛剛吃完才不想吃飯:憂愁是因為缺錢。
這句話里,三處分號均應改作逗號為宜。
冒號使用不當:
“不對的,”化妝師說:“化妝只是最末的一個枝節(jié)。”
句中的冒號應改為逗號,表示前面雙引號和后邊雙引號里的話,均為化妝師所講。
頓號使用不當:
現代人每天平均說4100句話,但其中只有10句是真話、管用。
句子里,“真話”與“管用”并非并列的詞語,之間的頓號需改為逗號。冉如“我的店很小,大概只能擺下三、四張桌子。”句中的頓號應當刪去。
句號使用不當:
警察見到一位老人,就問:“馮天虎到底來沒來?!?/p>
句中,警察的這一句話,是一句完整的疑問句,句尾的句號應改為問號。
七、甄別高頻差錯。稿件中的“高頻差錯”例句,主要包括這幾個方面。
1.“的、地、得”三個結構助詞的誤用?!暗?、地、得”三個字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前并沒有嚴格的分別,在舊時文學作品中常有混用的現象?!拔逅摹焙螅鸩揭?guī)范,通常依序起到定語、狀語、補語的標示作用。
但是,目前報刊以及書籍中的不少文章,常常出現誤用的現象,《特別關注》的編校一一加以甄別。
比如“他爽快的接受了記者采訪”里的“的”字,“請你們接受我衷心地感謝”里的“地”字,“王守仁說得這些話,涉及到了朝政的根本問題”里的“得”字,需加以訂正。
2.一些常見的固定句式在文章中常常殘缺不全。比如,“當……時”“當……后”為同定搭配,一般用在句中充當時間狀語。但在例句“當隨同被炒熱,個人知名度急劇上升,袁枚開始擴大經營范圍”中,“上升”之后缺少“之后”二字。
3.幾組同音字詞容易混淆。比如“競與競”“像與象”“候與侯”以及“品味”與“品位”等等。
八、保持本刊語法一致性。除了以上匕個方面的語義“硬傷”,對于尚待統(tǒng)一的語文現象,《特別關注》編輯部則在整本雜志里保持一致性。
省去書名號間的頓號:
日本影視界和出版界接連推出了一系列憂患之作:《日本沉沒》、《日本即將崩潰》、《日本的危機》、《日本的挑戰(zhàn)》、《日本的劣勢》等等”。
句中書名號之間的頓號,有的報刊和圖書出版機構予以認同,而《特別關注》雜志不予保留。
省去引號間的頓號:
母親每天對我只說“起床”、“‘吃飯了”、“睡覺“”三句話。
文中引號之間的頓號,部分報刊和圖書出版機構予以認同,《特別關注》予以刪除。
關于“非……不可”:
對某些語言界認為“兩可”的文字書寫或表達形式,《特別關注》則在同一篇文章中保持局部的一致性。如一篇文章中的數字,既可以全部使用阿拉伯字,也可以全部使用中文數字。而對于“非……不可”這個句子結構,按照語言界的共識,既可以保持其完整性,也可以根據具體語境,省略“不可”——但亦須全篇一致。
九、微觀之外的警覺。《特別關注》的語義閱校編輯,具有靈敏的語義感覺,善于從字詞句的微觀現象中機警地發(fā)現其他方面的重大差錯。
比如“十幾年后,王安石臨終之際,把兒子叫到自己身邊。”一句,就有事實差錯。史料記載,王安石之獨子王霧,比其父早亡10年。既如此,何來王安石臨終前的父子對話?
“做期刊閱校,不僅需要扎實的語文知識功底,還需要廣泛的閱讀經歷——在這方面,我們每個人都只是一名小學生?!薄短貏e關注》閱校編輯們表示,“我們唯一可以補救的,是具備良好的語文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