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勇偉
全媒時代,各種信息傳播方式層出不窮、升級不斷,尤其是網絡、微博、微信等新興媒體的興起,以其特有即時性、延展性、多變性的先天優(yōu)勢,給傳統(tǒng)媒體的生存和發(fā)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與壓力。如何加快傳統(tǒng)媒體轉型升級,使地市級黨報在全媒體時代突破重圍?江西吉安《井岡山報》進一步加快媒體融合發(fā)展的同時,始終堅持突出政治性、可讀性、服務性,上連“天線”、下接“地氣”,不斷鞏同傳統(tǒng)媒體主流地位,持續(xù)獲得了讀者和市場的認可。
突出政治性,助力地方發(fā)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加強和改進新聞輿論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創(chuàng)見的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他強調: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黨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必須把政治方向擺在第一位。
作為吉安市委機關報,《井岡山報》始終堅持“政治家辦報”的原則,深入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有力傳播市委的思路、決策、舉措。除在重要版面顯要位置及時刊登新華社新聞通稿外,近年來,《井岡山報》先后圍繞黨的十八大以來經濟社會發(fā)展成果展示,學習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全面深化改革,貫徹落實“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xié)調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踐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打好精準脫貧、污染防治和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三大攻堅戰(zhàn)”等30余個主題,及時開設專題專欄,堅決壓實政治責任,把黨報姓“黨”要求落到實處。
精準脫貧攻堅是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的征程中的關鍵之役。2016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江西視察經濟社會發(fā)展情況時,曾對江西工作提出了“新的希望、三個著力、四個堅持”的重要要求,并鼓勵井岡山要在脫貧攻堅中作示范、帶好頭。
圍繞總書記指示精神,結合吉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井岡山報》在一版開辟了“以總書記視察為強大動力,在精準脫貧攻堅中作示范帶好頭”專欄,及時報道井岡山在精準脫貧攻堅中涌現(xiàn)出的先進典型和先進事跡。在2017年井岡山于全國率先脫貧摘帽后,報社又組織相關稿件,積極配合中央級媒體記者完成了在井岡山的脫貧攻堅全方位宣傳工作。
除此之外,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時提出的,綠色牛態(tài)是江西最大財富、最大優(yōu)勢、最大品牌,《井岡山報》還在每周三增設了一個《牛態(tài)文明周刊》的新版面,通過運用多種新聞題材表現(xiàn)手法,對全市各地如何加強生態(tài)文明建設、打擊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行為等工作的經驗做法進行即時和集中的報道,有效推動了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開展。
突出可讀性,提升閱讀體驗
新傳播格局下,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不斷拓展,信息來源、閱讀習慣改變了,讀圖、讀網、讀屏的人越來越多,要想獲得受眾的持續(xù)關注,就必須突出黨報的可讀性,在內容上、形式上做出改進,把讀者的目光吸引過來。因此,《井岡山報》采取“兩手抓”的辦法,一手抓報社一線采編人員新時期全媒時代新聞素質提高,一手抓對傳統(tǒng)報道方式和版面樣式的調整。
提升視覺上的沖擊,突出可讀性。信息時代,人們的閱讀習慣早已從文章的通篇閱讀中脫離出來,通過讀題或讀圖,迅速了解新聞的大致內容?!毒畬綀蟆返母淖兪紫缺銖倪x取有視覺沖擊力的新聞圖片開始,并采用標題式的圖說,讓受眾一眼便知圖片所要表達的內容。其次,通過加框、留白等編輯手段,將重要稿件于整版新聞中突顯出來,給人以最直觀的感受。2018年3月29日《井岡山報》一版,整版只選取了一張橫跨5個基本欄的圖片,放大視覺沖擊力。同時,頭條《把家安頓在城市》通過適當留白,使得標題更加醒目,版式更加清爽、大氣。
提升閱讀上的便捷,突出可讀性。與過去不同,今年以來,為便于讀者閱讀,《井岡山報》增強了稿件引語、提要、配圖的使用,通過提煉稿件要素,使讀者更加快速便捷的獲取稿件中最有價值的信息。3月7日一版《后河公園“變身”全市首個防災避險公園》一稿,稿件除報道該公同改造情況外,還將公同的位置、改造原則、增設的應急設施,以及容納應急避難人數(shù)等信息整理簡炬至提要,使讀者一眼便能迅速了解到該篇稿件中核心內容。
提升內容上的延展,突出可讀性。受版面限制,《井岡山報》正常刊登本埠新聞類稿件只有一、二版兩個整版。過去,如遇重要會議、重大活動或全市性新聞宣傳選題,稿件一版無法全文刊登的需要轉文至三版時事版或四版廣告版,這樣容易造成了讀者閱讀上的不便。今年,報紙實行改版時,報社一方面要求記者編輯積極踐行走、轉、改活動,精煉稿件篇幅。另一方面通過一版導讀,將重要內容延伸至他版,拓展了新聞內容。
除此之外,《井岡山報》還加強了與旗下的中國吉安網、兩微一端的互動互融,通過傳統(tǒng)媒體和新媒體的深度融合,實現(xiàn)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體發(fā)展目標。全市機構改革會議后,記者除正常向報紙投稿外,還編寫新媒體稿件,讓更多的人通過報社的微信公眾號,及時了解到了全市機構改革的詳細內容。而VR技術的運用,也讓呈現(xiàn)在報紙上的圖片“動”了起來,市民“掃一掃”便可以通過報紙觀看視頻信息,使報紙可讀性有了質的飛躍。
突出服務性,不忘民本情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聞輿論工作要堅持百姓情懷、人民本色。這意味著,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不能脫離人民、脫離群眾,要用人民的語言說話,講百姓的故事,否則,非但影響力提升不了,主流媒體的陣地也會逐漸式微。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井岡山報社辦報的基本立場。近年來,《井岡山報》不斷要求記者編輯隊伍堅持“三貼近”、踐行“走轉改”、著力提升“四力”。新聞業(yè)務操作中不僅增加了調查性、精確性、體驗式報道,而且加強了政策性、知識性、咨詢性、信息性、?;钚苑眨宰x者的需求和興趣為切入點,指導群眾牛產?;?,守護著地方黨報“民本情懷”的初心。
強化政策宣傳的服務性。群眾是讀者的主體,也是報紙服務的主體。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什么,貫徹落實“五大發(fā)展理念”、協(xié)調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吉安怎么做,吉安在實現(xiàn)“三個走在前列,兩大戰(zhàn)略任務”中如何走出新步伐等等,圍繞這些與群眾今后生活息息相關的重要信息,《井岡山報》改變報道手法,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進行宣傳報道,既連“天線”又接“地氣”,增強了全市廣大干部群眾的理論素養(yǎng),有效引導了全市廣大干部群眾上下團結一心,為新時代江南望郡金廬陵美好畫卷增光添彩。
增強信息指導的服務性。新聞報道貼近群眾,首先要了解他們需要什么,這是報紙貼近讀者的一個前提。近年來,吉安人居消費水平逐年提高,原有的基礎設施條件已無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出行需求,原建于上世紀60年代的井岡山大橋計劃改造。作為連接贛江東西的主要通道,改造期間市民如何出行,改造時長多久,成為群眾熱切關心關注的話題。為此,《井岡山報》記者第一時間采訪了相關部門,將群眾所需了解的具體信息進行了報道。同時,密切關注改造動向,及時向市民發(fā)布改造進展,為城市基礎設施改造工程的順利推進、市民的合理出行,提供了強有力的信息保障。
提升為民解難的服務性。報紙的服務內容是寬泛的,服務的方式也應是有擔當?shù)?、有溫度的?!白哪绝B在行動”是《井岡山報》一個廣受市民關注和炊迎的品牌欄目,該欄目通過媒體曝光,反映中心城區(qū)一些違規(guī)和不文明現(xiàn)象,弘揚正氣,鞭撻落后,推動問題解決?!儿i華國際小區(qū)附近夜宵攤引居民投訴》一稿,針對市中心城區(qū)一小區(qū)樓下夜宵攤油煙擾民的情況進行了報道,推動職能部門督促該攤點撤出居住區(qū),還居民清凈整潔的環(huán)境。該欄目從2015年9月開欄至今,已刊發(fā)各類稿件50余篇,有效解決了群眾各類訴求70余件,不僅為吉安首次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城市便一舉成功作出了積極貢獻,而且還為促進全市社會和諧穩(wěn)定、經濟健康發(fā)展起到了有力的輿論監(jiān)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