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道國,徐細明
(武漢大學人民醫(yī)院/湖北省人民醫(yī)院腫瘤科,湖北武漢 431900)
結直腸癌是許多國家發(fā)病率和病死率的主要原因,盡管近年來其發(fā)病率在世界發(fā)展中國家增加,但在較發(fā)達國家更嚴重[1]。目前,絲裂霉素C是最常用于加熱腹腔內化療的化學治療劑[2],是一種具有抗腫瘤活性的天然抗菌藥物,已被用于多種實體腫瘤,包括乳腺癌、結直腸癌、非小細胞癌和膀胱癌[3]。WU等[4]研究發(fā)現,FOXO1的表達水平和磷酸化水平與結直腸癌細胞的增殖密切相關。SHEN等[5]研究發(fā)現,絲裂霉素C能調控腫瘤細胞中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本研究旨在探討絲裂霉素C、FOXO1磷酸化與結直腸癌細胞增殖和活力的關系。
1.1材料 絲裂霉素C購自北京百奧萊博科技有限公司(貨號:BP1618-KWB)。HA-Foxo1-WT和HA-Foxo1-MT的質粒購自北京中原公司(ADDGNE貨號:#10693、#9025)。HA、FOXO1A(phospho S256)、FOXO1A、TUBULIN抗體購自Abcam公司(貨號:ab18181、ab131339、ab39670、ab32124)。結直腸癌細胞HCT116購自上海子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貨號:Qs101092)。RPMI培養(yǎng)基購自上海優(yōu)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貨號:lffs1847),胎牛血清購自賽默飛世爾科技公司(貨號:10099-133)。蛋白酶抑制劑Cocktail (不含EDTA,mini片劑) 購自Bbimake公司(貨號:B14011)。PBS購自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貨號:E607008)。青鏈霉素混合液(100×)購自北京索萊寶科技有限公司(貨號:P1400)。2×十二烷基硫酸鈉(SDS)蛋白電泳上樣緩沖液購自北京鼎國昌盛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貨號:WB-0081)。蛋白裂解液購自碧云天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貨號:P0013)。NanoFect轉染試劑購自南通柯侎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貨號:NF100)。
1.2方法
1.2.1細胞培養(yǎng)、藥物處理和轉染 結直腸癌細胞HCT116維持在補充有2 mmol/L谷氨酰胺、100 U/mL青霉素、100μg/mL鏈霉素和10%熱滅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養(yǎng)基中,并在潮濕氣氛(37 ℃,5%CO2)中培養(yǎng)。絲裂霉素C以終濃度0.5 μg/mL處理結直腸癌細胞HCT116。通過NanoFect轉染HCT116細胞。將含HA-Foxo1-WT和HA-Foxo1-MT質粒分別與脂質體混合,靜止大約20 min后,緩緩滴入HCT116細胞。選用結直腸癌細胞系HCT116,PBS處理的HCT116為對照組,絲裂霉素C處理的HCT116為絲裂霉素C處理組,HA-Foxo1-WT轉染的HCT116為FOXO1-WT組,HA-Foxo1-MT轉染的HCT116為FOXO1-MT組,每組3例。
1.2.2免疫印跡 行10%或12%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PAGE),然后轉移到PVDF膜。將PVDF膜在室溫下用5%脫脂奶粉的Tris緩沖液封閉1 h,然后在4 ℃下與HA、FOXO1A (phospho S256)、FOXO1A、TUBULIN抗體溫育過夜。然后將膜在室溫下與綴合有HRP的相應二抗孵育1 h。觀察特定蛋白質使用ECL Plus 免疫印跡檢測系統(tǒng)。
1.2.3MTT試驗 第1天使用胰蛋白酶消化HCT116細胞,將HCT116細胞稀釋至每毫升75 000個細胞,使用完全培養(yǎng)基稀釋細胞。根據MTT試劑盒的說明書進行操作。
1.2.4CCK-8試驗 在96孔板中分配100 μL HCT116細胞懸浮液(每孔5 000個細胞)。將板在潮濕的培養(yǎng)箱中預孵育24 h。根據CCK-8試劑盒的說明書進行操作。
2.1絲裂霉素C抑制HCT116細胞的增殖和活力 用絲裂霉素C處理細胞后,與對照相比,MTT試驗結果顯示,在第2天和第3天結直腸癌細胞HCT116的增殖受到明顯的抑制(t=8.023,P=0.016;t=6.814,P=0.021);同時,CCK-8試驗結果顯示,第2天、第3天和第4天的細胞活力受到明顯的抑制(t=8.472,P=0.014;t=13.887,P=0.007;t=2.943,P=0.042)。見圖1、2。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圖1絲裂霉素C抑制HCT116細胞增殖
2.2絲裂霉素C抑制FOXO1磷酸化 用絲裂霉素C處理細胞后,與對照相比,免疫印跡試驗發(fā)現細胞中FOXO1的總量無明顯差異,但是S256位點的磷酸化FOXO1的蛋白量明顯減少(t=4.801,P=0.039),見圖3。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圖2絲裂霉素C抑制HCT116細胞活力
圖3 絲裂霉素C抑制FOXO1磷酸化
圖4 FOXO1-WT和FOXO1-MT的表達
圖5 轉染FOXO1-WT和FOXO1-MT后HCT116細胞的增殖情況
注:2組比較,*P<0.05
圖6絲裂霉素C通過抑制FOBO1磷酸化抑制HCT116細胞的增殖
2.3絲裂霉素C通過抑制FOBO1磷酸化抑制HCT116細胞的增殖和活力 分別轉染HA-FOXO1-WT和HA-FOXO1-MT,HCT116細胞的增殖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079,P=0.77)。同時用絲裂霉素C處理,發(fā)現FOXO1-WT組的細胞增殖在第2天和第3天均明顯小于FOXO1-MT組(t=4.926,P=0.031;t=7.037,P=0.019);FOXO1-WT組的HCT116的細胞活力在第3天和第4天均明顯小于FOXO1-MT組(t=14.089,P=0.005;t=13.741,P=0.008)。見圖4~7。
注:與FOXO1-WT組比較,*P<0.05
圖7絲裂霉素C通過抑制FOBO1磷酸化抑制HCT116細胞的活力
據報道,結直腸癌是全球第3大常見癌癥,2012年診斷出136萬人[6]。結直腸癌的預后與診斷有關,早期診斷時的5年生存率為90%,結直腸癌遠處轉移診斷時的生存率低于10%[7]。目前的治療藥物選擇包括絲裂霉素C、5-氟尿嘧啶、伊立替康、奧沙利鉑、替加氟-尿嘧啶/亞葉酸鈣和5-氟尿嘧啶前藥卡培他濱[8]。此外,最近將貝伐單抗、西妥昔單抗和帕尼單抗納入治療組合方案中[9]。然而,新的治療方案以增加毒性為代價改善了預后,并且患有轉移性疾病的患者最終將對可用藥物產生耐藥性,且其分子機制并未明確。因此,闡明分子機制和開發(fā)新的、有效的、毒性較小的藥物已成為當務之急。
FOXO1是FOX轉錄因子O亞家族的成員[10]。FOXO1與FOXO3、FOXO4等其他成員一起參與細胞周期退出和G1停滯,誘導細胞凋亡、氧化和細胞應答的細胞功能調節(jié)[11]。在本研究中,當細胞被絲裂霉素C處理后,發(fā)現磷酸化的FOXO1的表達被下調(P<0.05)。細胞中的FOXO1蛋白呈現磷酸化的無活性形式和未受磷酸化的活性形式[12]。因此,磷酸化的FOXO1的表達被下調,且未受磷酸化的FOXO1的活性形式被上調,HCT116的細胞增殖和活力明顯下降(P<0.05)。FOXO1-MT的突變體是在FOXO1磷酸化位點上進行的磷酸化模擬型突變,即FOXO1-MT持續(xù)磷酸化且無法被去磷酸化。分別轉染HA-FOXO1-WT和HA-FOXO1-MT,同時用絲裂霉素C處理,發(fā)現FOXO1-WT組的HCT116的細胞增殖和活力均明顯小于FOXO1-MT組(P<0.05)。本研究所用的FOXO1-MT的突變?yōu)門24A、S256A和S319A,提示絲裂霉素C調控的FOXO1磷酸化位點至少有T24、S256、S319中的一個。FOXO1的磷酸化酶和去磷酸化酶有PKB/AKT1、PKB/AKT2、SGK1、STK4/MST1、CDK1[13],提示絲裂霉素C可能影響這些磷酸化酶的轉錄水平、蛋白水平或酶活性來抑制其功能。而僅分別轉染HA-FOXO1-WT和HA-FOXO1-MT,HCT116的細胞增殖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在HCT116細胞中FOXO1處于高度磷酸化的無活性形式。而用絲裂霉素C處理后,野生型的FOXO1發(fā)生去磷酸化。因此,相比于持續(xù)磷酸化且無法被去磷酸化的FOXO1突變型,表達野生型的FOXO1的HCT116細胞的增殖和細胞活力明顯降低。隨著未磷酸化的FOXO1增加,蛋白質FOXO1易于進入細胞核[14]。因此,絲裂霉素C處理HCT116細胞后,入核的轉錄因子FOXO1對各種基因的轉錄調節(jié)活性,包括p27Kip1、p130-Rb2和細胞周期蛋白D1/2(細胞周期調節(jié)),腫瘤壞死因子相關的凋亡誘導配體(TRAIL),進而抑制HCT116的增殖和細胞活力[15-17]。
綜上所述,絲裂霉素C通過抑制FOXO1磷酸化來降低結直腸癌細胞的增殖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