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曉玲
(陜西省渭南市三賢中學 陜西 渭南 714000)
直觀性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感官層次和抽象層次的不同直觀手段,引導學生通過觸摸、觀察、想象等方法,對知識進行分解重組、概括提煉,進而將抽象的問題深入淺出地呈現出來的教學方式。直觀性教學符合教學規(guī)律,能夠幫助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降低抽象知識學習的困難程度。
對于一些需要歸納理解的數學問題,可能難以直觀地看清題目的真實面貌,有些題目并不存在圖形,也不可能用實物將其展現出來,這時候可能就需要運用直觀列舉法將其中隱藏的規(guī)律找出來。第一個是三角函數的周期問題,三角函數屬于函數,其可以畫出圖形,但筆者討論的是在初學三角函數時,如何判斷其周期性。這時候就可以采用直觀列舉法,我們可以計算出三角函數在0°、30°、45°、60°、90°、120°、135°、150°、180°等的函數值,然后通過數學歸納法,就可以清晰地判斷出該函數的周期。這種方法特別適合在解題無頭緒的時候進行一種猜想驗證。第二個例子則較有代表性,是關于數列求通項的。我們在解決數列問題時,往往第一步是求某一數列的通項,對于常規(guī)的數列我們都可以根據其公式來求通項。但對于比較復雜的數列,如給出某一數列和與原數列相混合,然后再給出一個遞推公式,問該數列的通項是什么。這個問題如果不利用遞推公式根據前幾項找出該混合數列的前幾項,然后依據前幾項找出數列隱藏的規(guī)律,則題目根本無法進行下一步。所以在解決數列類問題時,直觀列舉法盡管看似笨重,不帶一點技巧性,實則內有乾坤,蘊含著大量的解題信息。
教師講得多,數學課堂一邊倒,特別是高三的復習課階段,學生邊抄筆記邊聽講,沒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師生的互動只流于形式,只能被動接受。而直觀教學正好提供了改變這一現狀的模式,變被動為主動,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解決數學問題能力逐步提高。直觀教學可以喚起學生的求知欲,能把身邊的學具用起來,更加深入地思考。比如在教學立體幾何中“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的內容時,創(chuàng)設炮兵射擊的情境,從調整炮筒的角度,讓學生能夠抽象出數學概念,學生會情不自禁地動手把圓珠筆一端放桌面上,另一端慢慢揚起,從特殊角到任意角進行操作,并做出調皮的表情,有效地啟發(fā)了學生的思考,揭示出新的數學概念。
部分教師上課時置入情境,不習慣利用直觀教學,直觀教學在組織教學中是個很理想的幫手,讓師生同步進入角色,完成知識的傳授和接受過程,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另外還可以鼓勵學生在實驗和探究的過程中,討論、交流、發(fā)現問題并找到規(guī)律抽象出概念,深刻理解概念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將空間問題平面化,把平面上的相關理論延伸到空間上去,積累研究空間角的經驗及方法。在立體幾何中,很有代表性的例子包括等角、平行及由圓的性質延伸到球的性質等。這樣的教學,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得到鍛煉,邏輯推理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經過猜想到證明,平面上的理論推而廣之和空間上的定理公理及規(guī)律相呼應,在轉化化歸中也提高了學生數學上的辯證思維能力。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恰當地應用直觀性的教學方式,可以使抽象的數學知識易于接受和理解,會給學生學習數學帶來樂趣,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進學生的求知欲望,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