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案例中運用求助者中心療法,針對一例大學生戀愛受折引發(fā)的心理問題進行了咨詢。通過咨詢,求助者的焦慮、抑郁情況得到了基本的解決,基本上完成了咨詢的目標,達到了咨詢的效果。經(jīng)過這次咨詢,證明求助者中心療法對大學生戀愛問題引發(fā)的心理問題進行咨詢與治療是有效的。
關鍵詞:求助者中心療法;大學生;戀愛問題
1.案例簡述
1.1一般資料
李某,女,22歲,家住農(nóng)村,獨生女,大二,身高155cm,相貌清秀,身材瘦小,無家族病史。
1.2成長發(fā)育情況
求助者出生在農(nóng)村,家庭經(jīng)濟情況一般,身體發(fā)育正常,父母在外打工,跟爺爺和奶奶一起長大,從小父母對其要求嚴格,自己也比較聽話。上大學前,母親要求其在學校要好好讀書,不能與男生亂來。男友陳某是其大學同學,兩人在室友的介紹下認識,在男友的主動追求下,慢慢發(fā)展為情侶關系,男友是她的初戀。
2.來訪者的主訴及主要問題
來訪者拒絕了男友發(fā)生性行為的要求,男友因此堅決地提出分手,來訪者認為很愛男友,對分手一事耿耿于懷,現(xiàn)在老是想著與男友的事情,非常難受,晚上入睡困難,早上也醒得很早,也不想吃飯,沒什么胃口,非常地焦躁、憂慮,經(jīng)常想哭,情緒很低落,不想說話,也不想和朋友出去玩,上課老是走神,注意力沒法集中,學習效率下降。
3.咨詢師觀察了解的情況
求助者是在好朋友的陪伴下前來咨詢,看起來衣著非常的樸素,情緒非常低落,面容比較憔悴,談到男友時,情緒反應強烈,情緒波動較大,看起來焦慮無助,并伴有哭泣。來訪者雖然能正常上課,但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效率下降,學習動機減弱。來訪者尚能維持正常的人際關系,但人際交往的主動性不高,人際交往活動減少。入睡困難,早醒,睡眠質量不高,沒什么食欲,身體消瘦,面容憔悴。
4.診斷及診斷依據(jù)
求助者的心理問題被診斷為一般心理問題。診斷依據(jù)為求助者的情緒不良是戀愛受挫引發(fā)的心理問題,持續(xù)時間1個月,內容沒有泛化,思維符合邏輯,人格無明顯異常,不良情緒以焦慮和抑郁情緒為主,情緒不強烈,社會功能影響較低,符合一般心理問題的診斷要點。
5.病因分析
5.1生理原因
求助者是22歲的女大學生,青春妙齡,生理條件成熟,已經(jīng)形成完整的性意識,渴望和被愛,但心理還不完全成熟,戀愛受挫容易引發(fā)心理沖突。
5.2心理原因
求助者性格偏內向、被動、順從、懦弱、不自信、謹小慎微、容易受暗示,遇事猶豫不決、優(yōu)柔寡斷,受焦慮、抑郁情緒的困擾,缺乏有效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技巧,不能接受男友情感變化的現(xiàn)實,行為模式消極、不合理、無效,存在認為自己對男友好,男友就必須對自己好的認知偏差。
5.3社會原因
求助者出身于農(nóng)村,父母要求嚴格,家庭教育較為傳統(tǒng),母親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幾乎對母親言聽計從,母親對性的看法,直接影響求助者的性觀念,因此男友要求發(fā)生性行為的愿望與母親教育相違背,成為引發(fā)女孩焦慮、憂郁等不良情緒的直接原因。
6.咨詢目標
在本次咨詢過程中,短期內需要幫助求助者改善睡眠質量,提高食欲,降低焦慮和抑郁水平,促進求助者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最終目標在于促進求助者的心理健康與發(fā)展,形成正確的自我概念,促進自我概念與經(jīng)驗的一致和諧,激發(fā)求助者的潛能,促進其自我實現(xiàn),最終擁有健康、快樂的生活。
7.咨詢方法
本案例采用求助者中心療法,求助者中心療法的實質是重建個體在自我概念與經(jīng)驗之間的和諧,讓求助者的自我變得更加開放、協(xié)調,讓求助者更加信任自己,促進其自我成長,促進其用真實的我和積極的我面對經(jīng)驗,正確和處理與男友之間的問題[1]。
8咨詢過程
8.1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
在咨詢過程中了解求助者癥狀、求助動機、成長史以及病史,明確求助者中心療法心理咨詢的作用和局限性,向求助者強調保密原則,并告知其雙方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在咨詢過程中,咨詢師需無條件接受和關注求助者,利用共情技術與求助者進行交流,運用設身處地的理解技術,對求助者的經(jīng)歷表示理解,促進其自我開放。咨詢師通過掌握該名求助者的心理問題和個人成長史,發(fā)現(xiàn)求助者對個人經(jīng)驗持僵化態(tài)度,求助者尋求幫助的愿望強烈,對咨詢師比較認可,愿意與咨詢師進行交流。但對咨詢效果缺乏信心。
8.2幫助求助者尋找迷失的自我
咨詢師主要運用了坦誠交流的技術,讓求助者探尋在與男友交往過程中的自我體驗,比如“在與男友的交往過程中我覺得自己失去了……”;“在與男友的交往過程中我覺得自己沒有被……”。通過這種表達方式,咨詢師發(fā)現(xiàn)求助者的癥狀表面上是不知道如何應對男友的性要求引起,實質上是由于男友的要求與求助者的自我概念形成了沖突和矛盾,造成了求助者的心理問題。通過咨詢發(fā)現(xiàn)求助者在與男友的交往過程中,自我體驗為不被尊重、不被關心、不被愛護,感覺壓抑、委屈,求助者開始對咨詢效果抱有積極的態(tài)度,并更加積極配合咨詢師的治療。
8.3探索真正的自我
咨詢師運用坦誠交流和理解的技術,讓求助者放下疑慮,使消極情緒得到適當宣泄,通過對“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我對愛情的需要是什么?”等問題的回答,讓求助者進一步認識到真正自我以及自我需要,促進求助者接納目前的自我感受,促進求助者自我和諧。求助者在咨詢過程中,咨詢師引導她認識到自己是一個需要被照顧、被關心、被尊重,性格偏內向、較為被動、順從,需要鼓勵和支持,不喜歡做選擇,思想較為傳統(tǒng),有比較強的貞操觀念的人。
8.4重建新的自我
咨詢師運用無條件積極關注的技術,讓求助者擁有積極的價值觀,擁有改變自己的動力,幫助他們深化自我認識,看到自己的長處、光明面和對未來的希望,激發(fā)其前進的動力,幫助求助者發(fā)現(xiàn)自己的潛能[2]。咨詢過程中,求助者完全接受了過去那些被阻礙、被否認的情感,她的自我與情感變得一致,求助者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優(yōu)點,覺得自己是一個人際關系較好、真實、為人真誠、做事認真、學習努力的人,求助者認識到了自己的潛能,認為有能力做選擇,并且有力量承擔選擇帶來的結果,并相信自己能很好地解決目前自己和男友之間的情感問題。
9.咨詢效果
咨詢師了解到來訪者的失眠情況顯著改善,食欲明顯提高,和朋友的交往日益增強,學習效率也有所提升,解決問題能力有所提高,在與男友溝通以后,選擇了分手。求助者的焦慮和抑郁情緒恢復正常,情緒平和,不再因與前男友的情感沖突而糾結,除第一次是朋友陪同前來咨詢,后來都是求助者主動前來,求助者開始關注真實的自己,并能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未來。
參考文獻:
[1]馮暉.助人自助——羅杰斯“求助者中心療法”的理論與方法[J].伊犁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2):132-135
[2]范艷.運用求助者中心療法的個案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9,25(05):145-146.
作者簡介:
陳小玲(1981—),女,四川省南充市,碩士研究生,攀枝花學院人文社科學院,講師,高等教育學。
(作者單位:攀枝花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