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庇護之所,房子自古以來就是人們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之一。無論是深宅大院還是鄙陋茅屋,只要有一個能稱之為房子的庇護之所,人就有了容身之地,也就有了所謂的家。家是中國人最重要的心靈歸宿,而房子則是這種心靈歸宿最好的承載者。
“房子是用來住的。”居住是房子與生俱來的天然屬性,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尤其是近些年來房價的快速上漲,房子的這種天然屬性逐漸被削弱,與之相應的是越來越趨向于“投資賺錢”的商品屬性。這兩種屬性的強弱轉換不僅造成了房產市場供需關系的嚴重扭曲,更導致了房地產業(yè)在偏離“解決人們居住需求難題和改善民生”的正常軌道上越走越遠。
在很長一段時期內,由于房價上漲過快,買房成為經濟領域里賺錢最多回報最快的投資方式之一。社會上各路資本爭先恐后涌入房地產市場,囤房、捂盤、限售、存號等各種“套路”爭相上演,住房商品屬性的經濟功能被演繹得淋漓盡致,而它原本“用來住”的自然屬性卻被嚴重忽略了。房子成為少數(shù)人牟取暴利的工具,房價被炒到了甚至連收入不菲的中等收入家庭都無力承擔的地步。住房成為眾多家庭最為沉重的經濟負擔,而對于低收入家庭,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更是成了遙不可及的夢想。
客觀地說,在市場經濟社會里,商品房成為一種投資品本無可厚非,但如果房子的這種投資價值過大,過分夸大其商品屬性的經濟功能,從而嚴重削弱了它作為生活基本保障品的社會功能,就必然會導致整個房地產行業(yè)的結構性扭曲,使得整個房地產行業(yè)風險積累越來越大。
安居才能樂業(yè)。作為民生大事的住房問題一直是黨和政府高度關心的問題。2016年12月中旬,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2016年12月21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上進一步指出,“要準確把握住房的居住屬性”。隨后,“房住不炒”的表述更是被寫進了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指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睂嶋H上,“房住不炒”就是要住房回歸居住屬性理論的通俗化表述。之后的這幾年,各級政府更是密集出臺了一系列調控政策和措施并一直沒有放松,房價上漲得到了有效控制。
就在不久前,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了2019年8月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統(tǒng)計數(shù)據??傮w來看,盡管“金九銀十”傳統(tǒng)銷售旺季臨近,但各地樓市整體平穩(wěn)態(tài)勢依然得以延續(xù),這一方面體現(xiàn)出調控政策所發(fā)揮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正在深刻改變房地產市場發(fā)展格局。
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是多部門、多角度、多層面共同發(fā)力的結果。當下我們可以看到的是,近幾年社會各界對房地產回歸居住屬性的認識越來越深刻,各級政府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強度、密度、力度、韌性也越來越大。近期金融主管部門在釋放資金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同時,還專門針對避免資金流入房地產市場進行了結構性安排。
可以說,房地產調控政策的持續(xù)以及長效機制的建立正在發(fā)揮越來越明顯的效果,房產的居住屬性正得以逐步回歸。A6FA74C9-A43E-4212-BFCC-DBB93C24B8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