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依蕾
摘? 要:文明禮貌是人類社會所獨有的,是人類世界文明的標尺。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最為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幾千年歷史傳承下來的燦爛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準則和完整的禮儀規(guī)范,所以中國也被世人稱為“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從個人的言談舉止中我們就能看到個人的修養(yǎng)。學前期是為幼兒建立文明禮貌規(guī)范、養(yǎng)成文明禮貌行為、培養(yǎng)文明禮貌意識的關鍵期。在幼兒生活中,使用文明禮貌用語能夠使幼兒及同伴都得到精神上被尊重的愉悅,滿足幼兒被尊重的心理需求,從而為幼兒提供健康的心理環(huán)境并構建良好的人格基礎。
關鍵詞:禮儀;幼兒禮儀教育;幼兒禮貌用語
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最為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幾千年歷史傳承下來的燦爛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準則和完整的禮儀規(guī)范,所以中國也被世人稱為“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自古以來,有極多的文學家、政治家都提到了禮的重要性?!抖Y記》中提到“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中國著名教育家孔子說過“不學禮、無以立”;《荀子·修身》中提到“人無禮不立,事無禮不成,國無禮不寧”等等。翻閱歷史,我們能從各種書籍中都看到古人對于禮的重視。而作為炎黃子孫,我們也理應把“禮”更好的傳承下去,體現(xiàn)我們禮儀之邦的風范。
一、禮儀
縱覽古今,人們對于“禮儀”有許許多多的解釋?!冬F(xiàn)代漢語字典》中將禮儀解釋為“禮節(jié)和儀式”。黃志平的《現(xiàn)代禮儀學》中將禮儀界定為社會生活中約定俗成的,符合禮的要求,維護禮的精神,指導并協(xié)調人際關系的行為方式和活動形式總和。金正昆在《國際禮儀概論》這本書中講到“禮儀是人際交往中自始至終地以一定的約定俗成的程序、方式來表現(xiàn)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為,由一系列具體的、表現(xiàn)禮貌的禮節(jié)構成的,是對禮節(jié)、儀式的統(tǒng)稱。各種書籍中的解釋都大同小異,由此,我們可以將禮儀歸納為人類在社會生活中,做出被大眾認可接受的,并具有律己和敬人的系列行為,是禮節(jié)和儀式的總稱。
二、幼兒禮儀教育
將禮儀融入生活,我們常說的就是“懂文明、講禮貌”。文明禮貌是人類社會所獨有的,是人類世界文明的標尺。從個人的言談舉止中我們就能看到個人的修養(yǎng)。一個人從出生開始就從自然人慢慢的開始向社會人轉變了,作為成長旅程中接觸到的第一個集體、第一個小社會,幼兒期的成長顯得尤為重要。所以我們也認為學前期是為幼兒建立文明禮貌規(guī)范、養(yǎng)成文明禮貌行為、培養(yǎng)文明禮貌意識的關鍵期。該年齡段的幼兒可塑性強,能廣泛的接收外界的信息,并且快速的接受、學習。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三歲看到老。由此可見,幼兒禮儀教育的重要性。
現(xiàn)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將教育重心由“智力開發(fā)”轉移到“人格建構”方面。教育工作者也越來越注重幼兒的早期人格塑造,把自尊、自信、自控等作為學前教育的主要目標,為幼兒打好社會化的根基。在泰國,幼兒園會教授幼兒說話使用敬語,并且注重說話的語調。見到老師,要雙手合十于胸前,頭微前傾向老師問好。而在韓國,學校有專門設立的“禮儀室”。幼兒也會學習老師的樣子,雙手疊于腹前,九十度鞠躬問候?!袄蠋煟纭薄皨寢?,請慢走”等敬語更是常掛嘴邊。在日本,幼兒從小就要學習“拜托您了”“請多關照”等敬語,并且學習微笑與人交流以示尊重。不同的歷史演變造就了不同的文化習俗,但對于文明禮貌,大家都不約而同的選擇從小培養(yǎng),可見學前期禮儀教育的重要性。
三、幼兒禮貌用語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常常將“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這類話掛在嘴邊。學前期幼兒理解能力有限,尤其是抽象概念的詞匯,這也是導致很多幼兒“懂道理,不會做”的關鍵所在。那什么是文明禮貌呢?結合幼兒生活,我們將文明禮貌粗略的歸納為文明禮貌舉止和文明禮貌用語。而本片論文,我們將重點分析培養(yǎng)幼兒文明禮貌用語的策略。
學前期是幼兒學習積累詞匯、學習語言表達的關鍵期,也就是文明禮貌用語的關鍵期。在幼兒生活中,使用文明禮貌用語能夠使幼兒及同伴都得到精神上被尊重的愉悅,滿足幼兒被尊重的心理需求,從而為幼兒提供健康的心理環(huán)境并構建良好的人格基礎。
我們翻閱了《現(xiàn)代禮儀學》等書籍,將幼兒文明禮貌用語歸納為如下。
1.稱呼語
(1)能在家主動稱呼長輩: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
(2)在園能夠主動稱呼“老師”,或根據職業(yè)及年齡段稱呼“保安叔叔”“食堂阿姨”等等。
(3)能和友好稱呼同伴,不隨意取綽號。
2.問候語
能根據時間、場合,友好的使用問候語。如“早上好”“您好”等。
3.告別語
能根據時間、場合,友好使用告別語。如“再見”“晚安”等。
4.請求語
(1)在尋求幫助的時候能夠使用請求語。如“請幫我,可以嗎?”等。
(2)在使用請求語時能放低語調,語氣誠懇。
5.感謝語
當他人給予幫助、支持、夸張等友善行為之后,能主動表示感謝。如“謝謝”。
6.致歉語
(1)能及時意識到自己欠妥的行為,向對方使用致歉語。如“對不起”“我很抱歉”等。
(2)在使用致歉語時能放低語調,語氣誠懇。
7.回復語
當他人向自己使用禮貌用語時,及時回應。如“沒關系”“不客氣”等。
四、策略研究
根據我們的前期了解、學習,翻閱書籍資料,結合我園幼兒特點,我們提出了以下策略。
陳鶴琴先生說過:只有動手做,才能獲取直接的經驗,認識事物的性質。3~6歲幼兒思維能力不強,尤其是抽象性思維,因此,在教授文明禮貌用語的時候,應將重點放在實踐上。根據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強調了強化與消退、及時強化等原則。幼兒在學習時會經歷模仿——強化——習慣三個階段。不同的階段采用的策略也會不同。
(一)模仿期
1.媒介的巧妙利用——動畫、視頻激發(fā)語言熱情
抓住幼兒年齡特點,巧妙的利用各種媒介,可以在前期就給幼兒正能量的引導。教師可以搜集一些有針對性的動畫、視頻等等,觀看過后集體討論一下自己的收獲。在談收獲的時候并不一定要求幼兒完全的表達清晰,重點應在于幼兒在觀看動畫片里任務動作、語言上初步的形成“文明禮貌”的概念。而后,可以請幼兒模仿一下動畫里的動作或語言,將抽象的概念與具象的言談舉止聯(lián)系起來,給幼兒初步的概念。
2.分類教學——了解不同語境
視頻的初步理解體驗重點在于幼兒理解抽象的“文明禮貌”概念。在幼兒開始正式學習,模仿的時候,教師應該給予正確且規(guī)范的示范,并且不要求幼兒可以全面的做到,可以將語言按照稱呼語、問候語、告別語、請求語、感謝語、致歉語、回復語這七大類來進行分類示范。
3.抓住年齡特點——尋找語言環(huán)境
不同的年齡段會有不同的目標。如:小班幼兒剛入園的時候可以將重點放在招呼語上。剛入園的幼兒多數比較怕生,但這時候也是培養(yǎng)“入園問候老師”的好時機。
4.家園合作——培養(yǎng)環(huán)境的統(tǒng)一、積極創(chuàng)造語言環(huán)境
環(huán)境的統(tǒng)一是幼兒能夠快速學習的基本。教師在組織活動前務必將具體安排及時的告知家長。如:教師在園內培養(yǎng)問候語時,請家長下午來接的時候也主動的向幼兒問候?;丶抑蠹议L也主動的向家中長輩問候,給幼兒建立家園統(tǒng)一環(huán)境,幫助幼兒更快學習、模仿。
(二)強化期
1.媒介——區(qū)域游戲將禮貌用語投入生活
在幼兒學習過之后,往往會出現(xiàn)一段時間的興奮期。這段時間內,幼兒會很喜歡使用這些禮貌用語,教師可以在教室內投放一些材料。如,在模仿期教學是使用的卡片材料。文明禮貌用語并不僅僅在于平面上,更多的應該貫穿在幼兒的游戲之中。如玩在娃娃家等區(qū)域時,教師可以主動進去做客,這時候就可以向主人問好(問候語);或進入小醫(yī)院,尋求醫(yī)生的幫助(請求語)等等。在游戲中滲透式的練習可以幫助幼兒強化行為。
2.榜樣——激發(fā)生活中的禮貌用語
幼兒在強化期間,會出現(xiàn)一段時期的消退,這并不是幼兒忘記了這個行為,而是學習初期的刺激已經慢慢淡化的正常表現(xiàn)。這時候就需要新的刺激來強化幼兒行為。如:班級可以組織“禮貌小標兵”“禮儀小天使”等等,這些榜樣的出現(xiàn),一方面滿足了幼兒展示自己學習成果,一方面也能為淡化的班級范圍加入積極元素。從大人的榜樣慢慢轉變?yōu)橛變褐g的榜樣,也幫助幼兒建立學習的信心。
3.積極的評價——鼓勵每位幼兒的禮貌用語
“小標兵”的出現(xiàn)一定會讓班里出現(xiàn)一些競爭的氛圍。而對于班里平時表現(xiàn)并不是太優(yōu)秀的幼兒來說會有一些困難,如果長期在失利的氛圍中,這部分幼兒會漸漸失去自信,放棄練習,這對于學習來說是不利的。教師應該在一日生活中多關注薄弱幼兒,多給予他們積極的評價,肯定他們的禮貌行為,強化這一部分幼兒的信心。
4.適當的挑戰(zhàn)——將禮貌貫徹到言行舉止
當消退期出現(xiàn)的時候,除了一些積極的新鮮刺激外,適當的增加難度給幼兒挑戰(zhàn)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如:小班幼兒學習問候語之后,將被動轉化為主動,臉上也可以面帶微笑的和老師問好等等。這種方法適合一些喜歡挑戰(zhàn)的幼兒,在小任務打卡中再一次強化了基礎行為,也豐富了普通的問候。
5.家園合作——及時溝通
強化期的成功與否直接決定了幼兒是否養(yǎng)成文明禮貌用語的習慣。因此這個時期特別需要家長和老師的配合。及時的溝通交流幼兒情況,能夠幫助老師、家長更及時的發(fā)現(xiàn)消退期,并幫助幼兒強化鞏固。這個時期也是幫助幼兒樹立正確尊敬長輩觀念的關鍵期。很多家長常常發(fā)現(xiàn)幼兒“兩面派”,問老師總是發(fā)現(xiàn)孩子特別的乖巧、禮貌,但是到了家里確是個小霸王。教師可以及時主動的詢問幼兒情況,幫助家長調整方法,建立幼兒正確的尊敬長輩的觀念。
(三)習慣期
1.適當的提醒——人格的全面塑造
到了習慣期的幼兒基本都已經有良好的文明禮貌用語的習慣。這時候幼兒的行為基本已經完善,且年齡段較高,也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這時候如果幼兒發(fā)生了不妥當不禮貌的行為,不要立刻制止幼兒或批評幼兒,可以在事后和幼兒討論一下,溝通一下。很多幼兒在做不妥當行為的同時自己已經有了意識,這時候就可以一筆帶過,不用反復強調。
2.辨別的能力——進一步社會化
這時候的幼兒已經有了自己對于禮貌的看法、想法。如果身邊發(fā)生了不禮貌的行為可以私下和幼兒討論,溝通。這時候,幼兒就慢慢有了辨別的意識,對于不文明不禮貌的行為可以自己否定。
3.糾錯——尊重個性發(fā)展
糾錯并不僅僅是一件成人的事情,幼兒也可以糾錯,尤其在幼兒到了習慣期,看到一些和自己行為不一樣的,一定會有想法。這時候可以鼓勵幼兒獨立思考是否愿意嘗試糾正別人的錯誤,并且?guī)椭恕?/p>
五、小結
當今社會,由于國家政策影響,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長時間的“計劃生育”已經影響了一個時代的社會結構。獨生子女最大影響就在“獨”上,從小一個人在家庭的呵護中長大,往往容易養(yǎng)成“依賴”“自私”等不良習慣,也因為“獨”,他們很少能夠體會到像“孔融讓梨”這樣的情景,雖然父母、老師也會教導,但是言傳遠沒有身教來的刻骨。而這一批獨身子女現(xiàn)在慢慢成為人父人母,成為老師,所以,在很大一部分上,父母老師本身沒有很全面的文明禮貌行為,這也導致了缺少優(yōu)秀的榜樣刺激幼兒行為。
其次,現(xiàn)在很多父母注重幼兒智力開發(fā),越來越重視成績,而忽略了幼兒品德培養(yǎng),所以也導致了現(xiàn)在社會上出現(xiàn)了很多“高分低能”的人才,其實這些人才就是社會化的不健全,人格塑造不完善導致的結果。還有很多長輩在帶幼兒的過程中常常抱有“孩子還小,長大就懂了”的念頭,導致幼兒錯過了發(fā)展的關鍵期。沒有家庭氛圍的良好熏陶,沒有家園配合,再好的學校教育都是枉然。而作為教育者,老師本身應該先全面的了解并學習文明禮貌行為。再作為一名示范者,給幼兒良好的榜樣。很多教師常常課上教育,轉身就忘了,教師的隨意性也會導致幼兒意識模糊。綜上可見,幼兒的文明禮貌行為培養(yǎng)不僅僅是老師或家長的單方面職責,任何一方的不嚴謹都致使了現(xiàn)在很多幼兒能夠了解文明禮貌行為,但是卻覺得可有可無,慢慢的這種行為就會退化。
經過以上策略的實施我們也發(fā)現(xiàn)了文明禮貌用語的培養(yǎng)并不僅僅是一堂語言活動或是一堂社會活動能夠輕松解決的。文明禮貌用語的培養(yǎng)應該向我們一日三餐一樣的存在,是被社會需要,被每個人重視的一種存在。作為教育者,我們應該要抱有打持久戰(zhàn)的決心,不同年齡段的幼兒有著不同的需求,教師應該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徐徐圖之。沒有一口吃成的胖子,更沒有一蹴而就的禮儀。中國的發(fā)展已經越來越迅猛,除了為國家培養(yǎng)智能人才,教育者應該更注重全面人才,真正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才,而第一位就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