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穎潔
一、系列課例回放
上學期一開學,安排了讀書活動。全班學生共讀一本《柳林風聲》的童書,邊讀書邊寫話。下面是本月在讀寫結合一系列探究的記錄:
1.3月3日,組織家長購買《柳林風聲》一書。
2.3月4日——10日,課內指導學生讀課外書,從模仿開始。從圈圈生字,畫畫感興趣的詞語開始。讀到感興趣的句子,我們停下來,模仿寫一寫。例如:讀到“‘哦耶!太棒了!’鼴鼠跳起來,撒開腳丫向前飛奔?!币痪鋾r,引導學生說說。上次我們班級跑步得了第一名時,你們是怎么說怎么做的。學生駱遠航寫下來這樣的句子:“哦耶!太好了!”同學們跳了起來,互相擊掌,互相擁抱。讀到鼴鼠看到奔流的大河時,再引導學生想象鼴鼠還會看到什么,學生又寫下來:河邊有一大片不知名的小花。矮得剛能沒過他的爪子。小花在風中搖著,像在歡迎鼴鼠的到來。鼴鼠捧起小花聞聞這朵,嗅嗅那朵,陶醉在這片花海中。當讀到鼴鼠與河鼠初次見面時,書中只寫道了鼴鼠看到了河堤中的河鼠的樣子,我又引導學生:“孩子們,此時,河鼠也正看著鼴鼠呢!那在河鼠的眼里,鼴鼠又是一副怎樣的相貌呢?”一學生還機靈地提醒大家建議大家看插圖來寫。下面是一學生寫的話:“河鼠盯著河邊的那只又蹦又跳的鼴鼠已經很久了。近了,近了。終于看清他的面容了。一身灰黑色的毛發(fā),發(fā)亮,發(fā)油。一對大眼睛像寶石般鑲嵌在毛發(fā)中,揮舞著小爪子,尖如鐮刀。哦,那是一只鼴鼠。
二、探究反思
(1)小學生課外閱讀現(xiàn)狀之思考。想先說說為什么要研究讀寫結合這樣的探究。因為在平常教學中,學生的課外閱讀總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缺憾。課內時間不足,放任自流者居多,只布置不指導、不總結者居多。那么學生也就應付者居多。雖然每一個學期,都會向學生推薦必讀書目和選讀書目,現(xiàn)在家長也是非常支持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習慣和能力。但是,現(xiàn)狀還是令人不滿,閱讀能力還是參差不齊。有的愛閱讀,但是速度很快,瀏覽式的,只挑自己喜歡的科普類的閱讀,此類男生居多。有的只喜歡漫畫類、繪本類的閱讀,不喜歡文字閱讀。一來認的字不多,閱讀有障礙,二來圖畫帶來的刺激更具直觀性。曾對本班學生進行了一項調查:
從上表可以看出,男生的興趣有待提高,語文素養(yǎng)能力的提升有待加強。我們總感覺學生課外閱讀像是一塊璞玉。我們不去琢磨,學生應我們的要求回去看,但是沒讀到心里。沒有讀到心里,學生的寫話就會受到一定影響和限制。閱讀晚勢必寫作晚,讀寫自古不分家,當然寫還得從讀進去開始。
三、學生讀寫興趣之思考
首先,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和寫話的興趣。每天師生一起細讀一兩個章節(jié),課內一起來交流。學生聽著讀著我們自己寫的話,讓它們感受到寫話就這么簡單。我們三月份沉浸在閱讀帶來的快樂和分享中。所以需要我們切磨。一個月共讀了一本書,收獲也是滿滿的??紤]到想象是學生寫話的一對翅膀。因為是二年級的學生,我們要估計學生的識字和認知規(guī)律,只是依托《柳林風聲》故事情節(jié),進行小范圍的拓展想象。因為《柳林風聲》書中字里行間充滿了童趣,而且故事情節(jié)歷險刺激曲折,能深深地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寫話訓練也是找準故事的每一個點,書中有一個章節(jié)就是“雪中探險”,那我就對學生說,鼴鼠雪中還會遇到什么呢?請大家寫寫不一樣的探險故事吧。寫的《雪中探險》鼴鼠簡直就是英雄的化身,學生的話語中,充滿了了童真、童趣,甚至是正義滿滿,讀來覺得一點也不比原著差一絲一毫?!读诛L聲》讀完了,又要求學生,寫一個不一樣的結尾,學生也是腦洞大開,凡是我們大人能想到的結局,都能在我班學生寫話中找到。這個月來,一共進行了多次訓練。訓練也是由導——扶——放。從模仿童書中的有意思的句段開始,學生運用相同的句式,相同的標點,寫出自己生活中相似的場景和經歷,這個過程降低了學生寫話的難度,對一二年級學生來說,照樣子寫話,能激起他們寫話的信心和興趣。到后來,同一主題寫出與童書中不一樣的經過,選擇的訓練點也很重要,小學生對歷險都很感興趣,叫他們寫歷險,100個孩子就有100種精彩的故事等著你。到最后的獨立創(chuàng)新,經過5-6次的寫話,學生寫話快速成長起來,從標點到內容,慢慢變得流暢和完整。二年級多數(shù)孩子能寫出400多字的文章,就是一個很好的印證,足以說明童書讀寫的訓練是有效的。
(三)讀、寫都需要一個影響的過程
讀書和習作都需要慢工出細活,都需要我們老師慢慢燉熬的一個研磨過程。讀書能力的提高不是一點就通,也不是一蹴而就,它需要一點一滴的積累,“厚積薄發(fā)”就是這個道理。低段小學生不喜歡閱讀也好,不喜歡看書也罷,歸置原因有千萬種,我們老師心里有數(shù),我們只探究一種原因,那就是我們老師的影響力夠不夠。我們知道低段學生模仿力是驚人的。在這樣師生共讀一本童書的活動中,影響那是無處不在的。學生有老師的引領下,一頁一頁地讀,一頁一頁地圈圈畫畫,讀讀寫寫,學生看著,讀著。老師怎樣讀寫,學生跟著怎樣讀寫,相信學生就會站在老師的肩膀上往上跳,向書中要知識。周邊同學的榜樣作用也是不可小覷的。每天都抽出幾分鐘交流閱讀的感受,分享寫話的快樂,在這樣良好的交流氛圍中,班中會寫話的同學起著領先、榜樣作用。大家對拿來范讀的習作,都會報以掌聲,無疑是對落后同學的一種激勵和鞭策,更多的是實打實的影響。同一話題和內容,別人怎么寫的,可能是一句話,可能是一個字,對沒思路的孩子,就是一盞指路的明燈。在同一個話題中,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思維的火花碰撞,產生出咱們二(2)班的讀寫之花。
在一個月的共讀,共寫中,我班的孩子們在讀寫能力上都有了一個質的飛躍,從不會寫,到敢寫,再到樂寫;從不愛看書,到逼著看書,到愿意看書,這一系列的變化是非常明顯的。都說一種習慣在嘗試堅持六十多次后形成的,真期望再堅持兩個月,與學生們共讀、共寫,共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