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文
初二物理啟蒙教學的兩個特點是。第一,學生的年齡大都在13~15周歲之間,這年齡段的學生,對外界的事物比較敏感,易于接受,好奇心強,都急于想了解一切未知的東西,可是對物理學科的學習卻是一張白紙;第二,初中物理教學,以感性觀察為主,定性分析多,定量計算少,也是以后學習物理的第一階梯。下面就如何根據(jù)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結(jié)合教學要求來做好啟蒙教學,淺談幾點體會。
一、以實驗組織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的建立是與實驗密切相關的,對初學物理的學生而言,更需要在課堂教學中,組織生動的多層次的實驗,引起學生的好奇,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通過具體、生動的、千變?nèi)f化的物理現(xiàn)象來逐步形成概念,認識現(xiàn)象中本質(zhì)的屬性。同時通過實驗可引導學生進一步發(fā)現(xiàn)問題。
二、吃透教學大綱,把握教學深度
搞好物理啟蒙教學還必須注意物理教學中概念形成的階段性和概念的逐步深化。由于學生年齡特點的不同,無論在知識方面,還是能力方面的要求都應有一個逐步提高的過程。不可能指望畢其功于一役。如何在啟蒙物理教學中做到既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又能處理好學生以后學習物理的銜接,必須吃透初、高中教學大綱,把握好教學中的深度。作為啟蒙教學的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反復強調(diào)此類習題的條件——物體只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僅僅在此條件下,物體對支持面的壓力在數(shù)值上等于物體所受的重力。物理啟蒙教學時,教師對初、高中大綱的吃透和融會貫通程度,直接正確把握初中物理教學的深度,間接地影響學生物理學習的延伸和科學性。
三、了解學生,知己知彼,穩(wěn)步跨上階梯
由13~15周歲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特點,造成他們在學習上常常表現(xiàn)出急躁、耐性差、情緒易波動。學習順心時,興趣足,成績上升,而學習上遇到比較難于理解的問題時,只求一知半解,失去信心,成績下降。鑒于這情況,教師在啟蒙教學的第一節(jié)課時,就要考慮到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情況,做到心中有數(shù),對照教材備課、備人、備練習題,注意講授知識的通俗性、趣味性和啟發(fā)性,特別要在聯(lián)系學生實際上下功夫。
(1)根據(jù)學生心理特點,從易到難,從淺入深,從學生所能感觸到的客觀事物、客觀現(xiàn)象出發(fā),應用物理知識逐步分析,最后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理解物理概念。
(2)對于作為物理學習概念前的生活經(jīng)驗要有分析地恰當運用。生活經(jīng)驗是長年累月積累起來的,學生幼年學走路時就知道“用力推小板凳,小板凳才會動”,物體受力才會動在幼年的頭腦中已經(jīng)先入為主。經(jīng)驗中有部分是正確的,可作為教學的感性基礎,有助于理解和掌握有關的物理知識,但它畢竟是“經(jīng)驗”,沒有經(jīng)過嚴謹?shù)目茖W分析,所以還是粗淺的,有的帶有片面住、甚至是錯誤的,例如“力是物體運動的原因”,“物體受力作用的結(jié)果而具有速度”,“受力越大,速度就越大”。
(3)正確評價,積極鼓勵,穩(wěn)步上階梯。物理啟蒙教學的成敗與學生學習興趣密切相關,而興趣又與成績緊密聯(lián)系。往往第一次成績不好,就會感到物理難學,導致興趣下降。老師的正確評價和鼓勵、考得好的成績,將使初學者心理上感到某種滿足,從而樹起學好物理的信心。物理啟蒙教師一開始不宜對學生提出過高要求。第一次考試,出卷時,題目不宜太難太偏,以后才逐步增加題目的難度。對于學生回答問題,要在肯定成績的同時又指出問題可能擴展的方面及其回答中的不完美處,使學生既看到自己的成績又感到不足。從而使學生對于物理學習研究的興趣和積極性逐漸趨于穩(wěn)定狀態(tài)。
在初二物理啟蒙教學中,調(diào)動學生學習物理興趣和積極主動精神,最重要的是教師始終要把握好兩條脈搏:一是吃透教材,二是了解學生。這是成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