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榮哲
日本有一檔電視綜藝節(jié)目,請老人對年輕時的自己講一些話,這其實不太合理。因為對未來的自己喊話,可以作為人生的夢想,或作為日后努力的目標,這一點可以理解。但對以前的自己講話,已經完全沒有任何改變的可能,為什么還要這么做?
我們看一看其中一個案例。說話的老人是76歲的秀夫,他的背景,觀眾不熟悉。
老人對年輕時的自己,總共說了兩段話。
第一段話是說給18歲即將考大學的自己。有點兒拘謹?shù)睦先苏f:“喂,秀夫,我是76歲的你,你會報考著名的東京早稻田大學,我希望你好好學習,所以先告訴你結果?!?/p>
聽到老人要偷偷告訴18歲的自己考試的結果,眾人哄堂大笑。因為最后如果是考上了,那就沒什么好努力的;如果考不上,也不用努力了,因為這已經是不能改變的事實了。
老人認真地說:“秀夫啊,你一考再考,一讀再讀,還是失敗了,最后去了差了一個檔次的中央大學,加油哦!”
老人說得越認真,眾人笑得越夸張。
這一段話說完,在觀眾的心中,老人已經“喜劇化”了。觀眾期待老人繼續(xù)出丑,說出另一段更好笑的往事來。
第二段話是老人說給24歲、一直猶豫著要不要求婚的自己?!拔?,秀夫,我是76歲的你,24歲的你好啊?,F(xiàn)在的你,會在公司認識一位姑娘,她的名字叫‘小華醬。往后的日子里,你會和這個臉超小、超可愛的姑娘交往。不過,你一向沒有女生緣,所以一直懷疑自己能否配得上小華醬。于是,你一直猶豫著要不要求婚?!?/p>
觀眾眼前的老人,此刻像極了他口中24歲、不太自信、不敢求婚、笨拙的自己。
之后,老人向猶豫不決的自己喊話:“秀夫,心中有愛,就要馬上行動!”
這時,老人的荒謬風格已經建立起來了,它驅使觀眾朝喜劇的慣性思考:“好笑的轉折就要來了,就要來了。好笑的哦?!?/p>
老人停頓了一會兒,說:“因為……兩年后,小華醬就會因病去世?!?/p>
眾人一陣驚呼,隨后傳來悲傷的背景音樂。
這時,觀眾的情緒大翻轉,開始出現(xiàn)了正反對比。
老人說:“秀夫啊,日后的你會無比后悔、極度悲傷,一輩子都忘不掉小華醬。所以直到現(xiàn)在,你已經76歲了,卻依然單身,孤零零的一個人?!?/p>
觀眾聽了,又是一陣驚呼。觀眾此時情緒的反對比,正來到最強烈的時間點。
此刻,所有觀眾的眼眶都紅了,他們微微感到自責,剛才不應該嘲笑老人。
最后,76歲的老人深深吸了一口氣,說了結語:“所以,秀夫啊,請你替我轉告我最親愛的小華醬,我整個人生當中,唯一最愛的女人就是她—我最親愛的小華醬。”
老人無比認真地對24歲的自己說:“我最喜歡的,只有小華醬。秀夫,你一定要幫我告訴她?!?/p>
老人遲疑了一下,像是不放心年輕時一直猶豫不決的自己,他突然高舉雙手,違反游戲規(guī)則,自顧自地、真情流露地說:“小華醬,我愛你?!?/p>
這時,剛才嘲笑得最厲害的觀眾,哭得最慘烈。
你當然可以用“神轉折”一句話簡單帶過這個只有短短1分多鐘的電視綜藝節(jié)目橋段。
但它其實就是“反差”的力量,而且是“雙重反差”。
第一重反差是從喜劇瞬間切換到悲劇。第二重反差則是從對年輕的自己的無用對話,結尾瞬間一轉,變成對自己最愛的女孩遲來的求婚告白。
反差的效果非常強大,十分具有沖突性,因此常用于戲劇、電影、小說的高潮轉折處。
然而它的優(yōu)點,正是它的缺點?;鹆μ珡姶蟮臇|西,常常伴隨著驚人的后坐力。
意思就是……運用在戲劇上,反差的效果非常好;但如果運用在現(xiàn)實中,風險太大,容易造成反效果。因為對手一旦起疑,拉起警戒線,對你的一言一行放大檢視,那么,你所有的努力都白費了。
(摘自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故事課》,清荷夕夢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