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磊
“吹牛皮”的意思是某個人說大話,言過其實。然而,在弱肉強食的動物世界,一些看似弱小的動物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也練就了一手“吹牛皮”的功夫。不過,這可不是說大話,而是它們保護自己的絕活兒。
“吹出”個頭來
馬達加斯加彩虹蛙生活在馬達加斯加島上布滿巖石的干燥叢林地帶,身體五顏六色,就像美麗的彩虹一樣。這種蛙能夠適應周邊巖石環(huán)境,并能在巖石上攀爬,甚至可以在巖石垂直表面上爬行。當它們受到威脅時,身體會膨脹起來,形成防御姿態(tài)。無獨有偶,南美洲也有一種蛙,遇到危險時能使肺部充滿空氣,一下子變得“膀大腰圓”。然后,張大嘴巴向敵人步步緊逼,好像要與對方拼個你死我活似的。
卡克瓦拉蜥蜴是一種無毒的小蜥蜴,在受到威脅時會給自己“打氣”:用空氣使身體脹大2倍,顯出一副很強大的樣子。如果對方真的發(fā)動攻擊,這種小蜥蜴會“先下手為強”,在對方采取行動之前,馬上鉆進石頭縫里,再把身體脹大。這樣一來,別的動物就只能干瞪眼了—怎么也拉不出來。其實,只要刺穿它的皮膚,這個倒霉的家伙立刻就變得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乖乖地繳械投降了。
“吹出”神秘來
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得克薩斯州和墨西哥的沙漠地區(qū),一種丑陋不堪的小動物成了深受孩子們喜愛的寵物。它的外貌有點兒像蟾蜍,頭部和身上又長著許多角刺,所以人們就稱它為“角蟾”。其實這是一種蜥蜴,因而又被稱為“角蜥”。角蜥是一種弱小動物,它逃避的方法十分奇特。在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它會大量吸氣,把肚皮鼓得很大,身上的角刺一根根豎立起來;有時還從眼睛里噴射出像血一樣的液體,射程可達1~2米,常常讓對方驚慌失措,奪路而逃。
澳大利亞褶領蜥體長1米左右,頸部有一圈皮領,上面覆蓋著鱗片,由軟骨支撐著。平時,這圈皮領可以像傘那樣折疊起來。在爭斗時,褶領蜥會在剎那間把它展開。此時,其脖子周圍仿佛張開了一把傘,個子好像增大了一倍,再加上張牙舞爪的樣子,對手難免害怕。
“吹出”聲勢來
南美洲的吼猴有一個寬闊的下頜,圍住一個膨大的喉頭,喉頭里的舌骨形成一個“共振箱”。當吼猴在吼叫時,其聲帶振動發(fā)出的聲音,通過“共振箱”變得十分洪亮,在方圓5千米的范圍內都可聽到。實際上,這是吼猴向其他猴群發(fā)出的一種“示威”:“這里是我們的領土,不要進來!”即使碰上大蟒蛇那樣可怕的敵人,只要成群的吼猴合力吼叫,也足以讓對手心驚膽戰(zhàn)。
雄性招潮蟹擁有一只與自身相比異常巨大的螯,這可是雄性招潮蟹“保家衛(wèi)國”的武器。如果在戰(zhàn)斗中折斷了,還可以再生。不過,盡管重新長出來的螯看起來與之前的沒有區(qū)別,功能卻變弱了許多,既不能夾食物,也無法伸縮。招潮蟹自己很清楚新生螯的劣勢,不過每當面對對手,它們總是裝作若無其事,揮舞著巨大卻無力的螯恐嚇對方。
在尋找新洞穴的過程中,那些具有再生螯的招潮蟹總是會選擇螯比自己小的“洞主”作為進攻的目標。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那些“原住民”會乖乖地放棄自己的家。不過,地盤得手后,新任“洞主”對其他外來入侵者可沒有選擇權了,一旦無法嚇走入侵者,“洞主”就會因自己的再生螯而陷入劣勢。
(摘自《科學之友》,丁強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