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街舞起源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西海岸,算是嘻哈文化的一個分支,其最早傳入至我國是憑借著一部1984年的美國舞蹈電影《霹靂舞》,從那時起街舞文化陸續(xù)開始登上我國綜藝節(jié)目的舞臺,如2005年的《CCTV“雙星杯”街舞大賽》、2013年的《舞林爭霸》等。街舞類網絡綜藝節(jié)目也隨著互聯(lián)網、新媒體的發(fā)展出現在大眾視野中,如《這!就是街舞》。街舞文化作為舶來品,在我國的本土化發(fā)展也逐漸成為一個關注點,本文在分析街舞類網絡綜藝在我國的本土化發(fā)展,并提出了積極建議和措施。
關鍵詞:新媒體;街舞文化;網絡綜藝節(jié)目
街舞文化作為舶來品已經成為青年亞文化的代表之一,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京主持召開文藝工作會時就曾提到過街舞這門新興的舞蹈藝術形式,并強調對于此類國外興起的藝術形式如街舞,人民喜歡就要用,并要賦予其健康向上的內容。在此后伴隨著我國新媒體互聯(lián)網技術的突飛猛進以街舞為主題的網絡綜藝也不斷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然而其畢竟是舶來品,且主要面對的群體為青少年,所以需對其在我國的本土化發(fā)展好好加以研究分析,并針對不足之處給出相應建議。
一、街舞類網絡綜藝的本土化發(fā)展
(一)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發(fā)展方向
街舞隸屬于嘻哈文化,起源于美國,1971年的美國一檔舞蹈類綜藝節(jié)目《SOULTRAIN》便是其縮影體現。但是,因街舞帶有深刻的消極陰暗元素,比如打信號所演化出的“C-WALK”,以及一些充滿著挑逗性舞蹈動作等,這些元素都.與我國所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格格不人,因此就需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點在我國的街舞類網絡綜藝都有體現,比如在優(yōu)酷制作的《這!就是街舞》中,便取街舞正能量、青春陽光的形式,進行一系列的臺詞節(jié)目流程劇情設計等,很大程度上將街舞進行本土化改造,積極順應我國的正能量價值觀。
(二)內容文本方面的本土化改造發(fā)展方向
因街舞屬于舶來品,大部分是在非正式場景下創(chuàng)造的,在舞蹈元素、種類的內容文本上都以英文為主,很大部分都夾雜著俚語、擬聲詞等,如果直接照搬的話難以讓我國觀眾接受,還容易造成歧義,因此要進行一定程度的本土化改造,這點在《這!就是街舞》中同樣也得到體現。如對一些舞蹈元素的名稱進行漢譯,且漢譯得較為直觀、形象,把街舞“POPPING”翻譯為“震感舞”,這是因為該舞蹈的特征便是使用肌肉發(fā)力,給觀眾造成舞者本身一抖一震的視覺體驗,故翻譯成此;把比賽賽制“SEVENTOSMOKE”漢譯為簡單易懂的搶七大戰(zhàn),這樣一來更易于我國觀眾的理解認可。
二、對于街舞類網絡綜藝在我國本土化發(fā)展的措施建議
(一)積極推動街舞正能量定位的發(fā)展
對于街舞類網絡綜藝,應積極推動其正能量、青春陽光的方向發(fā)展定位,徹底摒棄負面因素,以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進行本土化改造重塑,讓街舞變成一項陽光積極的強身健體運動;讓街舞類網絡綜藝變成充滿正能量,老少皆宜,具有教育引導意義的網絡綜藝類型節(jié)目。例如,可以在節(jié)目安排上體現出選手們互幫互助、不畏困難的精神,同時也可體現選手們出征國際街舞比賽體現愛國情懷。
(二)節(jié)目內容的本土化融合策略
在節(jié)目內容方面,不能因其發(fā)源于海外就照搬海外模式,應結合我國國情特色,對賽制進行修整,比如國外比較流行“HIPHOPPARTY",搬至我國的街舞類網絡綜藝可以借鑒其圍圈進行的斗舞模式,貫穿我國人民所喜聞樂見的團結,其樂融融的氛圍場面。同時在舞蹈類型方面可以將街舞同我國傳統(tǒng)民舞,如蒙古舞、孔雀舞等相結合進行演繹,可邀請傳統(tǒng)民舞的大家與街舞舞者共同進行舞蹈的編排,這樣編排出來的作品不僅會被追捧街舞的青少年所喜愛,還會被其他年齡段喜愛民舞的群體所接受。
三、結語
綜合來看,街舞類網絡綜藝在我國的本土化發(fā)展離不開對其自身的改造,因街舞誕生背景的復雜特殊性,必須摒棄負面因素,用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導向,進行修改調整,最終呈現出最適合在我國傳播發(fā)展的街舞類網絡綜藝。
[作者簡介:劉歡(1993-),男,漢族,籍貫:內蒙古烏蘭察布市集寧區(qū),學歷:碩士,職稱(職務):學生,研究方向:新聞與傳播]
(作者單位:內蒙古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