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婕
摘要:對于幼兒來說,材料是他們學習的載體,是其主動建構經驗和認識周圍世界的中介和橋梁。當下,很多幼兒園在深入研究游戲的同時,在研究游戲材料的類別、投放及各種材料的價值功能等。最終,大家從不同的研究角度認識到:材料與幼兒的發(fā)展息息相關,適宜的材料可以激發(fā)幼兒“主動探索”的內驅力。我園自2013年9月以來,一直在進行小碎件課程的開發(fā)和實踐,本文將探討小碎件游戲材料的有效利用。
關鍵詞:材料;小碎件游戲;幼兒
一、小碎件材料提供的策略
(一)使用材料越自然,幼兒探索興趣越濃
自然生活化、當?shù)靥赜械牟牧?,不僅可以激發(fā)幼兒對自然生活的親近感,還可以讓幼兒學會珍陪和利用資源。在幼兒生活的周邊環(huán)境中,蘊藏著豐富的材料,成本低、變化多、可塑性強,幼兒對它們總抱有特殊的敏感和好奇。“小碎件”活動中的非結構性、開放的游戲材料可增加幼兒的游戲選擇,豐富幼兒的游戲想象,可以被用來表征多種類型的物體。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當?shù)刭Y源,引導幼兒關注身邊的各類材料,為幼兒提供與材料互動的機會和條件。
(二)材料陳列越合理,幼兒游戲越自主
收集與整理小碎件材料的過程是愉悅的。首先,幼兒、教師、家長共同參與材料收集;其次,幼兒親歷收集的完整過程;最后,師幼共同整理歸類。整個收集、整理、擺放、標記制作都讓幼兒按自己的想法去做,鼓勵幼兒自己動手,讓他們通過親身經歷去關注材料、發(fā)現(xiàn)問題、自主調整。這也是為了讓幼兒在游戲中能更好、更簡便地操作及自主選擇這些小碎件材料,讓幼兒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
(三)材料投放越適宜,幼兒創(chuàng)作越豐富
開放、動態(tài)的游戲材料能激發(fā)幼兒深入地探究、創(chuàng)作、表達、表現(xiàn),作為教師,對材料的投放應體現(xiàn)動態(tài)性、層次性。當幼兒在探究中出現(xiàn)新問題時,教師應及時分析幼兒的需求,不斷對原有材料進行篩選、更換、補充,對新材料進行提升和創(chuàng)新,適時增強材料對幼兒的游戲性和挑戰(zhàn)性,新材料和不同材料的組合運用,對各種發(fā)展層次的幼兒來說又是一次新的任務。
二、運用小碎件開展游戲的有效策略
(一)學會觀察幼兒,支持游戲進程
看幼兒選擇的游戲材料,分析材料特點和材料指向的游戲類型??从變河螒虻臓顟B(tài),包括語言、動作、表情等,幼兒之間是否有合作,如何合作;看游戲的效果,完整游戲時間內同一材料是否有多種玩法,并用照片和視頻記錄游戲過程、狀態(tài)和結果。對于同一個孩子,記錄了他成長的過程;對于同一種材料,記錄了不同的玩法。還要學會傾聽幼兒的真實想法,及時轉移“興奮點”,并且集中交流,最重要的是學會等待。教師應根據(jù)幼兒年齡及發(fā)展水平的不同,注意觀察幼兒的游戲行為,不斷地調整并總結出一些適合不同發(fā)展水平的幼兒的指導方法,爭取做到靈活機動。
(二)用好“游戲計劃”,進行深度學習
在幼兒對小碎件材料有了充分感知后,如何促進幼兒運用小碎件進行深度學習是教師要思考和研究的重點。教師應該清楚:基于興趣的探索具有多變、隨意、淺顯等特性,而基于計劃即明顯意圖的探索則具有清晰的目標和強烈的動機。為此,教師要嘗試讓幼兒做計劃,當然,各年齡段的計劃形式不能整齊劃一,小、中班適宜口頭計劃或適當加入一些書面計劃;大班則適合書面計劃,可以用自由結伴的方式讓幾個幼兒在活動前制訂一份“游戲計劃”,教師以問題為支持,引發(fā)幼兒思考、討論與協(xié)商,并鼓勵他們用繪畫的方式將計劃表達出來。在隨后的操作中,幼兒以自己的計劃為指引,不斷動手嘗試調整,并在動手的過程中不停思考、推翻、再嘗試,養(yǎng)成了行動之前要想一想,遇到困難要試—試的好習慣。
(三)利用“戶外環(huán)境”,發(fā)揮教育價值
帶孩子到戶外進行小碎件游戲,拓展幼兒活動的場地,擺脫教室和材料的限制,把游戲移到戶外廣闊的空間,發(fā)揮戶外環(huán)境的教育價值。
秋天來了,領著孩子到小山坡進行小碎件游戲,孩子很快就收集了各種自然材料,如枯樹葉、樹枝、紅果果、小豆芽等。這些發(fā)現(xiàn)使孩子欣喜萬分,孩子自發(fā)地開始了偵查小分隊、野餐、我們的寶藏等游戲。拓展游戲空間,如田野、小山坡、小菜園等都是游戲空間,通過自己的感官去體驗、思考,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陶冶情操,獲得知識。
三、小碎件游戲促進了師幼共同發(fā)展
(一)幼兒的學習與發(fā)展得到顯著提升
幼兒的學習與發(fā)展是其個體不斷嘗試與總結的過程,通過“反復擺弄”“嘗試錯誤”,構建自己的游戲經驗,體會成就感的過程。小碎件的材料具有開放、多元、無設限的屬J眭,促使幼兒用各種方式探索與思考,時刻激發(fā)和支持幼兒構建的想法和創(chuàng)作過程。
小碎件游戲,簡單卻隱藏著無限大的可能性,通過各種感知覺經驗(摸、聞、嘗、捏、握等)提高他們的感覺認知能力;通過長時間探索、擺弄、建構和多元整合,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參與性和探索欲;以幼兒生活為本,激發(fā)了幼兒結合生活經驗,通過自由的選擇與探索,從而循序漸進地幫助和支持他們架構各自的游戲探索學習過程和能力;幼兒的動手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記憶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高層次思維能力等,都在自然、開放、多元的小碎件游戲中得到發(fā)展,這就是小碎件游戲對幼兒學習和發(fā)展的價值所在。
(二)教師的專業(yè)能力不斷增強
當幼兒調動所有感官探究“小碎件”時,他們是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創(chuàng)造世界中,他們會發(fā)現(xiàn)材料與事物的特質,尋求事物間的關系,會用多種感官或動作去探索物體,對事物或現(xiàn)象進行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其相同點與不同點,關注動作所產生的結果。“小碎件”活動中,幼兒與同伴合作交流,可以說,幼兒每一次的操作探究都表現(xiàn)出自己的獨創(chuàng)性,便于教師讀懂每個幼兒的興趣優(yōu)勢和行為特質。孩子是否在積極地思考,生活經驗是什么,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對材料的創(chuàng)造性使用是否多元,活動中同伴的合作順暢嗎,他們對自身是否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現(xiàn)……便于教師更全面、清晰地捕捉并讀懂幼兒當下的經驗水平和行為特質,了解其學習和發(fā)展的狀況,從而更好地支持幼兒的游戲。
(責編:楊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