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晨暉
敦煌寫本中的《茶酒論》,文中將茶酒擬人之后,是面對面的辯證不休,皆是夸己之長,貶對方之短。
茶對自己贊辭:“百草之首,萬木之花……自然尊貴,何用論夸。”;酒則夸贊自己:“自古至今,茶賤酒貴……群臣飲之,賜卿無畏?!笨梢?,當(dāng)茶遇上酒,恰如方鑿遇上圓枘,碰撞難免發(fā)生。
“茶類隱,酒類俠”。茶使人清醒,有如理性的日神;酒使人迷醉,有著酒神的狂熱。二者一靜一動;一清淡,一濃烈;一微苦后甘,一味醇后香;茶如禪似道,酒亦儒亦俠。這分明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事物、個性與生活。當(dāng)“不然而醉,豁爾而醒”的劉伶遇上“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多自欺”的皎然,定能上演一場有如酒茶之辯的碰撞。
然而,飲酒多了,難免頭腦昏醉;飲茶久了,又難免感到枯燥無味。單一的審美未免疲勞。這也難怪寶玉在梨香院飲完溫酒之后,欲品一杯楓露茶;而江蘇鎮(zhèn)江的“京江第一樓”又有聯(lián)云:“酒后高歌,聽一曲鐵板銅琶,唱大江東去;茶邊話舊,看幾許星迢露冕,從淮海南來?!笔篱g茶情酒意,于此被寫得酣暢淋漓!
因此,如若說,酒是華浮與熱鬧,茶是清淡與冷寂,那么喝茶便是華浮之后的樸素,是熱鬧后的靜默;而飲酒便是清淡中的一抹光鮮亮麗,是冷寂后的相聚歡愉。
當(dāng)茶碰上酒,表面的碰撞后,是互補與并存,是兩種生活的交融,使黯然糙坯般的日子染上珍貴的光澤。
“酒因饹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p>
茶與酒的碰撞,為原本乏味的生活添上一抹亮色,而真正精彩的藝術(shù),亦誕生于碰撞之中,于此迸發(fā)出精彩。
倘若說,茶代表著如簫般的哀婉幽咽、柔情似水,酒代表著如劍般的放曠高蹈、沉著痛快,那么,陳洪綬便是融這兩種性情于一身的最好見證。這位最得亦創(chuàng)亦蕭之妙的畫家,在《痛飲讀騷圖》中是一臉愁怨,滿腹癲狂的傲氣;而《閑話宮事圖》中卻是集古淡與幽秀于一體的心靈回旋;兩幅畫中,一張是王恭口中“痛飲酒,讀《離騷》”的名士;一張是案陳茶盞,手捧書卷的宮女,不免讓人驚嘆,如此風(fēng)格迥異之畫,竟出于一人之手。然而,這畫中的“茶酒之碰”,這性靈上的“茶酒相撞”,誕生的是屬于陳洪綬自己的藝術(shù)徽記。
喝酒與飲茶,都是一份心境,一種生活的見證,一份文化與藝術(shù)的寄托。兩者碰撞,就如戲分茶中茶末與水的交融,非但沒有濺溢出茶水,反而在茶盞中變幻出千奇百怪的圖案,如清雅丹青佳作,如酒后疾草狂書,是“兩者相遇兔甌面,怪怪奇奇真善幻。”
因而,在當(dāng)今這個文化紛繁的“熔爐”之中,茶酒碰撞、茶酒交融,就如同高山冰水遇上地下暗泉,唯有碰撞才能匯融,才能流向愈加開闊的海面,作為中國人生活與藝術(shù)的見證,閃耀著光彩。
蠲憂忿,飲之以酒;蕩昏寐,飲之以茶。茶酒碰撞,開辟出的是一片更廣闊的天地。
(作者系江蘇省泰興中學(xué)學(xué)生)
(責(zé)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