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花
摘要:隨遷子女學習越來越受到政府的關注,學習生活的適應能力,尤其是心理方面,健康的心理往往會成為學習、生活的積極推動力量。故而隨遷子女在學習自我管理的綜合方面應該引起家長、教師、社會的關注,引導他們成為一代積極向上好青年。
關鍵詞:隨遷子女;自我管理;策略
一、隨遷子女與城市學生的差別
一是“父母式學習”。外來務工人員大部分學歷過低,在城市中也只能從事體力方面的勞動,他們深知自己是如何在這人來人往的城市中喘息。因此,孩子便成了他們的希望,他們希望孩子的未來與現(xiàn)在的自己截然相反,過度給孩子灌輸“知識改變命運”的思想。隨遷子女承受著太多的期望,他們隱藏了內心的理想,變得功利,以機器式的學習方式逐漸討厭學習。二是自制能力差。二元經濟社會結構造成了社會的兩個極端:落后的農村與發(fā)達的城市并存。這便是外來務工人員越來越多,也就是隨遷子女越來越多的根本原因。城市居民基本上是受過良好教育的,他們對子女的教育保持著持續(xù)的關注;而隨遷子女的學習卻只能依靠學校的監(jiān)督,由于父母缺乏關注,隨遷子女學習散漫,缺乏自身約束,過分依賴教師的監(jiān)督,導致部分隨遷子女的成績未能達到要求。三是心理素質較差。外來務工人員在城市中面臨著很多的生活壓力,加之他們沒有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對孩子的教育方式過于落后,認為只要保證他們衣食無憂就是最大的幸福,在心理層面的教育很少,甚至沒有。加上部分外來務工人員的家庭存在復雜性,家庭的分裂抑或是孩子過多造成不公平對待,這些都會造成孩子的心理問題,使他們產生自卑、叛逆隋緒,從而嚴重影響到其學習生活。
二、培養(yǎng)隨遷子女學習自我管理能力的策略
一是樹立隨遷子女的自信、理想意識。隨遷子女由于背負著家庭的期望,部分父母把自己向往的生活凝練成自私的欲望,無休止地逼著孩子“負重前行”。因此,部分隨遷子女在學校出現(xiàn)功利心過重、學習態(tài)度扭曲的現(xiàn)象,對此學校應當將學生的這些所謂的功利心稍加引導,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給隨遷子女樹立自信心,讓他們學會感受生活中不僅只有功利,還有溫暖人心的友誼。給學生樹立理想意識,讓他們明白負重而行的真正含義,喚醒內心的悸動。二是加強自身約束能力。部分隨遷子女無論在學習還是在生活方面都存在些許陋習,父母、老師的督促只是外在的約束,究其根本,往往需要宿遷子女樹立自我約束的意識。在孩子的成長歷程中,少不了父母、老師在旁的鞭策,可終有一天,學生始終要學會獨立。學生應當學會理解父母、體血父母,深知自己安穩(wěn)生活的背后是多少人的負重而行;深知自己應當不斷沉淀自己、不斷約束自己、自我管理以至于不斷完善自己。三是實施家?;パa、互相合作原則。父母是孩子睜眼看到的第一人,父母的行為對孩子言傳身教,起著重要的啟蒙作用。學校應當對家長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開展針對性培訓,幫助部分學歷較低的家長以更加現(xiàn)代化的方式教育孩子。父母應擺脫傳統(tǒng)觀念,在這個奔向全面小康的時代,僅僅關注孩子的物質生活遠遠是不夠的,認為教育孩子只是學校的責任的觀念,這也是不可采取的。家長與學校的優(yōu)勢互補是必要的,以自己的方式了解孩子,走進孩子,共同教育孩子。四是采取鼓勵式學習,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隨遷子女由于l生格的原因,抑或是家庭的原因,導致部分學生性格自卑、叛逆。加上對環(huán)境的不適應等因素,成績可能沒有城市學生優(yōu)秀,表現(xiàn)得更加不合群。教師應當重點關注,給予他們鼓勵式學習,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打開f電f門的心扉。
三、結語
歷年來,隨遷子女越來越受到政府的關注,他們由于自身的家庭環(huán)境,同時要接觸、適應—個新的環(huán)境,因而學習、生活、心理方面便會存在一些困擾。故學會自我管理,不斷完善自己尤為關鍵。
(責編:唐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