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錦90斷塊位于歡喜嶺油田大有地區(qū),是錦45塊的次一級斷塊。開發(fā)目的層是下第三系S1+2段的于樓油層和興隆臺油層。1985年以蒸汽吞吐的方式投入開發(fā),分于1、于2和興1、興2四套油層,初期是以規(guī)則方式四套層系交替開采,隨著開采的深入,部分井調整了層系實施開發(fā),而一部分井只開采了一套層系,為進一步提高油層的動用程度,完善開發(fā)井網,根據(jù)區(qū)塊油井測試資料、回放曲線以及油井的生產簡史對部分未動用油層實施回采興隆臺,改善目前區(qū)塊油井低產能,高含水的生產狀況。
關鍵詞:高含水;低產能;回采;提高采收率;
1.研究背景
錦90斷塊位于歡喜嶺油田大有地區(qū),是錦45塊的次一級斷塊,其構造上處于遼河斷陷西部凹陷西斜坡內側帶東南端,在歡喜嶺油田單斜構造帶上第二段階帶(中下臺階)。錦90塊屬于中、重質稠油油藏,該塊的油藏特點是構造復雜,儲層和沉積變化大,井間微斷層認識難度大。油藏分于1、于2和興1、興2四套油層,開發(fā)特點為平面上出油點分散,油井生產差異大,油水關系非常復雜,自1984年投產以來,隨著油田開發(fā)的不斷深入,目前該塊處于蒸汽吞吐開發(fā)的后期,平均地層壓力2.7MPa,斷塊儲層物性及流體原有性質均發(fā)生了變化,地下油、水流動變得日趨復雜,剩余儲量的構成也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平面上剩余油主要集中在斷層遮擋部位及井間采出程度較低部位,呈零星分布的難開采儲量所占比例越來越大,致使各種增產措施效果變差,調整難度越來越大。在老井遞減逐年加大、產量接替嚴重不足的情況下,斷塊穩(wěn)產面臨著嚴峻的考驗,下步提出對部分油井未動用油層實施大修換井底回采,提高油井利用率的同時,改善目前斷塊油井低產能,高含水的生產狀況。
2.油藏潛力評價與認識
通過對目前四套層系累計產量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興1組地下虧空最小,主要是由于注水補充了地層能量,其次是興2,而處于頂部的于1組虧空最大,目前產量也不樂觀,平均單井日產油0.48噸,日產液只有13.9噸,而且于1總井達168口,平均單井控制半徑50米左右,井網密度大,斷塊已經不適宜在上返于1層。自2006年興1組水驅井網調整后,部分高含水井,為了達到使地下油水重新分布,減少油井水竄的影響,堵補地質措施井次逐年減少,其效果也越發(fā)不理想,自2008年2月份全面停注水,興1組減少了水竄的可能,而興2油層組虧空速度也減小。興隆臺油層不僅從原油物性看,油層溫度較高,而原油粘度和凝固點相對最低,原油流動性好;從儲層物性看,興1油層孔隙度和滲透率較高,并且在東南部有邊水能量補充,因此有利于在東部挖潛。所以對于地下虧空較小的下部層系仍有挖潛空間,對具有回采價值的油井進行可靠性論證,以提高興隆臺油層產能。
同時對錦90塊油層水淹加劇,層間出油不均等開發(fā)問題,深化油藏地質研究,在對油層剩余油分布、水淹狀況和儲量動用程度有一定認識的前提下,確定錦90塊中、東部興隆臺油層為剩余油富集區(qū)域。
實施大修換井底的選井條件:
1)大修換井底井開窗位置以上套管必須完好,應無變形、漏失、穿孔和破裂等現(xiàn)象;
2)盡可能選擇固井質量好,井斜小的井段,同時亦應避開套管節(jié)箍,以便其有以穩(wěn)固的窗口;
3)油井未投產或生產興隆臺油層時,生產狀況穩(wěn)定,產能較好,同時因井下發(fā)生套變或落物,且變徑較小,制約油井回采興隆臺油層等措施的實施;
4)避開因出水、出砂等地質因素導致停產的出砂井和竄漏井,以達到增產的目的;
3.實施及效果
錦45-16-更18位于錦90塊南部,錦45-15-18井區(qū)中部,該井區(qū)油井構造上位于錦90塊邊部,油井分散,采油井井距較大,存在空白區(qū)域。錦45-16-更18井1997年4月投產興2油層,生產興隆臺油層時,,生產狀況穩(wěn)定,產能較好,2002年5月堵補生產于1油層后,生產效果逐漸變差,一直低產低效。2004年5月堵水熱采時,發(fā)生套變,導致無法回采興隆臺油層,制約油井下步措施。2006年3月因低產能關井。
2018年9月對錦45-16-更18井實施大修換井底,射開興隆臺油層,9.1米/3層,9月2日熱采下泵開井,措施初期單井最高日產油達10.8t/d,措施后增油效果顯著。
該井實施大修換井底后,預計年產油1200t,預計創(chuàng)效72萬元。通過對比措施前后斷開的生產情況可以看出,錦45-15-18井區(qū)油井剩余油仍然具備一定的挖潛空間,為下步挖潛增產提供了方向。
4.結論及建議
(1)大修換井底后回采興隆臺油層,油井措施后獲良好的生產效果,不僅提高了單井產油,同時說明了錦90塊邊部油井剩余油仍然具備一定的挖潛空間,為下步挖潛增產提供了方向,對具備回采條件和價值的油井實施回采,以提高稠油老區(qū)塊開發(fā)水平。
(2)利用各項配套措施提高油井產能;蒸汽吞吐開發(fā)后期剩余油分布規(guī)律研究,提出了合理有效的剩余油挖潛技術,并取得良好效果,有效遏止了區(qū)塊產量快速遞減的形勢。
(3)對具備回采條件和價值的油井實施換井底,搞清剩余油分布規(guī)律,保證效果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措施成本,提高綜合經濟效益,實現(xiàn)斷塊穩(wěn)產上產。
參考文獻:
[1] 張琪.采油工程原理與設計[M].石油大學出版社,2000.
[2] 劉貴滿等.錦州油田開發(fā)實踐與認識.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12).
[3] 陶延令.采油技術問答匯編[M].石油工業(yè)出版社,1998.(11).
[4] 任芳祥.稠油開發(fā)技術與實踐[M].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10).
作者簡介:
高珊(1990-),女,工程師,2013年畢業(yè)于遼寧石油化工大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yè),學士學位,現(xiàn)工作于遼河油錦州采油廠,從事石油地質工藝開發(f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