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淑萍
為深化中小學課程與教學改革,切實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于2013年公布了“關于小學階段實施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工作的意見”。上海市毓秀學校落實“意見”要求,建設管理網(wǎng)絡,聚焦頂層設計,開展課程評價,開啟了課改引領下的教育創(chuàng)新。
查找短板,規(guī)劃改革路徑
毓秀人通過分析,總結出學校改革面臨的問題。通過完善制度,學校推出了推門課、月月評、教育教學常規(guī)調研、家校合作制度等,投石問路明確了改革方向。
通過調研,學校梳理了改革面臨的四大問題:
一是對改革的理念認識不夠。盡管學校組織了相關文件的學習,教師參加了各類專項培訓,但教師的行為與理念距離文件要求有落差,對于文件的理解認識浮于表面。
二是評價目標不明確。文件明確提出:老師要依據(jù)課程標準和學生年齡特征,合理設計評價目標,教學目標和評價目標要一致。而許多教師在備課時忽略了評價目標與教學目標的匹配。
三是評價內容要求不具體,教師缺乏設定多樣評價內容、確定具體要求標準的能力。而科學設計評價的內容,需要教師通過課堂觀察及時評價學生的表現(xiàn),明確、具體、多元地評價學生。
四是評價方法策略不科學。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常常憑經(jīng)驗,沒能科學地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習慣、態(tài)度、認知、能力等因素進行分項評價,評語籠統(tǒng),等級制評價與評語結合的效果不佳。
完善制度,學校各項改革舉措相繼出臺:
通過推門課,深入課堂,借助“觀課量表”探尋“評價融入教學”的問題。通過調研,學校發(fā)現(xiàn)教師雖能將評價融入教學的全過程,但是評價目標不清晰,評價要求和標準不明確,評價的內容方法單一。
根據(jù)設計好的問題,開展月月評。學校通過口頭訪談進行抽樣調查,通過全員網(wǎng)絡問卷進行評教,讓全體學生對任課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進行評價。學生的反饋是:老師課堂的評價語乏味單調,對作業(yè)測試等的評語過少。
學校通過家校合作,廣泛征求家長意見,傾聽家長聲音,了解學生家長對于評價的建議和想法。家長們的反饋是:希望老師的評價方法更多樣,形式更豐富,評語更有針對性。
梳理反思,評價改革起步
評價,一直都是毓秀學校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重要一環(huán)。結合上海市“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工作”的新要求,在梳理、分析、反思現(xiàn)狀的基礎上,學校完善制度、轉變觀念,開始了評價創(chuàng)新的改革之旅。
精心制訂實施方案。學校于2014年推出了低年段“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實施方案,在不斷修改完善的基礎上,又于2016年推出了中高年段的“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方案。
近兩年,毓秀學校聚焦“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緊扣評價開展專題調研,突出評價對教和學的促進作用,成效顯著。
基于評價的新要求,學校要求老師在備課中增加評價目標新要素,體現(xiàn)評價目標與教學目標的一致性,在備課中要明確評價方法,體現(xiàn)評價方法的多元性和科學性,在備課中體現(xiàn)評價融入教學全過程的要求。
基于評價的新要求,學校要求老師在上課過程中重點關注評價內容。根據(jù)學校制定的“推門課”制度,校行政領導和名優(yōu)教師在聽課監(jiān)管過程中,重點關注了教師對評價的實施情況,并提高了教師關注評價的考核分值。
在作業(yè)環(huán)節(jié),學校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在作業(yè)設計時需立足單元教學,根據(jù)單元教學目標整體設計單元作業(yè),立足單元總作業(yè)再細化到各個課時,體現(xiàn)課時作業(yè)與單元教學的連貫性、完整性和系統(tǒng)性。
體現(xiàn)減負增效的要求,學校要求教師把控作業(yè)的質和量,精心設計作業(yè)要求,要有自評、互評、家長評、老師評等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練習和測試卷的難易度要科學合理。學校領導深入教師辦公室和學生教室,實地查看學生作業(yè)本、練習冊和測試卷等。同時,學校對輔導、評價環(huán)節(jié)也提出了新的明確要求。
分步實施,改革整體推進
在調研反思的基礎上,學校全體教師積極參與評價,學校日常教學管理工作有了新的起色。
教學評價工作的開展,對教師的專業(yè)技能素養(yǎng)提出了新要求。教師是推動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力量,但每一位教師都不可能是全能人才,只有通過合作互助,在合作與互助中凝聚智慧、共享經(jīng)驗、取長補短,才能攜手合力攻克難關。
根據(jù)改革方案,學校在語、數(shù)、英等三門主要學科先行先試評價改革,并制訂了三門主學科基于課程標準的評價實施方案,有序推進實施。教研組是學校開展教育教學研究的主陣地,各組依據(jù)方案把基于課程標準的評價作為重中之重的首要任務,教導處各分管領導深入教研組、備課組,議難題、定主題、攻專題,團隊齊探索、找方法、尋突破。
學校搭建各類活動平臺,學校組織策劃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助力評價改革的推進,為老師們的合作互助和資源共享提供幫助。
學校每學期開展毓秀學校中小學段“課改課”活動,全校老師共同觀摩體現(xiàn)課改新理念的展示課,跨學科、跨學段聽研討課。兩年來,學校小學段的“課改課”充分展示了“教學與評價有效融合”的理念,精彩的展示課深受師生好評。
學校每學期都要開展推進評價改革工作的主題教學節(jié)活動,小學段重點聚焦“基于課標的教學和評價”?;顒又?,名優(yōu)示范課程引領,青年骨干教師展示,各學科通過觀課、評課、研討,教師們互學互助,取長補短,攜手共進。
每到學期末,學校都會策劃并舉辦小學段“樂游成長園,爭當毓秀星”學科素養(yǎng)綜合評價活動。小學段所有年級師生和家長志愿者代表參加游園活動評價,中高年級除考試學科語文數(shù)學外,所有學科參與游園活動評價,學生通過闖關摘星,爭當“毓秀之星”,在活動中收獲成長。
毓秀學校作為毓秀區(qū)域城鄉(xiāng)教育共同體的“片長”學校,每個學期都要召集片內各校副校長和教導主任,共同策劃設計各類活動。在共同體兄弟學校的攜手努力下,毓秀教師在各類活動中積極進行教學和評價改革,提升了學科教學的能力和素養(yǎng)。
多方攜手,改革成效顯現(xiàn)
家校攜手,是推進評價改革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毓秀學校地處大型居民聚集區(qū),近年來學校名聲鵲起,學區(qū)內學生家長對學校的要求日益提高,并非常支持學校開展各類活動。對此,學校積極搭建平臺,開展培訓講座、家長論壇、親子游園、作業(yè)評價等活動,引領和指導學生家長參與學校教育。
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環(huán),是提高教師對改革的認同。學校要求全體教師深入學習評價改革的相關文件,并組織了多場專題研修活動。學校要求各教研組、備課組依據(jù)課程標準,厘清教學與評價的目標,設計評價內容,制定評價標準,確定適合的評價方法。
歷經(jīng)三年的實踐探索,毓秀的管理團隊和教師團隊在“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改革探索中不斷前行,取得初步成果。如今,學校低年段各學科“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校本化實施已初見成效,中高年段的評價工作也開始了實踐探索。
每到學期末,按學校教導處要求,各位老師要撰寫教學和評價方面的心得體會與案例論文,并在教研組或備課組進行交流,最后由學校對評選出的優(yōu)秀案例進行獎勵,擇優(yōu)選登在學校的《毓秀行知》《毓秀教師》報上。
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為學校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贏得了機遇,指明了方向。面向未來,毓秀人在改革的路上勇于探索,不斷前行。當然,改革路上依然面臨著險阻與困難,毓秀教師們在努力克服險阻,積極創(chuàng)新改革。
毓秀學校的領導坦言:積極進行“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改革,繼續(xù)深入改革的實踐研究,及時進行總結提煉,不斷進行反思完善,把想法變成做法,把要求變成追求,把行為變成作為,搞好基于課程標準的評價改革。
(作者系上海市毓秀學校副校長)
責任編輯:姜乃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