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傳統(tǒng)民間借貸到互聯(lián)網(wǎng)貸款,“砍頭息”一直是行業(yè)一大“潛規(guī)則”。在央視“3·15”曝光“714高炮”小額網(wǎng)貸陷阱以及“砍頭息”亂象后,變相“砍頭息”模式層出不窮。
? 在聚投訴-21CN平臺的眾多相關投訴中,記者注意到一款名為“期待合伙人”的軟件。針對該軟件的投訴帖有43個,主要集中在“變相收取利息費、管理費等增值服務費”方面。借款人何女士介紹稱,2月23日在“期待合伙人”借款8000元,雖然到賬8000元,但下款幾分鐘過后平臺就扣取了1080元的增值服務費,可用額度為6920元,分12期還款,但是平臺是按照8000元本金來分期收取利息。
? 另有一位借款人婁女士表示,在“期待合伙人”進行借貸時必須選擇會員繳費800元,否則無法貸款,借款5000元,實際到賬只有4200元,但平臺仍按借款5000元的利息來算,同時還需繳納借貸金額3%的手續(xù)費。
? 除了增值服務費、會員費以外,將借款金額換算成游戲充值券、商城優(yōu)惠券的招數(shù)也屢見不鮮。在此類投訴中,水象分期APP的投訴帖高達7807個,有不少借款人表示,水象分期APP中的借款平臺速秒錢包以購買優(yōu)惠券的形式放高利貸。例如,3200元借款到賬2100元,其它的額度放款前直接扣除,變成無法使用的優(yōu)惠券。此外,還有以游戲充值為外衣的高額利息手段。
對于“砍頭息”屢禁不止的原因,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砍頭息”是高息現(xiàn)金貸平臺的慣用伎倆,這種現(xiàn)象屢禁不止,有供需兩方面的原因。供給方面,超利貸屬于暴利生意,即便是高壓監(jiān)管下,愿意鋌而走險的機構仍大有人在,加上平臺小而散、隱蔽運作,兩三個月?lián)Q一次馬甲,很難清除干凈。 (摘自《北京商報》3.27孟凡霞 宋亦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