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炳傳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fā)展,高考化學命題呈現(xiàn)出新的趨勢,注重考察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突出學科素養(yǎng)培育,并彰顯學科的社會價值。命題趨勢的變化也給高中化學教學帶來深刻影響,知識的聯(lián)動、實驗的深化、實踐的展望是有機關聯(lián)的統(tǒng)一體,教師需要全面推進從知識到實驗直至實踐的教學貫穿,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情感,使學生不斷提高綜合運用能力。因此,教師要善于打破教學中的思維定式,積極勾畫知識網絡,設計多元化的實驗活動,搭建互動平臺,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潛能,實現(xiàn)學科素養(yǎng)的升華。
一、高考化學命題的變化趨勢
近年來,在素質教育倡導下,高考化學命題的變化趨勢更加鮮明,從最初的源于教材,到新課程理念的滲透,再跨越到設計實驗的綜合應用,充分展現(xiàn)出新課程教學改革的目標。目前高考化學命題的變化趨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實驗的探索能力
全面考察學生的實驗探索能力,也是高考化學命題的發(fā)展趨勢。高考實驗命題中,要求學生不僅要準確把握實驗條件,還需要分析在不同控制條件下,會產生怎樣的實驗結果,理解化學變化出現(xiàn)的原因??梢?,實驗命題已經從實驗現(xiàn)象研究上升到實驗過程的系統(tǒng)性探索。例如在工業(yè)原料制備實驗中,用綠礬制備亞鐵鹽,從原料的加料方式,到溶液濃縮后,加入無水乙醇、靜置、過濾、洗滌等一系列環(huán)節(jié),需要學生深入探索鐵粉的作用,添加無水乙醇的目的。
2.增強學科素養(yǎng)的考核
培育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是新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學科素養(yǎng)涵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經驗、基本品質、基本態(tài)度等,運用到化學領域包含了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掌握和應用,并由此滲透到價值觀層面,建立化學情感。為此,近幾年高考化學命題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探究與實證等方面不斷創(chuàng)新。例如,在“化學平衡”考核中,題目形式由最初的文字信息轉變?yōu)槲淖中畔?、圖像信息的結合,能力要求上不僅僅是運用三段式計算平衡常數(shù),還要努力探索化學變化的產生原因。
3.體現(xiàn)學科的社會價值
化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尤其是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新能源、新材料受到廣泛關注,化學在環(huán)境保護、能源供給、生產加工等領域發(fā)揮了關鍵作用,包括材料化學、化學生物學、應用化學以及分子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等都是高?;瘜W院系的細分專業(yè)。所以高考化學命題著力于挖掘學科的社會價值,引導學生關注化學知識應用與社會生活的關聯(lián),通過定性與定量信息的收集,加強實驗探究,建立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理解學科在社會協(xié)調發(fā)展中的作用。
二、高考化學命題趨勢對高中化學教學的影響
高考化學命題趨勢給高中化學教學工作也帶來深刻的影響,按照素質教育的指引,教師需要全面推進從知識到實驗直至實踐的教學貫穿,使學生將化學知識充分應用到實驗探究中來,立足實踐角度了解實驗的意義,并建立化學學習的情感,感受學科的應用前景。如下圖:
高考化學命題趨勢影響下的教學發(fā)展方向
從高考命題趨勢來看,化學實驗題目中所涉及的知識點具有聯(lián)動性,已經不再局限于某個章節(jié)的知識點,例如溶解度、抗氧化劑、化學反應、工業(yè)原料等獨立的知識點,共同融合到某一實驗當中,同時也使實驗研究更為深化。相對于教材中對某個實驗現(xiàn)象的探究,高考化學實驗命題的綜合性非常突出,學生需要全面分析不同影響因素下可能產生的實驗結果。而且實驗命題和社會實踐的對接更加緊密,化學反應和工業(yè)生產中的原料制備、節(jié)能、環(huán)保有機結合,使學生能夠充分理解到化學實驗的重要性,再立足實踐角度消化吸收所學知識。因此,高考化學命題的發(fā)展對教學改革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知識的聯(lián)動、實驗的深化、實踐的展望都將有效服務于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培育。
三、高中化學教學的發(fā)展策略
縱觀近年來的高考化學命題趨勢,教師要善于打破教學中的思維定式,積極勾畫知識網絡,設計多元化的實驗活動,搭建互動平臺,使學生在實驗探究中發(fā)散思維,提高知識應用能力,積累學科素養(yǎng)。
1.勾畫知識網絡
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識點彼此相互獨立,每個章節(jié)各自為一個單元,但在知識的融合應用中,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勾畫出知識的網絡,形成知識遷移和聯(lián)動,使學生養(yǎng)成聯(lián)想和分析的習慣。為此,教師要主動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課程的設計中引入連貫性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此編織知識脈絡。例如,高中階段關于“氨”的教學,從氨的特性、氨氣的收集方法、氨和水的反應到化學肥料、氨雨的過渡,知識的脈絡逐漸清晰。此時教師要進一步打開學生的思路,例如進行“氨和鹽酸”反應的實驗探究,集氣瓶中分別滴入濃鹽酸、濃氨水,直接產生煙氣。在探討此實驗現(xiàn)象的原因后,教師可向學生提問,將濃鹽酸換成濃硫酸會如何,從而創(chuàng)造知識點的遷移和關聯(lián)。
2.設計實驗教學
從高考命題趨勢看到,實驗命題更多的是以某一實驗場景為基礎,實現(xiàn)對學生知識綜合運用、實驗現(xiàn)象探究的考察。教師應從問題特征、學生實驗技能、思維水平出發(fā),去引導學生感知問題的情境。為此,教師要加強教學實驗設計,從原先以教材為依托的實驗,向多知識點交匯的設計轉變,引領學生在實驗活動中印證所學知識,增強應用能力。例如,針對環(huán)境污染和生態(tài)問題,教師設計實驗時可以和有機化學內容銜接,分析石油的催化和裂解、煤化工等傳統(tǒng)石油產業(yè),當前生物能源的應用,有害氣體的回收等,這與高考命題趨向于有機合成的方向也是一致的。
3.搭建互動平臺
化學課程的教學本身就是一項探索性、研究性的活動,高考化學命題中對各種實驗場景的設計也給教學活動帶來啟發(fā)。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的支持,積極開展微課程設計,使用希沃白板,基于某一實驗主題,集中在短時間內演示實驗過程,分析實驗現(xiàn)象,探討現(xiàn)象背后的原因,并帶動相關計算問題講解。微課程不僅教學的直觀性強,而且能夠為學生提供互動交流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在攝影及藍色印刷中所使用的三草酸合鐵酸鉀晶體,在一定條件下加熱分解后可產生固體、氣體產物。微課程中對這一實驗過程的演示,不僅涵蓋了實驗現(xiàn)象本身,也將帶動學生思考鐵元素的存在形式,使學生建立舉一反三的能力。
總而言之,新課改推行以來,高考化學命題趨勢逐漸產生新的變化,給教學工作帶來強大的推動力。因此,高中化學教學應當依據高考命題指引,積極尋求創(chuàng)新發(fā)展。教師要善于把握知識點之間的關聯(lián),設計豐富多彩的實驗活動,幫助學生養(yǎng)成科學的思維方法和習慣,使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拓展思維建構,迸發(fā)學習情感,進而為以后的學習生涯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邱榮.高考化學綜合實驗題復習教學策略和評價——以“綠礬的制備、提純和應用”為例[J].化學教與學,2018(1).
[2]單旭峰,宋修明.真實情境的高考化學命題理論與實踐[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9(9).
[3]張宇燕,梁曉琴.淺析新高考形勢下中學化學教學策略[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