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子晴
? 晚風(fēng)輕輕掠過田野,蛙鳴聲聲叫醒夏夜。一聲,兩聲,蛙聲在月光下一浪接一浪,響徹天籟,綿遠(yuǎn),空靈,純凈。
? 蛙鳴愈聒噪,田野山谷愈加幽靜。靜聆蛙鳴,或許是孤獨吧。宋人趙師秀心中郁悶:“萍葉參差,唯有滿耳蛙鳴;閑敲棋子,但見燈花簌落。友人失約,干脆讓群蛙伴我,消遣今宵罷了!東方漸皜,一宿輾轉(zhuǎn)?!?/p>
? 嘆息聲里,忽聞一人狂歌長嘯:“傳呼鼓吹擁部曲,何如春雨一池蛙”“何如一身無四壁,滿船明月臥蘆花”。薄酒酩酊者,正是江西漢子黃庭堅。蛙鳴自然天籟,為何怏怏不快?獨坐扁舟,江風(fēng)拂面,而月光衣我以華裳。漾起雙槳,攪動滿天星斗。靜聆蛙鳴,更乃一種超脫,超拔于紅塵之外,獨與天地神交。世俗喧囂,不能動我毫毛?!耙簧骋皇澜?,一葉一菩提?!甭焱苈暲?,除去紛雜,更是一份靜謐,一方獨觀自我、終忘我于山水間的自在天地??捎^微入細(xì),可縱情遐想于天地之外,可融情自然,超脫紅塵。? ?
蛙聲籬落下,草色戶庭間。東坡居士微微一笑,就著一池蛙鳴,隨口吟道:“雨過浮萍合,蛙聲滿四鄰。海棠真一夢,梅子欲嘗新?!薄澳荷饺?,春風(fēng)百草香。市橋人寂寂,古寺竹蒼蒼?!背厍巴苈暸c晨鐘暮鼓遙相呼應(yīng),屋后炊煙與林中云靄水乳交融。春暮夏初,綠肥紅瘦,蘇東坡卻早想著大啖梅子,一飽饞蟲去也!他曾評價黃庭堅:“魯直之詩,如蝤蛑、江瑤柱,格韻高絕,盤飧盡廢。然不可多食,多食則發(fā)風(fēng)動氣。”認(rèn)為黃庭堅的詩文雅之極致,有時近于狂狷,如蝤蛑、江瑤柱等蝦蟹海味,雖然美味,但過于寒涼,多食會犯病。
? “天空不曾留下痕跡,但我已飛過?!比松谑?,雪泥鴻爪。但無論如何,世上沒有第二個你。唯有靜聆蛙鳴,方是歸宿,也最是一種平和清靜。無須遠(yuǎn)避紅塵,另辟天地,只要返璞歸真,內(nèi)心靜定,便是“心遠(yuǎn)地自偏”。不用狂傲避世,哪怕混跡漁樵之中,亦可逍遙九天之外。靜聆蛙鳴,不僅是尋找自我,更是沉淀自我,不僅是融于自然,更是“物我兩忘,身心俱空”。聆聽的不只是蛙聲,更是一種自我對話,一種自然之道、萬物之道。
不論是孤獨枯寂,抑或狂傲超脫,還是清靜平和,只要心定,蛙鳴就靜,世界就靜。靜聆蛙鳴,不論身在何處,都能聆聽到從原野、從遠(yuǎn)古、從古詩詞中穿透而來的陣陣蛙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