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有香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能跟大家一起參加2019學年度上學期期末監(jiān)測質(zhì)量分析會,我感到十分榮幸。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主題是:《扎實訓練成就有效課堂》。
一、分析試題,引領方向。
提到質(zhì)量分析,我不由得想起了上學期期末很多老師的感嘆:這份試卷檢測學生課外知識應用,分析理解的題型太多了,看來下學期要將更多的時間帶學生到圖書館才行。作為旁聽者,我有很多感觸。這句話一下子概括了兩個問題:那就是我們同行的老師在拿到一份考卷后,善于分析,善于思考;同時面對不同的試卷,會出現(xiàn)迷茫。迷茫就意味著要選擇,下一步該怎樣引領學生。我覺得今天的這個質(zhì)量分析會非常及時,能夠在思考分析總結后指明一條更加明確的努力方向,促進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不斷提高。切切實實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
縱觀整份試卷,形式有所改變了,更側重于檢測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但方向是一樣的-----都是在檢測學生的基礎知識,認知水平、分析理解以及靈活運用的能力。這跟我上學期剛接手這個班47個學生的時候,面對學生存在的不善思考,不善理解,閱讀實踐分析存在較大難度的問題,從而在課堂教學中的訓練---訓練學生特別開放式的,學會理解、靈活運用的能力是一致的。而在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的這些能力的時候,努力貫徹了“教是為了不教”、“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教學理念,解決不管試題如何千變?nèi)f化,學生都能自如地運用在課堂學習中煉就的的能力來應對不同的題目。
二、扎實訓練,成就有效。
曾經(jīng)在臨近期末時,有老師問我:你開始指導復習了嗎?你怎樣指導復習?我有感而說:“我每天都在指導復習,而且教學每一篇課文都是一份最好的試卷。”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考題中需要學生具備的基礎積累、分析理解、靈活運用的能力事實上都貫穿在我每一天每一篇課文的課堂教學中。努力踐行“教材無非就是一個例子?!痹诮膛c學的課堂中扎實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想練的技能,并達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課堂效果。在這個過程中每一篇課文都是閃爍著智慧光芒的美好考卷!而到了考場的考卷答題,對于學生來說就已經(jīng)是駕輕就熟,熟能生巧了。所以在不斷地探索與實踐后,在上個學期的期末考試中,我所任教班級的語文成績?nèi)缦拢浩骄?4.4? ,尖子率 4.25? %,優(yōu)秀率 25.53? %,合格率 85 %,學困生 0 %,綜合總分 527.44 。這些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以下是我在教學中的一些常用方法:
(一)基礎知識要細化、要扎實。
課文中的生字詞語句子及日積月累要熟練掌握。并學會靈活運用。
(二)培養(yǎng)理解能力多方法
比如學生理解詞語有難度時,我教會學生可用多種方法:①找近義詞法。②顧名思義法,即根據(jù)字面去理解字義。③聯(lián)系上下文法。教會學生哪種方法容易用哪種,一課當中有那么多可訓練的詞語,有那么多種理解和答案,學生的智慧一下子被啟發(fā)了,進而就能觸類旁通,進而理解句子意思、段落大意了。如在試卷中的文言文理解與運用? ? ? ? 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運用平時的方法去理解及運用了.
(三)提煉中心法。
每一篇文章都有中心。中心即文章的靈魂,是文眼。那就要求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學會提煉中心??上葟膯卧獙ёx提煉開始,只有學會了提煉中心,才能去靈活答題,如試卷中第(二)大題的2.3兩題只有緊扣了”愛”這個中心才能衍生出關心,愛護,照顧,噓寒問暖,依依不舍等詞語來組織語句來展開答題。
(四)就近原則法。
經(jīng)常有老師抱怨說學生閱讀理解答題不能完成,針對學生感覺最有難度的知識點,越是困難,教師越應該想辦法去點撥、去啟迪。如課文《李大釗》中有一段話“他的心被一種偉大的力量占據(jù)著。”這種偉大的力量是什么?答案就在后面。說明了課堂中教師要善于抓住契機,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學會帶著問題去找答案。這實際上是引導學生由抽象到具體的理解方法.因為有很多練習要運用到這種方法.
(五)線索串聯(lián)法。
大部分學生在概括能力方面表現(xiàn)得有些無從下手,我常用“線索串聯(lián)法”來訓練。如大多的記事文,可以按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來訓練。有了線索有了思緒就敢于下筆了,并逐步練就連貫概括。這個訓練要由課文訓練開始,逐步到相應練習.如課外書屋<綠山墻的安妮>
(六)設想情節(jié)法。
作為教師要善于抓住課文中設想訓練的契機來訓練。如課文《頂碗少年》中當少年第二次失敗后特別緊張時,老者上臺對他說了一句什么?在此環(huán)節(jié)應有特別多的設想答案來訓練了。對應試卷中(二)閱讀的第3題老人和海鷗之間還會發(fā)生怎樣的對話?這樣的題目學生就能根據(jù)自己的想法緊扣中心來靈活答題了。
(七)第一直覺法
在試卷中積累運用的6、7兩題,我們班的學生答題都比較好。基本上能夠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分析加以答題,我總結是得益于在課堂中我引用了心理學家的第一直覺法,告訴學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第一直覺的分析、理解能力,并且經(jīng)過論證絕大部分都是對的。所以面對問題,大膽地把你的直覺寫下來吧!原來的他們在面對題目時根本不敢下筆,害怕答錯,或是寫了又刪掉,我在講評練習時,直到現(xiàn)在還有少數(shù)學生有這樣不自信的表現(xiàn)。我就跟他們說,你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答案才是最有價值的,因為這是你思考的成果,教師的答案只能是作為參考的。經(jīng)過反復多次的訓練,才真正達到敢于相信自己的理解,敢于表達了。所以這兩道題學生失分比較少.
(八)滲透作文法
1.以小見大、以點帶面。
課堂教學中,我每一篇課文都滲透了作文指導。如本冊第一單元的習作主題是生活啟示。我在第一課學完后指導學生作文選材,作文題材就來自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并能把簡單平凡的事寫得不平凡,具有以小見大、以點帶面的特點。到第二課《匆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指導學生作文時要緊扣中心,突出主題。
2.創(chuàng)設情境,一波三折
教第4 課《頂碗少年》時,我又適時地指導作文時要像文中那樣創(chuàng)設情境,一波三折的寫作特點。你們看,這不就是一課一得的作文指導嗎?那到布置習作要求時,學生就胸有成竹、水到渠成的習作心得,而不再是單一乏味、任務式的完成作文了。
3.移花接木、改頭換尾法
作文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這是我們作為教師應該指引學生的一個方向。如上期的作文題圍繞廣西60周年大慶寫相關的慶祝活動,因為在首府南寧確實開展了許許多多的慶?;顒?,而我們這里相對少一些,甚至沒有,那這個時候平時指導的高于生活就派上用場了,就把平時村里、學校里舉行過的慶?;顒訉懴聛?,那為了對應主題中心,可以采用移花接木,改頭換尾法。(說課件,這)是因為得益于平時就告訴學生作文來源于生活,但還得經(jīng)過藝術創(chuàng)作,具有藝術特點,這就解決了學生覺得作文為什么有時候需要跟現(xiàn)實有所不同的疑問了。
4.限時訓練? 限時完成
只有在限制的時間內(nèi)(我一般是定40分鐘)完成作文,才能更好的訓練學生,快速審題、定題、選材、然后構思,熟能生巧,考場作文就能又快又好地完成。
一句話課堂教學與考卷題型既是相輔相成,又是相互促進的緊密關系。只有注重扎實的訓練,才能成就有效課堂,并培養(yǎng)練就學生應對解決各種題型的能力。用好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就可以使學生視野更加開闊,思維更加靈活。這次的質(zhì)量分析會實際上給我們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教師撥云見日式的指點迷津,學生點石成金式的快速提高。語文教與學看似無方,實則有方,看似無法,實則有法。我深深地感悟到了教與學的魅力所在,它所賦予我們的應該是啟迪與成長,美好與智慧!這也是我多年來從事語文教學的點滴收獲。我的分享到此結束,謝謝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