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筱麗
14歲,是少年與青年的過渡期。面對即將到來的青春,孩子們也許會迷惘,也許會恐慌。如何幫助他們度過這一特殊而關鍵的時期?日前,上海市民辦立達中學設計了一場“十四歲青春營”活動。
在這次的“十四歲青春營”活動里,學校老師設計了具體活動“家書傳情”?;顒訌?月開始,一直延續(xù)到6月,主要內(nèi)容有三大板塊:回音壁、許愿瓶和生日歌。
第一板塊“回音壁”,目的是解決愛的癥結,讓愛在某處得到一種回應,并且能夠發(fā)出聲音,而不只是裝在心里。初二(4)班的錢霖筠同學在信中這樣表達她的感受:
“自己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微小的細節(jié),都被父母捕捉到,在那文字中被完全放大了舒展了……這些我曾不以為意的小細節(jié),卻如同斑斕的鵝卵石,被父母尋出來,收藏起來。不覺間眼眶已有些濕潤了。合上信紙,長出一口氣舒緩一下心情,恍然間在感恩父母之余又多了一份責任感,明白了一個少年應承擔的所有……”
在第二大板塊“許愿瓶”中,初二(8)班的湯開旸同學這樣表達她的愿望:
“合上筆蓋,橙色的彩紙被小心翼翼地折成紙鶴,在上面工工整整地寫好了姓名,我將它放入班主任老師手中的玻璃罐里。一個、兩個……精巧的罐子內(nèi)逐漸被橙色的彩紙、熱忱的希冀所填滿。我看見大家的臉上都盈著滿懷憧憬的笑意,眼里盛著的光像極了夜空中細碎的星子,在禮堂彩色燈光的照耀下更顯熠熠生輝……待明年中考結束后,同學們便可再把這罐中的紙取出來,看看是否都實現(xiàn)了。往昔的年歲既是已去,無需多回首;而十四歲往后的未來,必然可期?!?/p>
許愿紙條像一個個“樹洞”,同學們可以在上面寫下的,不是不堪折磨的秘密,而是關于未來的愿望。無論是關于成績,還是關于友誼,投放在許愿瓶中,它們就成了秘密。
“這秘密像黑暗中的星星,指引著他們努力去實現(xiàn)。當許愿瓶打開的那一刻,他會收獲一種成功,或者一種悵惘。實現(xiàn),或者沒有實現(xiàn),都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為了實現(xiàn)愿望而努力的過程。”設計老師解釋道。
在第三大板塊“生日歌”中,老師們選擇充滿儀式感的生日尤其是集體生日的方式,來增加歡慶的成分,來激勵孩子們成長。
立達中學校長盛雅萍說,十四歲青春營活動,是為了促使孩子們感受愛意,懂得感恩,明確責任,啟航青春,“讓孩子們的心智從天真轉向成熟,從不諳世事的少年逐步叩響青春的大門,進而讓孩子成長為有理想、有擔當、有原則、有志向的青年?!?b298000636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