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梅
一、“剛”中爭趣
剛性作業(yè)相對比較機械、枯燥。在布置剛性作業(yè)時,就應揚長避短,設法讓枯燥與機械的作業(yè)變得生動有趣,使學生樂于接受并很好地完成它,最終達到幫助學生鞏固課內知識、技能的目的。為此,我在教學實踐中對剛性作業(yè)主要采取了“三化”:
(一)化抄抄寫寫為搜搜查查。
以低年段識字教學為例,傳統的教學為了鞏固學生對漢字的掌握,大多安排抄寫生字詞語、辨字組詞等類型的作業(yè)。這種機械呆板、事倍功半的訓練,容易使學生對作業(yè)失去興趣,甚至產生厭煩和抵觸情緒。因此我將近年來都把這比較類乏味的抄寫變?yōu)椤笆占?,引導孩子結合生活實際,搜集感興趣的廣告詞、店名、標語、包裝袋上的產品名、報紙上認識的字等,并開辟識字角,展示學生收集的生字,引導學生交流共享識字所得,結果學生在輕松、愉悅地活動中鞏固了熟字,同時也在不經意間認識了更多的生字。其次,為了避免孩子寫錯別字,我把較單調的辨字組詞變?yōu)閷ふ义e別字,并發(fā)給學生人手一本“錯別字對照本”。作業(yè)布置下去后,學生們紛紛行動,尋找了大量生活中寫錯別字的事例和笑話,在課堂、課后與同學交流,樂此不疲,并且主動將易寫錯、易混淆的錯字與別字記錄下來,有效地幫助孩子正確辨析、識記、使用漢字,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化死記硬背為游戲鞏固。
以人教版第六冊詩歌《太陽是大家的》為例,這首詩共分成四小節(jié),課文要求背誦。在學完全詩的基礎上,我指導學生課后以小組為單位,把四節(jié)小詩分成四個部分,采用游戲“擊鼓傳花”來強化記憶,從而降低背誦難度,提升學習趣味。學生在游戲前積極地熱身準備──熟讀背誦,游戲中興奮地專注傾聽──強化復習,愉快地鞏固了記憶,熟練地背誦了詩歌。
(三)化被動預習為主動求知。
在布置預習作業(yè)時,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我變換單一的預習模式,根據文本特點創(chuàng)造性地布置預習任務。以人教版第六冊兩首古詩《乞巧》和《嫦娥》的預習指導為例,我結合本組教材的導語來引導:在夏夜的星空下,在冬日的爐火旁,我們也許聽過爺爺奶奶講那些古老的故事。古詩《乞巧》和《嫦娥》包含著兩個美麗的神話傳說故事,大家可以通過預習試著讀讀古詩了解內容,也不妨找點相關的神話故事和傳說來讀一讀,感受古人豐富的想象力,下節(jié)課老師將分別在四個小組內各推選一名同學上臺為大家介紹你們喜歡的神話故事或傳說,評出這篇課文的‘預習能手’。這樣的預習作業(yè)能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調動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積極性。
二、“柔”中見趣
柔性作業(yè)主要體現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是集觀察、調查、參觀、游覽、實驗、閱讀、口語交際、討論、交流、點評于一體的活動,形式多樣。在布置柔性作業(yè)時,應根據教學內容需要,設計學生喜愛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走出學校、走向社會、走進生活,通過作業(yè)激發(fā)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一)以教材為載體,設計運用性作業(yè)。
人教版第四冊《北京亮起來了》這篇課文詞句優(yōu)美、脈絡清晰,根據文章特點我分四步設計了如下作業(yè):首先以課文為載體,引導學生摘抄課文中喜愛的好詞佳句(如“金碧輝煌、燈光閃爍、絢麗多彩”等);其次,讓他們再去查找、搜集課外關于描寫夜景的好詞與好句,并把喜愛的摘抄下來;然后跟爸爸媽媽帶上相機去領略家鄉(xiāng)美麗的夜景,把喜愛的夜景拍下來;接著讓學生帶上照片,用上積累的好詞與好句模仿課文表達方法在班上介紹一處最喜愛的夜景,教師及時對用詞準確性給予正確引導。
(二)結合教材所涉及的其它學科知識領域,給學生提供廣闊的活動、探究、體驗的機會。
如人教版第三冊《太空生活趣事多》,這是一篇深入淺出的科學說明文,學生很感興趣,趁著這股東風順水推舟、趁熱打鐵,緊扣課后兩個啟發(fā)性的學習提示:(1)“太空生活太有趣了!我還想多了解一些?!保?)咱們去圖書館,看看有沒有介紹宇航員生活的書。”引導學生交流:你還想了解些什么?打算用怎樣的方式去了解?從而激發(fā)了學生了解當今科技成果的興趣,調動了學生主動了探索科學奧秘的熱情。
(三)結合教材內容,設計向生活擴展和延升的語文練習。
以人教版第三冊《識字1》為例,本課全是關于秋天的四字詞語,這些詞語讀起來朗朗上口,學生很喜歡。課后我根據本文特點借雞生蛋、以點帶面,舉辦“我愛四季詞語拼盤”活動,來豐富學生詞匯積累。首先,根據學生對四季的喜好將他們分成春、夏、秋、冬四個小組;接著指導學生根據所在組別分頭搜集描寫四季的四字好詞;然后指派各組組長將搜集到的好詞做成卡片在詞語拼盤上展示,最后評出優(yōu)勝小組。這樣的活動讓詞語的積累變得生動、有趣又高效。
(四)圍繞專題,通過開展系列活動提升學生語文實踐能力。
如在三月份的“學雷鋒、樹新風”活動中,我設計如下實踐作業(yè):第一步,查找關于雷鋒的故事,開展“雷鋒故事會”;第二步,尋找身邊的活雷鋒,并引導學生通過日記、手抄報、照片、文字資料來記錄活雷鋒的事跡;又如在寒假布置的“過年”這項作業(yè)中,我引導學生用心感受節(jié)日氛圍,了解傳統知識,并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方式(如寫日記、拍照片、抄寫對聯、了解民俗、制作手抄報……)來表達自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感受。這樣做,就把作業(yè)重心由單純的書面習題訓練轉移到密切聯系學生生活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學生學習興趣也更濃了。
總之,教師布置作業(yè)應以提升學生的興趣為出發(fā)點,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目的,盡可能讓我們的語文作業(yè)內容更生動有趣些,形式更豐富多彩些,評價機制更靈活多樣些,讓我們的學生愛上作業(yè),愛上語文,滿懷興趣地把語文學好、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