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篇文章主要通過對電影《阿詩瑪》的簡述、影片分析的分析來深入影片,通過闡述彝族音樂元素的特征以看到一部以云南少數民族為記錄對象的民族影像。并通過分析《一朵鮮花鮮又鮮》和《馬鈴兒響來玉鳥唱》兩首歌曲的彝族音樂風格、旋律結構等方面以及結合電影劇情的發(fā)展,看到它們在電影《阿詩瑪》中是如何來推動劇情發(fā)展的。
【關鍵詞】彝族音樂;《一朵鮮花鮮又鮮》;《馬鈴兒響來玉鳥唱》;藝術風格
【基金項目】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指導性項目“彝族題材電影的彝族文化傳播研究”(課題號:2014ZDX246)
1. 影片《阿詩瑪》的簡介
1.1 影片《阿詩瑪》的簡介及影片分析
《阿詩瑪》是在云南彝族撒尼人中流傳的一部口頭傳說。之后由劉瓊出任導演,葛炎、劉瓊負責改編劇本,羅宗賢、葛炎負責音樂創(chuàng)作,李廣田任文學顧問改編成電影。電影描述了阿詩瑪與阿黑哥之間純潔堅貞的愛情,創(chuàng)作者以優(yōu)美抒情的格調,以及兩人敢于與惡勢力斗爭的精神為線索來創(chuàng)作,展現出了他們不屈不撓的品格。
影片以三大段歌舞場面來開場:第一段歌舞以合唱開篇,以男女生輪唱的方式歌頌出阿詩瑪的與眾不同、美麗善良,美名揚天下的形象,突出了主角光環(huán),直觀的讓主角深入人心;第二段歌舞是阿黑哥與阿詩瑪分別通過歌聲與笛聲來作為“信鴿”,傳達出兩人心心相印的感受,這種對歌的形式也表達出影片以少數民族為題材的民族性,影片也通過對二者鏡頭的切換表達出影片中兩人雖未相見卻有意的愛慕之情;第三段歌舞是以阿黑哥來尋阿詩瑪為線索,以撒尼人歡快的舞步和音樂為基調,阿黑哥在拔得頭籌后,隨人群來到撒尼姑娘們中間,與姑娘們歌舞對唱,展示了撒尼人民更為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最終以兩人間獨有的方式找到彼此,二人唱出《一朵鮮花鮮又鮮》,以歌曲二重唱的方式互相吐露出心聲,以這種輕松、歡快的基調自然的推進了阿黑哥與阿詩瑪之間的愛情情節(jié)。在之后的影片段落中,劇情遭遇轉折,阿支的出現與熱不巴拉家的逼婚,讓影片中出現少數民族特有的對歌形式,一問一答,使劇情顯得不是那么的生硬和嚴肅,十分有趣,這種使用少數民族中獨有的歌舞的方式來進行拍攝。
2. 電影《阿詩瑪》中彝族音樂的特征
2.1 電影《阿詩瑪》中音樂的彝族特征
少數民族電影音樂的民族性特征主要體現在各民族文化的特點和差異以及民族樂器的運用上。少數民族地方性音樂風格特征的呈現是少數民族電影音樂在影視作品中的重要標志。此外,少數民族器樂的使用也是民族題材電影音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樂器作為少數民族的文化符號之一,不僅能夠推進電影故事情節(jié)與情感抒發(fā)的層層遞進,此外,它還可以為劇中人物的內心情感表達營造出一種濃厚的氛圍。
電影《阿詩瑪》中的音樂運用了彝族的音樂元素,這一時期的云南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凸顯了音樂語言的重要性,利用音樂語言對故事進行敘事,對故事主人翁進行角色塑造,充分體現了彝族能歌善舞的特性。其主題旋律來自云南建水縣彝族的民歌《西廂壩子一窩雀》,作曲者把民歌原有的曲調做了一定的改編,在保留了彝族原汁原味的民歌的同時,加入了符合電影內容、情感及主題基調的音符作為補充,使得音樂線條更加的完整,旋律的流暢性與歌唱性都大幅度增加,讓觀眾既享受到悅耳的曲調又能具有視覺上的享受。
2.2 彝族音樂的藝術特征
彝族是我國能歌善舞的民族之一。彝族民間有各種類的傳統曲調,如爬山調、進門調、吃酒調、迎客調、娶親調、哭喪調等。無論男女老少,每個人都會唱幾首。大多數曲調都是臨時即興填詞,但有的曲調有固定的詞。彝族民歌大體可分為敘事歌、勞動歌、風俗歌、催眠歌、兒童歌、情歌、山歌、哄娃娃歌8類。彝族音樂,是彝族人民在辛勤的勞動中逐漸創(chuàng)造出來的,如砍柴、挑水、栽秧的過程中,來即興的進行創(chuàng)造,經過多年的不斷發(fā)展而沉淀下來的一種音樂文化形式。在電影《阿詩瑪》中的彝族歌曲大多都為敘事歌及愛情歌,音樂中的樂句多do、re、fa為主,押韻手法普遍采用借字諧音,采用五聲調式來進行。音樂的內容豐富、結構樸素、旋律優(yōu)美、感情粗獷。電影中的音樂將當地的風俗和音樂形式融為一體,從而將人們真實的內心情感以及外界環(huán)境進行溝通,從而塑造出渾然一體的舞臺效果。電影中的山歌男女對唱也是整部影片中的一大特色和亮點。男聲的聲調渾厚高亢,女聲的聲調細膩柔和。強烈的對比凸顯出男女主角各自的特
3. 電影《阿詩瑪》中主題音樂的風格
3.1 歌曲《一朵鮮花鮮又鮮》的分析及彝族藝術特征
歌曲《一朵鮮花鮮又鮮》出現在阿詩瑪和阿黑哥在篝火舞會上相認之后,相互吐露心聲的場景中。整個歌曲分為二段,以一問一答的方式來進行歌唱,男聲用一個“哎”引出主旋律,也把人帶入那個靜謐的情景中去,把阿詩瑪比作鮮花的一段,用八分音符緊促的排列,表現出阿黑哥對阿詩瑪的愛慕之情,急切的想知道阿詩瑪的心意,之后鏡頭從阿黑哥拉到阿詩瑪身上,又快到慢,女生應答的部分旋律拉寬,“只要有心把花采,哪怕崖高花不開”,速度也由此拉慢,堅定了心中對阿黑哥的信念,第二段的反復更加推進了劇情的發(fā)展,歌詞鋪展的更加鮮明,把“開”和“愛”運用了附點和休止,和下面的旋律有一個“交遞”的感覺,之后的旋律也更加舒展,分解式的伴奏旋律讓旋律走的更加舒緩并堅定,表達出阿詩瑪對阿黑哥信心十足的狀態(tài),“笛響百花來”更明顯的表達了阿詩瑪對阿黑哥的情誼。中間一句男聲獨白過渡句“阿詩瑪,你是我心上的花”,唱的遼闊堅定,把自己堅定的心聲述說給了阿詩瑪。直白樸素的表達方式也突出出彝族人民族的特點。第二段節(jié)奏變快,節(jié)拍也由四二拍變至四三拍,阿黑哥和阿詩瑪進入白日化狀態(tài),整個曲子變的歡快起來,兩人以輪唱的方式進行歌唱,鏡頭由遠到近,并用橫拍的方式把阿詩瑪比作山茶花,伴奏形式使用切分比較歡快,表達出阿詩瑪和阿黑哥幸福快樂的狀態(tài)。歌曲的結束也帶著鏡頭一起結束,進入下一個情景。
歌曲《一朵鮮花鮮又鮮》中從它的歌詞、曲調等方面都展現出彝族音樂獨有的特點。《一朵鮮花鮮又鮮》屬于彝族民歌中的愛情歌,從歌曲的歌詞看,突出了彝族民歌中講求押韻的特點,如歌曲第一段中的歌詞“一朵鮮花鮮又鮮,鮮花長在巖石邊,有心想把鮮花戴,又怕巖高花不開”,每一句的最后一個字都以韻母“ai”來結束,突出了押韻的特點,在歌詞中還運用了“ian”、“ao”等韻母來進行了押韻,既突出了本民族的特點,又讓人記憶深刻。在曲調方面,秉承了彝族民歌一貫的風格特點:旋律優(yōu)美。整個歌曲的旋律朗朗上口,讓人聽到就很容易記住,旋律屬于中國民族調式,整個曲子表現的柔美又不缺剛強堅定之氣,在歌曲的內容表現上突出了彝族撒尼人感情粗獷的藝術特點,從“阿詩瑪你是我心上的花”、“你是最美的那一朵”等可以看出彝族人表達的直白明了,從不拐彎抹角。從《一朵鮮花鮮又鮮》整個歌曲的結構上看,它以一個二段式的結構呈現給大家,內容和歌曲曲調變化上豐富多彩,但在歌曲結構上又是那么的簡單樸素,一貫的保持了彝族民歌的特點。
3.2 歌曲《馬鈴兒響來玉鳥唱》的分析及彝族藝術特征
歌曲《馬鈴兒響來玉鳥唱》出現在影片的盡頭部分,描述了阿黑哥聽聞阿詩瑪被困,從家鄉(xiāng)匆忙趕到熱不巴拉家,把阿詩瑪從惡勢力的手中解救出來,兩人雙雙回家鄉(xiāng)的場景。這首電影插曲突出了彝族民族音樂的風格,整個曲子分為三部分,以清宮調式為主,整個曲子都洋溢著愉快、幸福地氣氛,笛聲遠遠的飄來,婉轉悠揚,勾勒出一幅優(yōu)美的畫卷,之后出現四個音符的承接,進入歡快的氛圍,兩人齊唱,唱的歡快且不失從容,表現出阿黑哥和阿詩瑪回家路上快樂幸福的感覺,中間的小間奏笛子的出現,增加了整個曲子彝族風格的呈現,段落雖然短小,但也增加了曲子整體的靈動性與風格特征,使整體顯得更加活潑歡快。反復部分,阿詩瑪和阿黑哥構想了未來的生活場景,“我(你)織布來,你(我)放羊”。一個小間奏后歌曲接到第二段,“帽子”、“菌子”、“大樹”等比喻,表現出“哥哥”、“妹妹”相互依靠的感覺。之后進入男女聲二重唱,這也是一個再現的部分,兩人分聲部唱顯得整個音樂更飽滿,讓人沉浸在歡樂的氛圍中,最后兩人走向遠方,只留下余音繚繞,自然清新的畫面留在我們的眼前,讓人沉浸在這美妙的畫面中,流連忘返。
《馬鈴兒響來玉鳥唱》旋律歡快悠揚,阿詩瑪和阿黑哥沉浸在回家的喜悅中,渾然不知兩人即將會分離,這樣的矛盾和音樂推動了影片情節(jié)的發(fā)展,帶給觀眾強烈的戲劇沖突。這首歌曲從內容豐富,結構樸素,講求押韻,旋律優(yōu)美四個方面來突出彝族音樂的音樂特征。整個曲子的內容描述了阿詩瑪和阿黑哥一起回家鄉(xiāng)的場景,并以場景為主體做出想象,想象兩人今后美好的生活,這樣的描述也突出了彝族民歌內容豐富的特點。歌曲結構是一個三段式,旋律優(yōu)美,曲子第三段以一個二重唱再現的方式來展現,增加了整個歌曲的豐富性,也讓歌曲在一個樸素的結構下呈現一個豐富的表現形式。歌曲在歌詞上也做了押韻的處理,如每一句的結尾的字“唱”、“鄉(xiāng)”、“傷”、“上”、“旁”等字都是以“ang”韻母以此來押韻,讓整個曲子顯得規(guī)整。
在《阿詩瑪》中的兩首歌曲《一朵鮮花鮮又鮮》和《馬鈴兒響來玉鳥唱》都屬于典型的彝族歌曲,具有鮮明的彝族民歌的特點。這種具有民族音樂特性的音樂對影片情節(jié)的推動作用是不可估量的,電影中民族音樂的出現使影片整個情節(jié)及視覺、聽覺的效果變得更加飽滿,使線條走的更加的流暢自然,也使彝族的音樂得到推動和發(fā)展。好的電影音樂是一部優(yōu)秀的影片成功的關鍵所在,它能概括影片的主導思想,并能通過音樂來塑造人物的性格特征,是抒發(fā)情感、渲染氛圍的重要藝術手段,二者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參考文獻:
[1] 王智.南少數民族,影視資源的產業(yè)化開發(fā)論文集【C】.云南民族大學出版社.
[2] 饒曙光。中國少數民族電影史【M】.中國電影出版社.
作者簡介:陳穎熙,女,云南昆明人,碩士研究生,影視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