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志平
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課程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主旨,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和方法,發(fā)展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和方法,發(fā)展科學探究能力,獲得進一步學習和發(fā)展所需要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引導學生認識化學在促進社會發(fā)展和提高人類生活質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過化學學習培養(yǎng)學生合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能更好地適應現代生活。
因為我任課班級中學生存在的個性差異較大情況比較普遍,如果在教學中采用的教學方法不當,有可能造成一部分學生吃不飽,一部分學生跟不上,所以,怎樣才能在教學中讓優(yōu)秀生脫穎而出,讓中等生變優(yōu)秀,讓學困生跟的上,成為擺在教師面前的一項十分嚴峻的任務。經過在教學中不斷的實踐和改進,我總結了以下的做法,與各位同仁分享。
一、讓學優(yōu)生變“學會”為“會學”
班級里的優(yōu)等生占一定比例,正常的教學往往使他們吃不飽,因此,教師不但要讓他們掌握系統(tǒng)的理論知識,還要讓學生學會探索知識的途徑和方法,在學中悟法,會中用法,養(yǎng)成善于思考,善于觀察,善于動手,善于記憶的學習習慣。我總有目的、有計劃地將所要研究和掌握的問題逐一揭示出來,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帶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行動起來,動腦分析、動眼觀察、動口議論、動耳聽講,從而提高他們的各項能力。
通過多種學習評價方式,找到每位學優(yōu)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針對每一位學生選擇不同的專項訓練和強化訓練,使他們的能力在原有基礎上有了進一步的提升,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
二、讓中等生由“普通”變“優(yōu)秀”
班級中等生占大多數,他們處于相對獨立的學習階段,雖然能看懂教材,但理解往往不夠深刻、全面,抓不住要領,因此我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基本途徑:提出問題——實驗探究——相互討論——結論應用,另外,在教學過程中對具體知識不斷滲透具體的學習方法。課堂上我多采用設問并組織討論的方法,引起全體同學的興趣,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并讓學生用化學知識解釋和解決一些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感到學以致用的愉悅,激勵學生從自己曾認為是平凡的事物中發(fā)現問題,不斷探新,拓寬知識面,在教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動手能力、分析綜合能力、表達力、想象力、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
通過針對中等生的學習評價方式,加強他們的雙基訓練和變式訓練,拓寬他們的知識面,進一步提升他們的自信心,最終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
三、讓學困生由“厭學”變?yōu)椤皭蹖W”
學困生成績較差,并不是因為他們智力不足,而是或多或少受一些不良因素的影響,厭倦學習,認為讀書無用,于是對學習不感興趣,針對這種情況,我翻閱了許多書籍,總結出以下方法:
2、創(chuàng)造條件多讓學困生參與教學活動。學困生比其他學生敏感、脆弱,因此,教師要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和幫助。課堂上我經常把簡單的問題留給他們回答,簡單的演示實驗讓他們動手去完成,多為他們提供表現自己和參與教學的機會,這樣,他們能由好奇心而引發(fā)興趣,激發(fā)其求知欲,讓他們逐步增強自信心,提高化學成績,擺脫低分的魔咒。
3、通過針對學困生的學習評價方式,為學困生制定能達到的目標,重視他們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的發(fā)展。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堅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品質,并與“自主互助學習型”等教學改革相結合,倡導新課程理念,改革課堂結構,以目標引領教學,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自主互助的學習中愉快地掌握知識,增長能力,使學生既能獨立思考,又能合作探究,進而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合作。
我通過不斷的實踐,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所教班級每個學生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了發(fā)展并在中考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都考入了理想的高中。
以上只是我的初步嘗試,理論上還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有待于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不斷探索和研究,使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業(yè)務水平不斷改進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