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武
今天,我們講消費也是投資這個話題。你肯定會問,這句話該怎么理解呢?
就我自己的經(jīng)歷而言,記得1990年從耶魯博士畢業(yè)之前,要提前七八個月開始找大學教職工作,在美國叫做“上職場,上Job Market”。所以,1989年11月開始準備各種面試、準備到不同大學做學術(shù)報告,等等。那時候,一位年輕青的耶魯教授跟我說:上職場找工作,不光要把你的研究講清楚,讓他們知道你的學術(shù)研究能力和發(fā)展?jié)摿?,而且同樣重要的是要把握好你的形象,要給人一個很振奮、有激情、好敏銳的印象,因為他們看重的不只是你的論文,也會評判你這個人!
這位教授給我推薦一本書,叫《為成功而著裝》(“Dress for Success”)。這本書是一部專門為職場男士寫的經(jīng)典,已經(jīng)很老了,但還是相當有用。作者告訴你如何挑選西服、襯衣、領(lǐng)帶、鞋襪、皮帶、公文包、鋼筆等等。尤其強調(diào)不要讓妻子、女朋友幫你買職場服裝,因為妻子看重的,跟適合職場的往往不同,女士喜歡的男士形象不一定是職場看重的男人范兒。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這本書推薦的西服、領(lǐng)帶等都很經(jīng)典、很貴,不是沃爾瑪能買到的便宜貨。
對于我這個一直在讀書的窮學生來說,哪里有幾千美元去購置這些經(jīng)典著裝呢?那位教授說:不能把這個看成消費,而應(yīng)該當成投資,是對你未來職業(yè)的投資!—— 我當時半信半疑,但還是去銀行借了錢,給自己購置了一批很貴的職業(yè)服飾,都是英國老式的經(jīng)典。后來穿著這些,讓我在面試、去大學講學的過程中的確感覺更加精神、自信!雖然很難確定這些服裝對我找工作是否起到?jīng)Q定性作用,但至少沒有給我丟分!
那么,過去的經(jīng)歷今天告訴我們什么呢?
借貸消費文化的形成
許多世紀以來,對借錢消費的道德指責一直沒有停頓過。按照這些道德標準,我當年的行為該受到責備。美國的借貸消費文化是19世紀中期開始的,到上個世紀20年代進入高潮。當時的美國社會,各類報紙,特別是婦女雜志,到處是分期付款借貸銷售的廣告;大到房子、汽車,小到糖果,任何商品都可以先拿過來消費,然后分周或分月付款,也就是可以通過周供、月供慢慢還款。
其中,一個很有名的廣告是這樣說的:“吉米今年三十歲,年收入3000美元,但他身價至少有十一萬兩千兩百九十美元。如果他今天把那11萬多美元的身價中的一部分拿過來花,那他可以買什么呢?他可以買大房子、好車、好西服,吃好餐館……”。在美國,當時白領(lǐng)階層的年收入一般不到3000美元,所以,吉米算收入不錯,而之所以他值11萬多美元,是因為如果他未來至少還工作20年,每年有3000美元收入,那么,把未來20年的收入按10%的貼現(xiàn)率做折算,加在一起的話,他就有11萬多美元的總身價了,這是他的人力資本價值!也就是說,這11萬多美元指的是他未來的總收入。整個廣告就是告訴你,“如果你借未來的錢先花,那你今天可以買到哪些東西呢?”所以,這類廣告吸引了眾多老百姓,特別是中低收入群體去借貸消費!
這樣折算下來,提前消費確實很誘人。那么由此帶來的結(jié)果是什么呢?
在1910年時,全美國的分期付款信貸余額為5億美元,到1929年就上升到70億美元,短短19年里翻了13倍!到1930年初,75%左右的汽車、家具、洗衣機、電冰箱等大件銷售都是靠消費信貸完成的;就一般非耐用品而言,超過40%的銷售是通過分期付款完成的。到那時,算是走完了美國消費文化的發(fā)展歷程。
當然,不太奇怪的是,千千萬萬借貸消費的家庭和個人之中,有一些因為抵擋不住廣告的引誘、抵抗不了物質(zhì)的誘惑而負債太多,最后傾家蕩產(chǎn)。當時,媒體上充滿了因負債過重而不能翻身的故事,攻擊借貸消費行為和這些“黑心”公司。指責既來自道德方,也來自社會工作者尤其是教會。但,有的人就提出質(zhì)疑:這些人是因為不能自控而負債過頭,還是因為放貸者不負責任地引誘所致呢?該受到譴責的是借錢失控的人,還是那些放貸人?
消費也是投資
在對借貸消費的一片指責聲中,當時的哥倫比亞大學瑟里克曼教授從幾個公司搜集到了許多數(shù)據(jù),包括借貸消費人的身份、年齡、借貸金額、利率、期限、還款記錄等等。通過這些研究發(fā)現(xiàn):最低收入人群中,大概有十分之一用分期付款消費,而收入越高,分期付款借貸消費的傾向性就越強;城市人比農(nóng)村人更可能借貸消費。所以,不只是窮人借錢花,中產(chǎn)階層更加借錢花。另外,借貸消費人群中,壞賬率通常在1%至2%之間,沒有像報紙宣傳的那么糟糕!
瑟里克曼教授更重要的貢獻,在于他為借貸消費正名。他說,把“消費”和“生產(chǎn)”、把“消費”和“投資”區(qū)分并對立起來,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消費也是投資,所以消費也是生產(chǎn)、在產(chǎn)生價值。原因在于,在經(jīng)濟學里,我們把“人”的創(chuàng)業(yè)賺錢能力、做事業(yè)的能力通稱為“人力資本”。而在信息時代、金融時代里,最重要、最有價值的是人力資本,而不是物質(zhì)資本。
那么,到底什么算是在給人力資本做投資呢?
很顯然,如果不吃飯、人餓死了,那么,人力資本就死了,因此吃飯是投資;如果沒有吃好或者營養(yǎng)不良,那么,你的天賦再好也無法發(fā)揮出來,一個歪歪倒倒的人的大腦再聰明,也不會有用的;如果穿不暖、凍著生病了,人力資本也廢掉了,所以,買衣服、看醫(yī)生也是投資!
你可能說,吃飽、穿夠就好了,那為什么要借錢買更好的?那不是多余的,不是浪費嗎?其實,前面談到1990年我博士畢業(yè)之前借錢買衣服、找工作的經(jīng)歷,就表明,更好的職場著裝能幫助我在面試、講學過程中加分,幫我找到更好的工作!做銷售的朋友都知道,如果你開奔馳去見客戶談生意,你談成的概率就會更高。而即使你不是直接做銷售,你在職場上,實際上你每天都在銷售自己的能力,這也需要你更好地表現(xiàn)自己,而要做好這一點,就需要你在自己身上多做投資。借錢消費也是投資!
年輕時候,最重要的事情是為自己未來打基礎(chǔ)、為自己未來做投資。最大化自己的未來是年輕人最重要的創(chuàng)業(yè)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