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崢
摘要:目的 分析青年女性乳腺癌臨床病理學特點及預后相關因素。方法 對 76 例青年女性乳腺癌(年齡≤35 歲)的臨床病理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并以 85 例同期老年女性乳腺癌(年齡≥65 歲)為對照。結果 青年組腫瘤直徑在 2 cm~5 cm 之間者占 61.8%,浸潤性非特殊癌占 78.9%,浸潤程度 T3~T4者 85.5%,臨床分期Ⅱ~Ⅲ期占 73.7%,均高于老年組,其中 T 分期及 p TNM 分期和老年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在老年乳腺癌中表達呈中度相關,在青年組中呈弱相關。結論 女性尤其是青年女性注意提高對自身健康的關注,并在日常生活中學習自我防護知識,并定期進行檢查,時刻關注,以便及時發(fā)現,并進行科學合理規(guī)范的綜合治療。
關鍵詞:青年女性;乳腺癌;臨床病理學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161 例病例均為 2001 年 1 月~2010 年 3 月我院收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其中 76 例青年乳腺癌患者年齡21 歲 ~35 歲,中位年齡 30 歲;85 例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年齡65歲 ~82 歲,中位年齡 72 歲。納入標準:①經術后病理證實為原發(fā)性乳腺癌。②病理組織取自放、化療前。③臨床病理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男性乳腺癌。②36 歲 ~64 歲之間的患者。
1.2、研究方法
(1)免疫組織化學檢驗:在進行治療前,每位患者進行空芯針穿刺活組織檢查,從而取得腫瘤組織標本,將組織標本使用甲醛進行固定,并采用石蠟進行包埋,將組織標本制成5μm的切片標本,隨后采用蘇木精-伊紅(HE)染色和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此次試驗中所使用的抗體包括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和Ki67。
(2)免疫組織化學檢驗結果
根據美國病理醫(yī)師學會和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制定的指南,對所有患者的免疫組織化學資料進行復查,如果標本檢測結果顯示ER或者PR超過1%陽性,則代表激素受體(HR)呈現陽性,如果存在熒光原位雜交基因擴增現象或者HER2(+++)現象,則代表存在HER2過表達現象。Ki67細胞核若有著色,則代表其呈現陽性。
(3)乳腺癌分子分型
根據《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guī)范和“StGallen早期乳腺癌國際專家共識”推薦對患者乳腺癌進行分子分型。1.2.4隨訪工作:隨訪工作每6個月進行1次,通過電話隨訪和門診復查的方式對所有參與研究的患者進行復查,時間期限為2017年3月。將首次治療到疾病復發(fā)或進展的這段時間定義為無進展生存期,將患者確診至患者死亡的這段時間定義為總生存期。
1.3、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2組患者的數據進行分析與處理,計數資料以率(%)形式表示,采用χ2對其進行檢驗,采用Cox模型多因素分析對影響預后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老年組 ER 陽性率明顯高于青年組,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P<0.05),但是 PR 陽性率 2 組均較低,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老年組 ER、PR 均陽性者 29 例(34.1%,29/85),高于青年組(22.4%,17/76),但是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χ2=2.169,P=0.141)。ER、PR 兩種受體與乳腺癌的相關性分析見表 2。
3、討論
對于女性來說,乳腺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疾病,常發(fā)病于中老年女性,尤其是40~65歲的女性,其對人體健康造成巨大的損害,威脅著女性的生命。而據近年來的醫(yī)學臨床資料和報道來看,乳腺癌在青年女性群體中的發(fā)病率逐漸增多,發(fā)病呈年輕化的趨勢。青年女性乳腺癌的惡性程度更高,具有預后差的特點,對青年女性的妊娠、哺乳都會產生極大的影響。
乳腺癌在青年女性中的發(fā)病率逐漸增多,其病情發(fā)展也更快,惡性程度也更高。對乳腺癌的預防和治療也成為當今社會高度關注的問題。隨著病程的發(fā)展,病理分期越晚的概率越大,淋巴結的轉移率也越高,患者治愈的難度也增加,生存率也就越低。為關愛女性健康,需要加強宣傳乳腺疾病知識,提高醫(yī)師和青年女性的警惕性,使人們認識到乳腺癌在青年女性中的發(fā)病率也越來越多,而且越早診斷越有助于乳腺癌的治療。
據分析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1)年齡越小,乳腺癌越難以在發(fā)病早期發(fā)現。這是由于年輕女性在此時期的特點有關。在此時期,患者多處于生育期,具有旺盛的卵巢功能,高的雌孕激素水平,尤其發(fā)生妊娠、哺乳時,由于乳房變得豐滿、腺體致密,臨床檢查時難以發(fā)現早期病變,容易發(fā)生漏診而導致病情延誤。當發(fā)現腫瘤時,已經處于偏大狀態(tài);(2)年輕女性較少接受臨床檢查,尤其是針對乳腺狀態(tài)的專業(yè)性檢查,因而容易發(fā)生漏診情況。
綜上所述,青年女性乳腺癌具有獨特的病理學特點,針對患者的病理學特點和主觀訴求,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既要保證患者的內分泌調節(jié),也要對患者進行生育保護,從而有效地改善患者預后。
參考文獻:
[1]徐宏智. 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臨床病理特點分析研究[D].廣西中醫(yī)藥大學,2018.
[2]羅紅波,何紹亞,王錫平.青年女性乳腺癌76例臨床病理特點回顧性分析[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6,20(01):12-14.
[3]黃榕權,李玉蘭,莊靜華,李仕芬,胡亞博,胡媛媛,謝燕清.不同年齡段女性乳腺癌臨床病理特點回顧性分析[J].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4,30(15):2268-2269+2272.
[4]史建軍. 青年女性乳腺癌臨床病理特征及預后分析[D].吉林大學,2014.
[5]湯紅平,謝閨娥,黃犁,姜輝,高慧軍,張雁瑞.106例青年女性乳腺癌臨床病理特點的回顧性分析[J].中華乳腺病雜志(電子版),2013,7(03):184-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