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鈞
作為一名從業(yè)二十多年的“老”記者,2018年第一次以新媒體記者的身份參加全國兩會報道,既興奮又新鮮,滿懷忐忑卻又熱忱渴望,體會多多、收獲滿滿。
兩會,既是人大代表和政協(xié)委員們履職盡責的盛會,也是跑會記者們用文字、影像等傳遞兩會現(xiàn)場的舞臺。做好這個時代的記錄者和觀察者,是新聞工作者的追求與理想。
對我來說,這將是一次值得銘記的歷練。
這次全國兩會,肩負著較為沉重的任務,故而會議時間相對較長,既要負責全媒體的日常報道任務,同時還要承擔《河北經(jīng)濟日報》策劃的“兩會深一度/2018兩會·特稿”和“兩會會客廳”欄目的采寫任務。3月1日到達北京后,就開始投入到緊張的工作狀態(tài)中,有時一天只能睡五六個小時。
3月8日是河北代表團媒體開放日活動,這個活動對于河北代表團來說非常重要,對于媒體來說更是一場新聞大戰(zhàn)。為了做好這次報道,集團領導及早謀劃,制定了嚴密的報道策劃,當天我主要負責會議開始、結束快訊以及側記。
為了能以最快的速度把稿子發(fā)出去,在會議前一天我便進行各項準備工作,思考該以怎樣的方式將此次會議報道盡可能以一種較為新穎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但會議常規(guī)報道大多有其固定的形式以及內容,想要在這么短的時間之間便能有所突破實非易事。不過,由于我長期從事時政類和民生類的報道,雖然在思維方式上面可能更加細膩,所以在思考的過程之中,我就思路盡可能地往注重細節(jié)的內容之上調整。既然會議大的方向以及內容均已確定,那么不妨從細節(jié)處著手,想必應該能夠取得十分突出的效果。例如,在本次開放日的現(xiàn)場之中,會不會有某一句話或是某一個動作,能夠讓本來緊張、繁忙的開放日活動有一絲暖意和親情。當這個想法從腦海中冒出來的時候,連我自己也不禁略感吃驚,畢竟這與以往會議常規(guī)報道的內容未免大相庭徑,但我始終無法拋棄這個想法,甚至內心對它頗為肯定。因此,為了踐行這一想法,在開放日的當天,從入場開始我就留意每個細節(jié)。
為了能夠搶占到有利位置,9點30分開始的會議,我們8點多一點就到了。由于現(xiàn)場記者非常多,不能隨意走動,早晨不敢吃飯、喝一口水??梢哉f從搶占有利位置,各路記者就開始了一場新聞大戰(zhàn)。非常幸運的我“搶”到了一個座位,內心還沒平靜下來,突然聽到王東峰書記說:“請現(xiàn)場的工作人員給站著的記者再搬幾把椅子?!边@樣的舉措,頓時讓我感覺王東峰書記很是溫暖,同時也讓與會記者感到濃濃的關懷之情。為此,我當時便在筆記本下將這句話記下來,并做上了標記。
緊接著,“我代表河北代表團和全省人民,對媒體朋友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對大家長期以來給予河北的關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王東峰書記熱情誠摯的開場白,贏得大家熱烈的掌聲。
會議進行了三個多小時結束,“請各位代表原地不動,先送我們各位記者朋友離場?!蓖鯑|峰書記的話再次贏得了現(xiàn)場記者的一片掌聲。
這些話語相較于會議本身而言,不過是微不足道的細節(jié),然而正是這些微小的細節(jié),卻讓人內心之中洋溢著溫暖與感動。也正是這些言語,將王東峰書記以人民為中心的情感給展露出來,通過這幾句話,讓與會記者感受到河北是一個有親情,開放的河北。在此構思下我采寫了《“給站著的記者再搬幾把椅子”——河北代表團媒體開放日現(xiàn)場寫真》的稿件。
一經(jīng)發(fā)布,就迅速引起網(wǎng)絡媒體關注。
新華社客戶端轉載的稿件——《河北代表團媒體開放日現(xiàn)場寫真:給站著的記者再搬幾把椅子》瀏覽量破104萬+,這是一次突破會議常規(guī)報道形式的大膽嘗試。
美國新聞學家卡斯柏·約斯特說:“一個不善于辨別色彩的人,不能成為一個畫家;一個不懂得和諧的人,不能成為音樂家;一個沒有新聞敏感的人,也不能成為一個新聞記者?!蹦敲?,我們可以將新聞敏感視作為成為一名優(yōu)秀新聞記者的必要條件。不過隨著時代進步以及社會發(fā)展,新聞報道的環(huán)境也隨之不斷改變,在當下新媒體的環(huán)境之中,主流媒體記者該如何發(fā)揮主流輿論的影響,其關鍵在于培養(yǎng)自身新聞敏感性以及創(chuàng)新性。新聞報道本身是一件規(guī)矩范圍之內便能自由發(fā)揮的美好工作,對于記者而言,既要循規(guī)蹈矩,又要別出心裁,既要著眼大局,也要留心細節(jié),在進行采訪的過程之中,一定要善于敏銳地捕捉細節(jié),做到處處留心,做有心人。只有處處留心,時時用心,才能發(fā)現(xiàn)報道線索,寫出引人共鳴的優(yōu)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