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義廣
[美麗傳說]
[趣聞選登]
(一)爛柯人
信安郡石室山,晉時王質(zhì)伐木至,見童子數(shù)人棋而歌,質(zhì)因①聽之。童子以一物與質(zhì),如棗核,質(zhì)含之而不覺饑。俄頃②,童子謂曰:“何不去?”質(zhì)起視,斧柯③盡爛。既歸,無復(fù)時人。
——任昉《述異記》
注釋? ①因:于是。②俄頃:不一會兒。③柯:斧子的柄。
譯文? 信安郡的石室山(今浙江衢州爛柯山),晉代有個叫王質(zhì)的人砍柴時來到這里,看見幾位童子有的在下棋,有的在唱歌,王質(zhì)就到近前去聽。童子把一個形狀像棗核一樣的東西給王質(zhì) ,他吞下了那東西以后,竟然不覺得饑餓了。過了一會兒,童子對他說:“你為什么還不走呢?”王質(zhì)這才起身,他看自己的斧子時,那木頭做的斧柄已經(jīng)完全腐爛。等他回到家,與他同時代的人都已經(jīng)不在了。
賞析? 幸福的時光總是令人迷醉,樵夫王質(zhì)站在那里閑看童子們唱歌,下棋,怡然自樂,不僅忘記了回家,甚至都忘記了時間飛逝,正所謂“山中才一日,世上已千年”。這個故事帶有明顯的神話色彩,透露了某些耐人尋味的生活哲理。由于它的廣泛流傳,后世更是用“爛柯”來代指象棋(一說指圍棋),清代有本象棋殘局名譜,就叫《爛柯神機》,著法精巧,引人入勝,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找來看看。
(二)桔中戲
有巴邛(qióng)人,不知姓名,家有桔園。因霜后,諸桔盡收,余有兩大桔,如三斗盎①。巴人異之,即令攀摘,輕重亦如常桔。剖開,每桔有二老叟,鬢眉皤然②,肌體紅潤,皆相對象戲,身長尺余,談笑自若,剖開后亦不驚怖,但③相與決賭。決賭訖,即于袖中抽出一草根,方圓徑寸,形狀宛轉(zhuǎn)如龍,毫厘罔不周悉,因削食之,隨削隨滿。食訖,以水噀④之,化為一龍,四叟⑤共乘之,足下泄泄⑥云起。須臾,風雨晦冥,不知所在。
——牛僧孺《玄怪錄》(有刪節(jié))
注釋? ①盎:一種口小腹大的容器。②皤然:皤,白色的;然,形容詞詞尾,……的樣子。③但:只是。④噀(xùn):含在口中而噴出。⑤叟:老頭。⑥泄泄(yì):緩緩地。
譯文? 巴邛有一個人,不知姓什么。他家有一座桔子園。下霜之后,許多桔子都收下來了。還剩下兩個很大的桔子,像能容三四斗那樣大的罐子。巴邛人覺得這兩個桔子很奇怪,便讓人上去摘下來。它們的重量也和平常的桔子一樣。把桔子剖開,每個桔子里都有兩個老頭兒,胡須眉毛皆為白色,全身肌膚紅潤,都在面對面下象棋,身高只有一尺多,侃侃而談,笑聲朗朗,神態(tài)自若。桔子剖開之后,他們也不驚慌,照樣下棋賭勝負。賭完之后,就從衣袖中抽出一個草根,大小一寸左右,形狀宛如龍一樣,頭尾具備絲毫不差。老頭兒把它削著吃,邊削邊長,完整如初。老頭吃完,含了口清水噴它,就變成一條龍。四個老頭兒一起騎上,龍爪排出云霧,片刻之間風雨茫茫,四個老頭兒和龍不知哪里去了。
賞析? 老仙翁們坐在桔子里面對弈,一個個鶴發(fā)童顏,談笑風生,還任性地要對賭勝負,聽起來簡直像童話般意趣盎然。想想桔子剖開的瞬間,仙翁們神情自若、巴邛人呆若木雞的情景,不禁令人拍案。這個故事既體現(xiàn)了古人奇崛瑰偉的想象力,也表現(xiàn)出我國勞動人民對象棋的喜愛。大家以后剝桔子的時候留心觀察,說不定其中的某個角落里,也有仙人正在對枰酣戰(zhàn)呢。
[拓展延伸]
關(guān)于象棋的傳說還有許多,較著名的如“韓信造象棋”“武則天夢中弈棋定皇儲”“趙匡胤賭棋輸華山”等,同學們可以在課余找來看看,一起交流,相信定能開闊眼界,受益良多。
[名人棋話]
[軼事選登]
(一)
文丞相嗜象弈,當暑日,喜溪浴,與弈者周子善于水面的意①為枰,行弈決勝負。他人久浸不自堪②,皆走,惟公逾③久逾樂,忘日早暮,或取酒炙,就飲啖。
——鄧光薦《文丞相傳》
注釋? ①的意:意念,想象。②堪:忍受。③逾:越。
譯文? 文天祥丞相特別愛好下象棋,夏天的時候,他喜歡在溪水中洗澡,和棋手周子善在水上用想象的棋盤走棋(下盲棋),比賽輸贏。其他人在水中泡久了受不了,都紛紛離開,只有文天祥越下越開心,以至忘了時間早晚,有時從家中帶點酒食,就在水中(一邊下棋一邊)吃喝起來了。
賞析? 南宋愛國詩人文天祥鐵骨錚錚,忠義千秋,曾寫下諸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等悲壯慷慨的詩句,他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都是正襟危坐、金剛怒目的姿態(tài),但透過這則短文我們卻看到了其平凡甚至孩子氣的一面,形象也因此更加豐滿起來。文天祥不僅善下盲棋,實戰(zhàn)技藝精湛,而且曾經(jīng)親自編寫過一些殘局棋譜,在象棋理論上也頗有建樹,可惜由于他后來被元兵俘虜,顛沛流離之中,這些棋譜遺失殆盡,未能流傳,念之令人痛心!
(二)
中山畢生不嗜煙酒,讀書之余,間①與人下象棋,然習之不精,好取攻勢而懈②于防守,故易為敵所乘③。余與胡漢民、何香凝等皆嘗④勝之。
——馮自由《革命逸史》
注釋? ①間:時常。②懈:松懈,不注意。③乘:利用。④嘗:曾經(jīng)。
譯文? 孫中山先生一輩子不喜歡煙酒,讀書之余,時常與別人下象棋,但是學棋并不精深,喜歡運用進攻的手段卻不注意防守,所以容易被對方所利用,我和胡漢民、何香凝等人都曾經(jīng)贏過他。
賞析? 孫中山一生與象棋有著不解之緣,也留下了許多關(guān)于象棋的趣話。孫先生下棋,一則是源于個人愛好,一則也是出于革命活動需要。正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由于象棋在海內(nèi)外華人圈中有著十分廣泛的群眾基礎(chǔ),他每到一地宣傳革命,都匠心獨運地寓政治于象棋,將革命和博弈巧妙聯(lián)系起來,團結(jié)進步人士,假紋枰之場,作救國呼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拓展延伸]
下圖是孫中山為了激勵民眾參與革命而制作的一個殘局,各子團結(jié)一心擁護主帥,共御外辱,著法不多,卻緊湊精巧,令人回味,你能解出來嗎?(答案在文末)
著法(紅先勝)
[棋詞漫賞]
[詩詞選登]
梅花譜詞
[清] 王再越
論形勢兩相當,分彼此各參商。頃刻間化出百計千方,得志縱橫任沖擊,未雨綢繆且預(yù)防??词狼闋幭群脛偎破迕ΑU婈犈叛阈?,運帷幄算周詳。一霎時便見楚弱秦強,九宮謀士侍左右,五營貔貅戍邊荒。嘆英雄勤勛立業(yè)類杯場。
賞析? 《梅花譜》是清代國手王再越編寫的一本象棋經(jīng)典名譜,它改變了以往“起炮在中宮,比諸局較雄”的開局思維定式,提出“屏風馬必勝當頭炮”的命題,開啟了“馬炮爭雄”的全新時代。
這首詞運用比擬的手法,不僅將象棋的特征描繪得淋漓盡致,而且以棋喻人生,感嘆世人爭名逐利,熙來攘往,與下棋時機謀算進而爭一時之勝并無二致,形象生動,引人深思。
需要注意的是,這首詞除了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外,還有很強的實用功能。古代沒有現(xiàn)今流行的用數(shù)字記錄行棋著法的方式(見圖1),國手們?yōu)榱藢⑵渌枷虢Y(jié)晶保存下來,便用特定的漢字來標記棋盤上的交叉點,這首詞便起到這樣的作用(見圖2)。全詞九十個字,絕無重復(fù),正好用來標記棋盤的九十個交叉點,比如說“馬二進三”,就可以寫為“馬各頃”,“車九平八”就可以寫為“車忙先”,以此類推,不差分毫,令人贊嘆,從中也可以看出古人的智慧。
[拓展延伸]
請借助網(wǎng)絡(luò)等工具,找來程顥《詠象棋》、善棋道人《自出洞來無敵手》、袁枚《春日偶吟》以及劉墉《詠棋》等詩作讀一讀,感受古人對象棋的喜愛,體會其中蘊含的趣味和人生哲理。
中國象棋文化博大精深,限于篇幅,這里提到的只是冰山一角。除此之外,與象棋有關(guān)的對聯(lián)、燈謎以及民間故事等也同樣趣味橫生,蔚為大觀,感興趣的同學可以進行分專題的搜集整理,以便獲得對象棋文化更深、更新、更全面的認識。
答案
炮一進五, 將5進1
馬二進四, 將5進1
炮一退二, 士6退1
炮三退一(勝)
(責任編輯 / 胡?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