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排毒上火吃菠菜
春天燥,人易上火,火大時會出現(xiàn)口瘡、大便澀滯等癥?;鸩蝗?,則體內(nèi)毒素殘留多了,就會引起多種疾病。春天上市較早的當屬菠菜,對解毒頗有益處。
《本草求真》記:“菠菜,何書皆言能利腸胃。蓋因滑則通竅,菠菜質(zhì)滑而利,凡人久病大便不通,及痔漏關塞之人,咸宜用之。又言能解熱毒、酒毒,蓋因寒則療熱,菠菜氣味既冷,凡因癰腫毒發(fā),并因酒濕成毒者,須宜用此以服。且毒與熱,未有不先由胃而始及腸,故藥多從甘入,菠菜既滑且冷,而味又甘,故能入冒清解,而使其熱與毒盡從腸胃而出矣?!?/p>
少吃鹽相當于補充鈣
英國科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鹽的攝入量越多,尿中排出鈣的量越多,鈣的吸收也就越差。這就是說,少吃鹽就等于補鈣,少吃鹽對鈣實際起到了“不補之補”的作用。
他們指出,少吃鹽是補鈣最經(jīng)濟實惠的方法,也是對健康最有益的方法。正常人24小時的排鹽量約為3-5克,那么在食物中每日補充5克鹽,就可以滿足人體正常需要,按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的標準,每人每日吃鹽量以5克為宜,不要超過6克。有些人認為吃鹽太少,食物會寡淡無味,我們可多用醋和無鹽醬油等來調(diào)味,再說時間一長,人們自會適應清淡的口味,為了健康,鹽還是少吃為佳,因為口味太重,是誘發(fā)高血壓、心腦血管病、骨質(zhì)疏松癥等疾病的重要原因。
吃豆角能補腎
豆類蔬菜主要包括扁豆、刀豆、豌豆、豇豆等,它們含有較多的優(yōu)質(zhì)蛋白和不飽和脂肪酸(好的脂肪),礦物質(zhì)和維生素含量也高于其他蔬菜。中醫(yī)認為,豆類蔬菜的共性是性平、有化濕補脾的功效,對脾胃虛弱的人尤其適合。
扁豆:多在夏秋季節(jié)食用。對由脾胃虛弱導致的食欲不振、腹瀉、嘔吐等癥狀,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糖尿病患者由于脾胃虛弱,經(jīng)常感到口干舌燥,平時最好多吃扁豆。
刀豆:味甘、性溫,具有暖脾胃、下氣、益腎、補充元氣的作用。嫩刀豆用來煮食或制成醬菜,不僅味道鮮美,還有溫補的作用;老刀豆則對打嗝的治療效果最好。
豇豆: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長豆角。它除了有健脾、和胃的作用外,最重要的是能夠補腎。此外,多吃豇豆還能治療嘔吐、打嗝等不適。
豌豆:豌豆的味甘、性平,常吃能夠補中益氣、利小便。適用于脾胃虛弱所導致的食少、腹脹等癥狀。哺乳期婦女吃了,還有助于增加奶量。
胡蘿卜生吃沒營養(yǎng)
胡蘿卜對人類的最大貢獻是富含B胡蘿卜素。眾所周知,B胡蘿卜素是人體維生素A的主要來源。有人曾做過實驗:同量胡蘿卜三份。A組生食;B組用微量的油脂烹調(diào)后熟食;C組配給足量的油脂,烹調(diào)后熟食。A、B、C三組B胡蘿卜素的消化吸收率分別為10%、30%、90%。可見,B胡蘿卜素在體內(nèi)消化吸收率與油脂配比成正比,胡蘿卜用食油烹制后食用比生食營養(yǎng)價值高。同時,盡量減少胡蘿卜與外界空氣的接觸,也可以提高胡蘿卜素的保存率。
所以,吃胡蘿卜的科學方法是:將胡蘿卜切成塊加調(diào)味品和食油,或用肉燉食,盡量不要生吃胡蘿卜。
米與水果不能擱一起
在日常生活中,為了方便起見常把某些食物放在一起。然而,有些食物是不宜存放在一起的,倘若硬要放在一起,會發(fā)生反應,甚至產(chǎn)生毒素,危害人體健康。
鮮蛋與生姜、洋蔥:蛋殼上有許多小氣孔,生姜、洋蔥的強烈氣味會鉆入氣孔內(nèi),加速鮮蛋的變質(zhì),時間稍長,蛋就會發(fā)臭。
米與水果:米易發(fā)熱,水果受熱則容易蒸發(fā)水分而干枯,而米亦會吸收水分后發(fā)生霉變或生蟲。
面包與餅干:餅干干燥,也無水分,而面包的水分較多,兩者放在一起,餅干會變軟而失去香脆,面包則會變硬難吃。
黃瓜與西紅柿:黃瓜忌乙烯,而西紅柿含有乙烯,會使黃瓜變質(zhì)腐爛。記住,西紅柿爛了就不能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