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世舜
課文中的插圖對于小學生而言,其直觀性可以使學生對其感到新奇與產(chǎn)生興趣,換言之,當學生打開教材時,插圖也許會比文字更容易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然而,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卻是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課文內(nèi)容之上而很少關注插圖,其實這就在無形之中使教師與學生的思維交流產(chǎn)生了一些障礙,而破除這個障礙的最佳方式就是教師將學生所喜愛的插圖與教學內(nèi)容進行合理搭配,讓插圖為語文教學增色。
一、借課文插圖吸引學生注意力
在一個學期結束之時,當教師再去翻看學生的課本,就會發(fā)現(xiàn),書上除了拼音、漢字等或工整、或潦草的筆記之外,在大多數(shù)的課本上或多或少都在插圖上留下了勾勒或者涂改的印記,有的展現(xiàn)了自己的繪畫天賦,有的卻讓人哭笑不得,可不管從何種角度看,這都在表明教材中的插圖對學生確實有一定的吸引力。
身為教師,面對學生對插圖的關注,我們并不可主觀地認為學生這是在“不務正業(yè)”,換種思路想,這種吸引力其實可以為我們所用,將其與課堂教學相結合,讓分散了學生注意力的插圖站到“我方陣營”中來,成為將學生的目光吸引到教學內(nèi)容中來的一大輔助利器,就像是二年級教學中的第一課《小蝌蚪找媽媽》一樣,在學生的視角下,恐怕翻開課本最先進入視線的不是那些拼音與漢字,而是書頁下方與上方色彩繽紛的圖畫。關注更有直觀沖擊力的圖畫其實是學生尤其是年齡較小的孩子的一種本能反應,而順應這種本能的教學就是在教學的第一步讓學生先去認真觀察這篇課文中的三幅圖畫,在學習課文之前讓學生按照自己對圖畫的理解講述腦海中所形成的故事,小小的、一開始黑不溜秋的蝌蚪在見到鯉魚、烏龜之后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學生對小動物是有一種天然的喜歡與好奇的,以插圖為切入點,再結合教師的合理引導,學生非但不會再在課堂上“走神”,還會在對插圖的聯(lián)想之下對文字所描述的故事產(chǎn)生好奇,插圖可以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文內(nèi)容中來,十分有利于教學內(nèi)容的展開。
二、借課文插圖使主題更形象化
插圖作為語文教學中一種重要的教學資源,它的存在并不是單純地為了課本更加“好看”,每一幅插圖與課文內(nèi)容其實都是密切相關的,插圖是一種視覺藝術,它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樣也能使得文字想要表達的內(nèi)容更加形象化,讓學生對課文有更清晰的認知。
例如,《曹沖稱象》這篇寓言故事,這是《三國志》中對曹沖少年智慧得以展現(xiàn)的一段記載的拓展,用較為淺顯的語言以故事的形式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既是讓學生借曹沖稱象這個故事對“稱”“秤”“船”“桿”等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詞語有更清晰的了解,同樣也是希望學生能從中明白遇事要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道理。只是,古時的稱重方式對現(xiàn)在的學生來說其實是有些遙遠的,再加上曹沖稱象所采用的重力與浮力的這些物理概念也并不適合在這個階段以理論的形式講給學生聽,所以插圖的存在就很好地讓這個稱象的主人公與過程生動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在教學過程中,筆者一邊帶領著學生梳理文字內(nèi)容,一邊引導學生將內(nèi)容與插圖中的小孩、石頭、木船還有大象一一對應,筆者告訴學生古代是沒有如今隨處可見或大或小的電子秤的,所以在大象不能肢解的前提下,以每一小塊的重量最終來疊加總重量的石頭顯然好稱的多,再用船的下沉深度來找尋與大象等重的石頭,這對于處于那個時代只有七歲的曹沖來說,真的是極為聰明的表現(xiàn)。插圖讓學生對“稱象”這一活動的過程有了更為直觀的了解,也有利于學生對字詞的認識以及文意的理解。
三、借課文插圖加深對文章理解
作為視覺藝術的插圖有助于學生以更直觀的方式去解讀與插圖相配的文字所傳遞出的信息,課文中的插圖是經(jīng)過編者的精挑細選與合理安排的,它在課文解讀的過程中能通過其形象化的呈現(xiàn)填補學生對文字理解上的空白,使得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更加細化而深入。
比如,《樹之歌》這首以介紹樹木突出特點為內(nèi)容的兒歌,這篇課文的內(nèi)容要學生記住其實并不難,因為兒歌對稱、押韻的特點使得學生誦讀起來瑯瑯上口,從而便于識記,但背誦與理解到底是兩個方面的事,當學生口中念著“楊樹高、榕樹壯,梧桐樹葉像手掌”這樣的句子時,他們又是否真的知道楊樹有多高,榕樹有多壯,梧桐樹葉是否真的與人的手掌一模一樣?我想這樣的描述對于學生的認知而言其實是模糊的,即使他們對課文已記的極為牢固,當真正見到這些樹木時還是很難將其與概念中的內(nèi)容一一對應,所以插圖的存在就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發(fā)揮填補這一塊空白的作用,榕樹的茂密、梧桐樹葉的樣子、楓樹的紅等內(nèi)容的描寫可以與插圖中的樣子一一對應,即使是“木棉喜暖在南方”“銀杏水杉活化石”這些有關樹木習性與歷史價值之類的內(nèi)容介紹,教師也可以以插圖為切入點進行更深入的解釋,幫助學生對這些樹木有更深入的了解。
總而言之,重視插圖、用好插圖是小學語文教學中能發(fā)揮重大價值的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插圖雖是為了豐富教材內(nèi)容,也同樣是經(jīng)過教材編撰者精心設計安排的,將插圖以恰當?shù)姆绞脚c教學內(nèi)容融匯在一起,讓其不再是學生“亂涂亂畫”的承受者,而是具有視覺與情感審美的載體,能使得語文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單位:甘肅省張掖市民樂縣南豐學區(qū)(734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