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梅
計算是數(shù)學知識中的重要內容之一,數(shù)學計算能力是一項基本的數(shù)學能力,包含了計算的準確率和正確率兩方面的計算能力是學習數(shù)學和其他學科的重要基礎。在小學數(shù)學教材中計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尤其是低年級,學生計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質量,因為數(shù)學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過計算來進行;數(shù)學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解題思路、步驟、結果也要通過計算來落實。幾何知識的教學要涉及周長、面積、體積的求法,這些公式的推導與運用同樣離不開計算,至于簡易方程、比例和統(tǒng)計圖表等知識也無不與計算密切相關。可見學生的計算能力是至關重要的。所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就要從低年級的學生入手,認真、嚴格的訓練,這樣才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樹立學生認真、細致、耐心、不畏困難的品質。
這二十年一直從事于小學的數(shù)學教學。深刻體會到一個孩子如果計算能力不強,對這個孩子的整體數(shù)學成績都非常有影響。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也非常重視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計算能力,我認為重點從以下方面進行訓練。
一、直觀操作,幫助學生理解算理
實踐操作是兒童智力活動的源泉。兒童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了動作和思維之間的聯(lián)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fā)展。而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活動又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所以,在低年級的計算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多組織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激發(fā)起學生的求知欲,并使其在操作活動中獲得直接經(jīng)驗,活躍思維,萌發(fā)創(chuàng)造的火花,感受成功的喜悅。例如:在教學“9加4”時,大部分的學生都知道結果是13,但卻說不出算理。于是,我讓學生通過實物操作來感知“湊十” 的過程和方法,進而理解“湊十”的算理。我先出示有10個格的盒子,盒子里面有9個乒乓球,盒子外面有4個乒乓球。讓學生通過觀察,動手擺,知道為了能很快知道一共有多少個乒乓球,只要把盒子外面的4個乒乓球,拿出一個放在盒子的空格里,湊成一整盒10個。盒子外面的乒乓球由于拿走1個,還剩下3個,即把4分為1和3。進而說出9個和1個湊成10個,10個再加剩下來的3個就是13個,接著列出下列算式:9 + 4 = 13。同樣,教學9+7、9+8、9+3、9+5要求學生動手擺小棒,邊操作邊說過程邊計算。這樣使學生在“動一動、擺一擺、說一說”中充分感知“看大數(shù),分小數(shù),湊成 十,再相加”的計算過程。這樣,既滿足了學生好操作活動的特點,突破了難點,又理解了算理,掌握了口算的基本方法。
二、視聽結合,堅持口算練習
口算是計算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計算技能,同時它也是估算、簡算與筆算的基礎。加強口算訓練對于提高學生計算的正確率,發(fā)展計算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特別注意學生的口算練習。如:教學一年級“10以內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與退位減法”時,為了能讓學生達到脫口而出的程度,我經(jīng)常采用“視算與聽算”兩種形式的練習。視算是通過眼看、腦算、口說得數(shù);而聽算則要通過耳聽、腦記,才能說出得數(shù),引發(fā)練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參與練習的積極性,提高訓練效果。例如:練習10的組成時,老師打手勢“4”,學生打手勢“6”,表示4和6組成的;老師打手勢“8”,學生打手勢“2”……練習20以內的進位加時,老師說“9+6 ”,學生答“15”;老師說“8+5”,學生答“13”等,要求學生脫口而出。經(jīng)常這樣練習,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三、開展競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動機是激勵人們去行動的主觀原因,學生學習動機越強烈,越能對學習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進而轉化為學習的一種內動力,因此,在計算題的教學中,就要千方百計地使學生對計算題產(chǎn)生強烈的興趣和好奇心,引導并鼓勵他們參與新奇、有趣的探索性學習活動。為此,我有意設計安排一些競賽形式的練習和數(shù)學游戲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全班學生都積極去參與。競賽形式有:奪紅旗、數(shù)學接力賽、搶答等?!皧Z紅旗”比賽,就是將一座山畫在黑板上,山上有3條路,每條路上有5道算式題,抽出15位“登山隊員”,分成3組,每組一人算一道,最先完成且全對的一組為贏,可奪得一面小紅旗。“數(shù)學接力賽”,即每組一份題,每人做一道題后往下傳,每組最后一人做完后,交上來,然后在班上進行評價,做得全對又做得快的一組就獲得勝利。這樣的比賽,不但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挖掘他們的潛能,還增強了學生們的進取心和集體榮譽感,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
四、利用錯誤,引導學生進行分析
在做練習時,學生出錯是不可避免的,可以說,出錯是學生的權利。但面對出現(xiàn)的錯誤,我們不能采用避而棄之或反復強調的方法,而是要充分利用錯誤資源,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如:我常常用“數(shù)學醫(yī)院”的形式,把學生在計算中出現(xiàn)的錯誤暴露出來。當醫(yī)院的“紅十字”旗出現(xiàn)時,學生都很激動,紛紛爭著當“大夫”。“大夫”要說出“病因”,并把“病”治好,就評“好大夫”。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明確錯誤產(chǎn)生的原因,知道改正錯誤的方法,也可以幫助學生從錯誤的反思中,提高自己對錯誤的判斷能力,從錯誤中不斷地提高自己。
五、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良好的計算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許多學生計算法則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會發(fā)生錯誤,主要是缺乏嚴格的訓練,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必須重視良好計算習慣的培養(yǎng)。
(一)使學生養(yǎng)成認真校對的習慣。要求學生對所抄寫下來的題目都進行認真校對,細到數(shù)字、符號,做到不錯不漏。
(二)使學生養(yǎng)成審題的習慣。要求學生看清題目中的每一個數(shù)據(jù)和運算符號,確定運算順序,選擇合理的運算方法。
(三)使學生養(yǎng)成仔細計算、規(guī)范書寫的習慣。要求學生書寫工整,書寫格式要規(guī)范。同時,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認真筆算,強化學生規(guī)范打草稿的習慣。列豎式計算時,數(shù)位要對齊,數(shù)字間要有適當?shù)拈g隔,進位的確數(shù)字要寫在適當?shù)奈恢蒙?,退位點不能少。
(四)使學生養(yǎng)成估算和自覺驗算的習慣。教師要教給學生驗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將驗算作為計算過程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進行嚴格要求,提倡用估算進行檢驗答案的正確性。
計算教學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俗話說,要想練就一身過硬的本領,就必須得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口算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如此。它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只有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見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