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輝
? 5月18至19日,記者跟隨長沙市釣魚協(xié)會黨支部赴貴州遵義開展了兩天的紅色之旅。遵義是貴州的第二大城市,以遵義會議聞名于世,是聞名遐邇的轉折之城,也是貴州紅色旅游的必經之路。
遵義會議會址位于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qū)老城紅旗路80號,會址原系國民黨二十五軍第二師師長柏輝章的私邸,中央紅軍到達遵義時總司令部駐地。建于20世紀30年代初,建筑為磚木結構,中西合璧的兩層樓房。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國共產黨在遵義召開了舉世聞名的遵義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極端危急的歷史關頭,在中國共產黨同共產國際中斷聯系的情況下,獨立自主地糾正了錯誤領導,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共歷史上的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走向成熟。我們紅色之旅的第一站就是參觀遵義會議會址。大門正中的巨匾上有毛澤東手書的“遵義會議會址”。在參觀過程中,我們通過聽講解、觀短片、看實物,走近那段崢嶸歲月,重溫紅色革命歷史,感受革命傳統(tǒng)精神。
? 第二站我們抵達婁山關:婁山關亦稱太平關,又被稱為黔北第一關,位于遵義、桐梓兩縣交界處,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關口。它是大婁山脈的主峰,海撥1576米,是兵家必爭之地。關上千峰萬仞,重崖疊峰,峭壁絕立,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說。1935年2月25日至26日,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與黔軍大戰(zhàn)婁山關前,經過反復爭奪,殲滅黔軍兩個團,揭開了遵義戰(zhàn)役的序幕。兩次婁山關戰(zhàn)役保證了遵義會議的順利召開,是我國重要的“紅色”基地。作為黔北第一要塞,婁山關景色秀麗,是眾多游客的常去之地。1935年2月,毛澤東填有《憶秦娥·婁山關》詞一首,描寫紅軍指戰(zhàn)員英勇鏖戰(zhàn)的壯烈情景。現以行草手書體放大鐫于高14米,寬25米的大理石碑上,益增雄關聲色。
? 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是一所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國民黨軍統(tǒng)局在貴州設立的一所秘密監(jiān)獄。由于它修建時間最早、規(guī)模最大、關押人數最多、刑訊拷打最為殘酷而被軍統(tǒng)特務們稱之為“大學”。相對而言,重慶的滓渣洞和望龍門看守所則只能稱為是“中學”和“小學”了。這里曾關押過1200多名共產黨人和愛國人士,被國民黨槍殺或是被活活地折磨致死的就有600多人。在這所集中營參觀時,我們親眼目睹了國民黨反動派殘害革命黨人的罪證:低矮昏暗的牢房、陰冷潮濕的貓洞(刑訓室)、關壓重犯的木籠、沾水皮鞭、燒紅鉻鐵,看起來讓人不寒而栗,那些對共產黨人行刑時使用的披麻戴孝、點天燈、壓杠子等慘無人道的刑法,聽起來讓人毛骨悚然。
? 從息烽集中營參觀出來,踏上歸途,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深深感受戰(zhàn)爭的殘酷和血腥,革命勝利來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