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敏
摘要:在職業(yè)教育中,除了專業(yè)技能課程,公共基礎課程更是一堂必修課,尤其對于部分有升學需要的中職學生來說,英語成為他們升學中一道很難跨越的門檻。詞匯的學習和運用在英語學習中是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一項內容,同時也是學生們最耗費時間卻得不到顯著效果的一項學習內容。所以,作者試圖研究博爾塔拉職業(yè)技術學院(簡稱博職院)中職學生英語詞匯學習策略,為學生的詞匯學習提供一個正確的詞匯學習策略導向,為職院英語教師提供一個案例參考。
參考文獻:英語學習;詞匯學習;策略
一、研究背景
隨著《國家職業(yè)教育改革方案》的正式出臺,國家對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越來越重視,越來越把職業(yè)教育擺在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和經濟社會發(fā)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職業(yè)教育也成為拉動各個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的主力軍。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問題
本研究的目的是為了調查職業(yè)院校中職學生的英語詞匯學習策略,并從中試圖發(fā)現中職生使用英語詞匯學習策略的特點。
1、中職學生的英語詞匯學習策略呈現什么樣的總體特征?
2、中職學生所使用的英語詞匯學習策略之間存在什么差異?
(二)研究對象
該研究的研究對象為博職院18級中職學生,接受問卷調查的學生有127人,為保證調查結果的準確性,研究對象均為從小學開始就接受英語教育的學生,有一定的英語基礎,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英語學習策略。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為是問卷調查法,問卷設計主要參考顧永琦(2003:388-409)的詞匯學習策略調查問卷,問卷的詞匯學習策略分類主要參考OMalley &Chamot (1990:119-120)和吳霞&王薔(1998)對詞匯學習策略的分類。為了保證調查結果的可信性與準確性,先用SPSS 17.0 軟件對試卷的信度進行了測試,測試結果問卷的Cronbach's Alpha 值為.803(見表1),表示該問卷的可信度較高,可以作為此次研究的問卷開展調查。
為了讓被調查者更好的理解英語詞匯學習策略完成調查問卷,問卷設置了一段對英語詞匯學習策略的簡介,并表示該問卷無關成績評定,也無對錯之分,對于調查結果會保密。問卷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基本情況信息,其中包括族別、性別、年齡以及學習英語的年數;第二部分為英語詞匯學習策略調查問卷,主要涉及的策略有: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以及社會、情感策略。第二部分包含32道題,每道題有五個選項,分別是:1.完全不符合我的情況;2.基本不符合我的情況;3.不確定;4.基本符合我的實際情況;5.完全符合我的實際情況。被調查者需根據自己的實際英語學習情況,選出一個與自己實際相符的答案。其中,各個題目所屬的學習策略分類已列出(見表2)。
(四)數據收集與分析
2019年4月23日,筆者在班主任的配合下,將參加問卷調查的學生集中在大教室,并將試卷分發(fā)到每個學生手中,為了保證問卷調查結果的有效性,每個被調查者有20分鐘的時間來完成問卷。在被調查者開始進行問卷答題前,筆者進行了簡單的介紹和要求:(1)被調查者誠實并且獨立的完成問卷題目;(2)該問卷只用作調查研究,與成績評定無關,更無對錯之分;(3)問卷的調查結果將會保密,請被調查者務必根據自己的英語學習經驗誠實進行答題。整個問卷調查過程中,筆者全程參與,以防個別學生對問卷有疑問或者不理解。在問卷答題進行20分鐘后,所有問卷全部上交收齊。試卷分發(fā)了127份,去除無效問卷4份,有效問卷共123份。所有問卷數據全部錄入電腦,并用spss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三、調查結果分析與討論
所有問卷數據錄入SPSS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利用平均數,總結對比出學生使用詞匯學習策略的特點與差異。根據Oxford(1990),平均值在4.50-5.00之間,表示“總是使用該策略”,平均值在3.50-4.40,表示“經常使用該策略”,平均值在2.50-3.40之間,表示“有時使用該策略”,平均值在1.50-2.40之間,表示“很少使用該策略”,平均值在1.0-1.40之間,表示“幾乎不使用該策略”。本論文,根據上述Oxford所提出的平均值含義,從詞匯學習策略整體使用情況以及詞匯學習策略的二級分類使用情況進行描述性數據統計分析。以下每個表格均包含:數量、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以及標準差。
(一)學生總體使用詞匯學習策略的特點
根據總的數據分析結果(如表3),最大值為5,最小值為1,平均值為3.28,平均值3.28在2.50-3.40之間,表示“有時使用該策略”,說明職業(yè)院校的中職學生,在學習英語詞匯的過程中,使用英語詞匯學習策略的頻率處于中等水平,并不頻繁使用。被調查者已經學習英語近6年,所以已經形成了基本的詞匯學習策略,在日常的英語學習中已經在無意識情況下使用一些英語詞匯學習策略。但是,由于學生對詞匯學習的認識不夠,缺少對詞匯學習策略的了解,更欠缺對詞匯學習策略的運用,所以不能夠比較多的使用詞匯學習策略。
根據表4,平均值最高的英語詞匯學習策略的是認知學習策略,其平均值為3.38。幾乎和認知策略的平均值相等的是元認知學習策略,其平均值為3.37。認知學習策略和元認知學習策略都處于中等水平,即“有時”使用該策略。這表明,職業(yè)院校中職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較多使用認知和元認知學習策略,進行詞匯的鞏固與學習,并且能夠有意識的計劃和調整詞匯學習。社會、情感學習策略的平均值為2.63,相較于認知和元認知詞匯學習策略,其平均值較低,表明中職學生很少使用社會、情感策略進行詞匯學習。
如統計結果顯示,中職學生使用認知、元認知學習策略比社會、情感學習策略頻率明顯偏高。出現這種結果的原因如下:1. 職業(yè)院校學生對英語學習情趣不高,即便很多有興趣的同學,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也較為被動,很少與他人分享詞匯學習經驗,更不會與他人進行合作進行詞匯學習。2. 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過于注重教學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很少以學生為主導,對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培養(yǎng)不夠,忽略了對學生學習策略的培養(yǎng)。所以,學生在英語詞匯學習過程中往往很少進行合作學習。
如表5所顯示,職業(yè)院校中職生使用具體的詞匯學習策略的頻率,從高到低,依次排序:推斷策略,選擇性注意策略,聯系策略,自我激勵策略,分組策略/上下文策略,構詞策略,自我監(jiān)督策略/查字典策略,自我管理策略,翻譯策略,做筆記策略,計劃策略,練習策略,合作學習策略,尋求幫助策略。根據數據排名,可以得出,中職學生最常使用的詞匯學習策略為推斷學習策略,選擇項注意策略,這兩項策略
的平均值均在4.0以上,接下來為聯系策略和自我激勵策略,平均值在3.5以上。其中處于3.0以下的策略有練習策略,合作學習策略,和尋求幫助策略。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1.中職學生對公共英語課不重視,所以更是較少采用練習策略進行學習。2. 學生碰到不認識的單詞,不習慣于查字典,而通常習慣于靠猜測。3.教師對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培養(yǎng)不夠,學生很少向他人尋求幫助,或者進行小組學習策略。
四、結語
本研究對職院中職學生的英語詞匯學習策略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1.中職學生在學習英語詞匯的過程中,使用英語詞匯學習策略的頻率處于中等水平,并不頻繁使用。2.中職學生使用認知、元認知學習策略比社會、情感學習策略頻率明顯偏高。研究結果對職業(yè)院校英語教師根據研究結果調整詞匯教學方式有積極作用,職業(yè)院校教師能夠更加有針對性的調整教學模式,加強對學生詞匯學習策略的正確引導和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Oxford, R. L. & Burry-Stock, J. A. "Assessing the Use of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orld-wide with the ESL/EFL Version of the Strategy Inventory for Language Learning". System, 1995, 23/1: 1-23.
[2]O'Malley, J, & Chamot, A. Learning strategies in a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137-138.
[3]吳霞, 王薔. 非英語本科學生詞匯學習策略[J]. 外語教學與研究, 1998(1): 53-57.
[4]程曉堂, 鄭敏. 英語學習策略[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3.
[5]文秋芳. 英語學習策略論[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6.